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式综合管廊模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0323发布日期:2019-03-02 02:1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式综合管廊模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式综合管廊模板装置,且主要涉及一种综合管廊模板滑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一种可以集中敷设通讯、电力、供水、燃气等各种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基础设计建设的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综合管廊将管线集约化的容纳在综合管廊中,不但美化了环境、也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重复开挖的麻烦。

目前综合管廊主要施工方法有现场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和预制拼装施工方法。在综合管廊拆除模板施工时,存在施工操作不方便、市政施工场地小、机械使用率低、工作效率低,现有部分支架平台拆卸安装复杂引起风险因素及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综合管廊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自行式综合管廊模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自行式综合管廊模板装置,主要包括:

模板台车,所述模板台车通过其下部的滑动轮沿轨道滑动;

竖直支撑调节组件,所述竖直支撑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模板台车的上端,且所述竖直支撑调节组件用以调节顶模板的高度、并将所述顶模板支撑固定于一定高度处;

水平支撑调节组件,所述水平支撑调节组件置于所述模板台车的左右两侧,且所述水平支撑调节组件用以调节侧模板、并对所述侧模板支撑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模板台车的竖直支撑调节组件的上端支撑有用以托举所述顶模板的支撑模板,且所述支撑模板分四段,每段所述支撑模板的长度均为2000mm;

所述竖直支撑调节组件包括五组螺旋千斤顶组件,所述模板台车的前后两端的端部均固定有一组所述螺旋千斤顶组件,且相邻两段所述支撑模板的连接处固定有一组所述螺旋千斤顶组件;

沿所述模板台车的宽度方向,每组所述螺旋千斤顶组件包括两个螺旋千斤顶。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支撑调节组件为调节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模板台车的主体通过型钢组焊而成,且所述模板台车的边框为12mm*140mm钢板,所述边框内通过双10#槽钢交叉焊接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模板台车的前后两端还具有与所述支撑模板固连的竖肋。

进一步的,所述竖肋为14#槽钢。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千斤顶的最小行程为10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行式综合管廊模板装置,作业高效、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同时更要注重结构细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整体移动的综合管廊模板系统,没有像传统的综合管廊支护模具一样错综复杂的锚杆与模板,而且当一个施工段的综合管廊浇筑完成后不像传统的支护体系一样全部拆除,可依靠牵引力移动到下一个施工段;大大提高施工效率、节省大量人工及时间,带来了较大经济效益。同时还提高了综合管廊施工质量,优化了综合管廊施工缝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行式综合管廊模板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行式综合管廊模板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模板台车;2、滑动轮;3、轨道;4、螺旋千斤顶;5、调节撑杆;6、支撑模板;7、顶模板;8、侧模板;9、竖肋;10、10#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行式综合管廊模板装置,主要包括:

模板台车1,模板台车1通过其下部的滑动轮2沿轨道3滑动;

竖直支撑调节组件,竖直支撑调节组件设置于模板台车1的上端,且竖直支撑调节组件用以调节顶模板7的高度、并将顶模板7支撑固定于一定高度处;

水平支撑调节组件,水平支撑调节组件置于模板台车1的左右两侧,且水平支撑调节组件用以调节侧模板8、并对侧模板8支撑固定。

具体的,上述的模板台车1的竖直支撑调节组件的上端支撑有用以托举顶模板7的支撑模板6,且支撑模板6分四段,每段支撑模板6的长度均为2m;

竖直支撑调节组件包括五组螺旋千斤顶组件,模板台车1的前后两端的端部均固定有一组螺旋千斤顶组件,且相邻两段支撑模板6的连接处固定有一组螺旋千斤顶组件;

沿模板台车1的宽度方向,每组螺旋千斤顶组件包括两个螺旋千斤顶4。另外,其中的水平支撑调节组件为调节撑杆5。

该自行式综合管廊模板装置适用于综合管廊施工。其总长度为8米,每段支撑模板6长2米,由4段组成。顶板端模在顶模板7上安装,并且采用一对拉杆将各部分串成一个整体,采用向内拉杆加固。模板台车1一端搭接已经浇筑成型混凝土,且搭接的尺寸不小于50mm。施工时,需要调整好装置的前后左右的位置,并用螺旋千斤顶4将支撑模板6整体顶升到标高,在模板台车1的主梁门架位置用支撑千斤将模车顶紧,所有准备齐全即可以浇筑混凝土。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采用模车整体支拆施工工艺,避免了顶板脚手架的反复装拆,模板的反复拼装,提高了功效,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模板台车1的主体通过型钢组焊而成,且模板台车1的边框为12mm*140mm钢板,边框内通过双10#槽钢10交叉焊接支撑。另外,上述方案中模板台车1的前后两端还具有与支撑模板6固连的竖肋9。其中,该竖肋9为14#槽钢。本实施例具体公开了模板台车1的结构,为了结构的稳定性,在采用型钢组焊的同时,需要在其内部交叉焊接支撑有肋板,即上述的双10#槽钢10,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更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螺旋千斤顶4的最小行程为100mm。

施工中,在第一次支模时,将组装好的模板台车1牵引到位,调整好前后和左右的距离后,并调节螺旋千斤顶4,到达标高时顶紧。在顶升过程中,应由人配合操作,螺旋千斤顶4行程需要保持一致,防止倾倒和模板台车1整体滑移。用螺旋千斤顶4将模板台车1撑到已经浇注成型的混凝土墙体上,防止在顶板混凝土浇注时,由于高度差产生的水平推力过大使模板台车1侧移,利用调节丝杠将模板调整到位,进行固定。

另外,模板台车1和顶模板7一次支模调整完成后,顶模板7整装整拆,模板台车1整体由下侧的支撑顶起完成支模,支撑千斤顶下降,依靠螺旋千斤顶4和顶模板7的自重整体下降脱离混凝土,利用人力或牵引设备向前整体牵引,完成拆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行式综合管廊模板装置,作业高效、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同时更要注重结构细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整体移动的综合管廊模板系统,没有像传统的综合管廊支护模具一样错综复杂的锚杆与模板,而且当一个施工段的综合管廊浇筑完成后不像传统的支护体系一样全部拆除,可依靠牵引力移动到下一个施工段;大大提高施工效率、节省大量人工及时间,带来了较大经济效益。同时还提高了综合管廊施工质量,优化了综合管廊施工缝防水性能。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