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9419发布日期:2019-02-15 20:2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工程用加固的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



背景技术:

许多的基础建设都是立基于土壤上,例如道路的护坡、隧道的边坡、堤防或挡土墙…等,由于土壤内含有水分,且当含水量超过饱和临界值时,土壤将变得松软而有立即坍塌的危险性,因此,为了确保前述建设工程的结构稳定度,良好的导水、排水措施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现有技术是以多个土壤排水管来排除土壤内的水分,每一个排水管的上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供水分流入管内的孔洞,并汇集于封闭的下周面而朝排水管的下游处流出去,而为了避免土壤也一起从所述孔洞流入排水管内而造成淤积、阻塞,所以还会在排水管的外周面缠绕一个或多层过滤材,例如不织布。

然而,要将前述的现有排水管插设入土壤时,常会因为土壤的阻力而让缠绕在外的过滤材无法完全进入,致使较深处的孔洞未确实地受过滤材的覆盖而外露,从而使得所述位置的土壤没有受到过滤材的阻挡而直接进入管内,进而造成阻塞的问题。另外,现有排水管的材质通常为可塑性树脂类,如聚氯乙烯(PVC),容易在插设入土壤的过程中受到挤压而破裂,也容易随着时间而逐渐脆化,若未即时发现并替换,可能会有排水性劣化而导致坍塌的潜在风险,因此,强度及耐用性都较为不足而有改善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背景技术所述至少一个缺点的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

本实用新型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包含内管,所述内管包括围绕轴线的内管体,所述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还包含至少一个过滤层及外管,所述内管体具有至少一个内区段,所述内区段具有多个内穿孔,所述过滤层能够供液体穿透地披覆于所述内管体的外侧并覆盖所述内穿孔,所述外管包括围绕于所述过滤层外侧且配合所述内管共同夹固所述过滤层的外管体,所述外管体具有多个沿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外区段,每一个外区段具有多个间隔设置并对应一部分的所述内管的所述内穿孔且沿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外穿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所述内穿孔沿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内穿孔绕所述轴线延伸且延伸长度介于所述内区段的三分之二周长及四分之三周长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所述内管体具有多个沿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内区段,每一个内区段的所述内穿孔绕所述轴线间隔设置且沿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所述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所述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包含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一体地覆盖所述内穿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所述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包含多个沿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过滤层,每一个过滤层覆盖一部分的所述内管的所述内穿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过滤层受到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共同夹固,而能于插设入土壤时,所述过滤层能牢固地连同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一并插设入土壤深处而不中途脱落、剥离,而能提升强度及耐用度,而提升所述过滤层的固定性,并能导引液体的水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

图3是沿图2中直线III-III所取得的剖视图;

图4是所述第一实施例应用于一个边坡的一个示意图;

图5是所述第一实施例应用于一个基础的一个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7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

图8是沿图7中直线VIII-VIII所取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2、3,本实用新型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内管2、一个过滤层3,及一个外管4。

所述内管2包括一个围绕一个轴线L的内管体21,所述内管体21具有一个内区段22。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2为耐蚀金属材质制成。

所述内区段22具有多个内穿孔221,所述内穿孔221沿所述轴线L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内穿孔221绕所述轴线L延伸且延伸长度介于所述内区段22的三分之二周长及四分之三周长间。

所述过滤层3能够供液体穿透地且一体地披覆于所述内管体21的外侧并覆盖所述内穿孔221。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层3为可挠性材质制成,并能够供土壤中的液体穿透并将土壤中的其它颗粒、杂质阻挡在外。

所述外管4包括一个围绕于所述过滤层3外侧且配合所述内管2共同夹固所述过滤层3的外管体41,所述外管体41具有多个沿所述轴线L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外区段42。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管4为耐蚀金属材质制成。

每一个外区段42具有多个绕所述轴线L间隔设置并对应一部分的所述内管2的所述内穿孔221且沿所述轴线L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外穿孔421。

参阅图1、3、4,当将所述外管4的一端封闭并插设入一个边坡7内而另一端开放并以朝下倾斜的角度外露于所述边坡7外时,土中的液体会从所述外穿孔421依序流经所述过滤层3及所述内穿孔221并进入所述内管2的内部后,沿着所述内管2内侧而沿图4中的箭头所示方向朝斜下方的开放端流出。

参阅图1、3、5,而当将所述外管4的一端封闭并将封闭的一端朝下插设入一个基础8内时,土中的液体会从所述外穿孔421依序流经所述过滤层3及所述内穿孔221并进入所述内管2的内部后,由于上方的开放端的压力相较于侧边的压力较小,因此液体就会累积于所述内管2内侧而最后沿图4中的箭头所示方向朝上方的开放端流出。

如此,所述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具有以下优点:

一、通过过滤层3受到所述内管2与所述外管4共同夹固,所述过滤层3能牢固地连同所述内管2与所述外管4一并插设入土壤深处而不中途脱落、剥离,而能大幅提升所述过滤层3的固定性。

二、通过所述内管2与所述外管4均为耐蚀金属材质,而能强化整体的强度、耐用度。

三、通过所述内穿孔221、所述过滤层3及所述外穿孔421的设置,而能导引土壤中的液体,进而释放土中的水压。

参阅图6、7、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第二实施例是类似于所述第一实施例,其差异处在于:

所述土中孔隙水压导流构件包含多个沿所述轴线L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过滤层3,每一个过滤层3覆盖一部分的所述内管2的所述内穿孔221。

所述内管体21具有多个沿所述轴线L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内区段22,每一个内区段22的所述内穿孔221绕所述轴线L间隔设置且沿所述轴线L的延伸方向延伸。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2的所述内穿孔221分别与所述外管4的所述外穿孔421相对应。

如此,所述第二实施例也能够达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所述过滤层3受到所述外管4与所述内管2共同夹固,而能于插设入土壤时,所述过滤层3能牢固地连同所述内管2与所述外管4一并插设入土壤深处而不中途脱落、剥离,而能提升强度及耐用度,而提升所述过滤层的固定性,并能导引液体的水压,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