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U型槽放坡段基坑复合回填材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9111发布日期:2019-05-03 19:07阅读:7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U型槽放坡段基坑复合回填材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基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U型槽放坡段基坑复合回填材料结构。



背景技术:

地铁线路在进入场段范围时需要爬升至地面标高,常常需要设置U型槽段与地下区间过渡。因场段用地条件较好,常规U型槽段采用放坡开挖,施工完成后回填主体外侧土方,恢复场段场坪。回填土重度大,侧压力系数高,对U型槽主体结构产生侧向土压力较大,因此设计时U型槽主体结构侧墙及底板尺寸较厚,从而导致成本较高。

另外,在U型槽主体施工完成,侧墙土方回填需满足压实度不小于87的要求,夯实较为困难,引起后期地面不均匀沉降,造成地面结构开裂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U型槽放坡段基坑复合回填材料结构,解决U型槽主体结构成本高、U型槽外侧回填夯实困难、地面结构存在不均匀沉降风险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铁U型槽放坡段基坑复合回填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回填材料结构回填于U型槽主体结构外侧与放坡线之间的基坑内,包括基坑下部的轻质混凝土回填层和其上部的粉质黏土回填层。

轻质混凝土回填层内的轻质混凝土是通过发泡机的发泡系统将发泡剂用机械方式充分发泡,并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形成的。

轻质混凝土回填层底部和U型槽主体结构底部设置有连续的C15混凝土垫层。

轻质混凝土回填层与粉质黏土回填层之间通过土工格栅隔开,粉质黏土回填层表面为地面回填线。

U型槽主体结构外侧的坡面呈阶梯式,具有过渡平台,轻质混凝土回填层回填高过该过渡平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降低了主体结构外侧回填材料自重、降低了侧压力,从而可以减小主体结构受力,降低主体结构成本;且轻质混凝土强度高、具有自密实型,可保证基坑的回填密实,相对传统材料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横断面图。

图中:1、U型槽主体结构,2、C15混凝土垫层,3、地面回填线,4、放坡线,5、轻质混凝土回填层,6、土工格栅,7、粉质黏土回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铁U型槽放坡段基坑复合回填材料结构,回填于U型槽主体结构1外侧与放坡线4之间的基坑内,包括基坑下部的轻质混凝土回填层5和其上部的粉质黏土回填层7,距离地面2米范围用粉质黏土回填,逐层回填至设计标高,形成复合回填结构。

轻质混凝土回填层5内的轻质混凝土是通过发泡机的发泡系统将发泡剂(如松香树脂类发泡剂、茶皂素发泡剂、动物血胶发泡剂等)用机械方式充分发泡,并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形成的,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突出特点是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封闭的泡沫孔,使混凝土轻质化。

复合回填结构分层回填而成,下层轻质混凝土回填层5每层厚度不大于1000mm,上部粉质黏土回填层7回填厚度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

轻质混凝土回填层5底部和U型槽主体结构1底部设置有连续的C15混凝土垫层2,150mm厚。上部分层回填轻质混凝土回填层5,每层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回填,以保证回填结构安全。轻质混凝土回填层5与粉质黏土回填层7之间通过土工格栅6隔开,粉质黏土回填层7表面为地面回填线3。U型槽主体结构1外侧的坡面呈阶梯式,具有过渡平台,轻质混凝土回填层5回填高过该过渡平台。

粉质黏土回填采用人工或机械回填,回填施工应根据均匀对称进行,并应分层夯实。

施工过程为:

1)场地平整,在既有U型槽范围内进行场坪施工,保证放坡开挖施工方便进行。

2)分层放坡开挖基坑,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 且距离不宜大于200mm,边开挖边挂网喷射混凝土,分步施工支护及施工各级平台。

3)开挖至最后一级边坡后,施做基底垫层,铺设防水卷材。

4)分层分段施做主体结构。

5)待主体达到设计强度后,侧墙防水层铺设。

6)侧墙防水施工完成后,分层分段回填侧墙轻质混凝土。

7)待轻质混凝土回填至设计标高,达到强度后,铺设土工格栅。

8)分层回填粉质黏土层至地面。

步骤6中,分层厚度不大于1米,分段长度与主体结构分幅长度统一为6~9米每幅。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需要轻质混凝土性能进行现场试配,在流动性、重度、侧压力系数等满足要求情况下方可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