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悬浮地漏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8769发布日期:2019-02-22 21:0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悬浮地漏芯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臭防虫用的地漏结构,具体为一种磁悬浮地漏芯子。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整洁,空气清新。住宅中最容易出现异味的地方是厨房以及卫浴室,其排水系统中的地漏结构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空气质量,地漏结构在排水完成后能够复位把排水管道中的异味等隔离,还能起到防臭防虫的作用。

公告号为CN10486324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悬浮式的地漏芯子,在地漏芯子本体的下端固定有带有封闭内腔的壳体,壳体的内腔中固定有磁铁一,密封盖内设置有磁铁二,在导向杆内还设置有磁铁三,三种磁铁相互发生吸力和斥力,斥力作用下密封盖密封住出水口,但其实真正起作用的就是斥力,其结构并不合理,也不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悬浮地漏芯子,芯子结构更为简单,实用,能够实现地漏自动密封。

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磁悬浮地漏芯子,包括有芯子本体和密封盖,其特征在于:芯子本体上部分呈圆筒状,上端开口为进水口,下端出口为出水口,芯子本体下部分为安装座,密封盖下部为支撑杆,支撑杆内腔设置有第一磁铁,密封盖通过支撑杆插入安装座的腔体中,安装座腔体底部通过一底盖密封,底盖内设置有第二磁铁,上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为斥力,支撑杆被斥力作用下上升带动密封盖顶持密封住出水口。

进一步的,上述的密封盖的外侧面为弧形球面其弧形球面面朝出水口,密封盖的外周缘设置有密封圈或二次注塑有软性密封条。

进一步地,上述的密封盖外侧面的弧形球面表面设置有多道导流筋,能引导水流螺旋下行。

进一步地,上述的芯子本体下部分的安装座与芯子本体上部分通过连接筋连接,芯子本体上部分、芯子本体下部分的安装座以及连接筋为一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上述的底盖内端面上凸出有多道安装筋,若干个第二磁铁设置在多道安装筋所形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磁铁设置在支撑杆的内腔,第一磁铁下部被封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芯子本体下部分采用安装座结构,将设置有第二磁铁的底盖固定在安装座腔体内,结构合理,安装方便。芯子本体上部分、下部分通过连接筋一体注塑成型结构更为流畅合理。

2.密封盖支撑杆内部的第一磁铁和底盖内第二磁铁相互形成斥力,足够磁力能够实现地漏自动密封,能够实现长期有效。

3.密封盖外侧面的弧形球面带有凸起导流能引流的更会顺畅,同时密封盖外周缘设置有密封圈或两次注塑成型有软性密封条,密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出水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密封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中,1、芯子本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2、密封盖;21、支撑杆;22、密封圈或二次注塑软性密封条;3、安装座;31、安装座中部腔体;4、底盖;5、连接筋;10、第一磁铁;20、第二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磁悬浮地漏芯子,包括有芯子本体1和密封盖2,芯子本体1上部分呈圆筒状,上端开口为进水口11,下端出口为出水口12,芯子本体1下部分为安装座3,密封盖2下部为支撑杆21,支撑杆21内腔设置有第一磁铁10,第一磁铁10下部被封住。密封盖2通过支撑杆21插入安装座3的中部腔体31中,安装座腔体31底部通过一底盖4密封,底盖4内设置有第二磁铁20,上述第一磁铁10和第二磁铁20之间为斥力,支撑杆21被斥力作用下上升带动密封盖2顶持密封住出水口12。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密封盖2的外侧面为弧形球面,其弧形球面面朝出水口12,密封盖2的外周缘设置有密封圈或二次注塑有软性密封条22,能够更好地密封。同时,密封盖外侧面的弧形球面表面设置有多道导流筋23,能引导水流螺旋下行。

上述的芯子本体下部分的安装座3与芯子本体1上部分通过连接筋5连接,芯子本体1上部分、芯子本体1下部分的安装座3以及连接筋5为一体注塑成型,具有稳固的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的底盖4内端面上凸出有多道安装筋41,若干个第二磁铁20设置在多道安装筋所形成的空间内。

本发明所提供的地漏结构在密封状态如图5所示,在第一磁铁10和第二磁铁20的斥力作用下,密封盖2密封住出水口。当排水状态时,水流从芯子本体1上端开口的进水口11处流入,水流力量大于斥力作用下,密封盖2被下压打开出水口12,顺利排水。排水完成后斥力作用下密封盖2再次顶持住出水口12实现自动密封,能够实现防臭防虫的作用并能长期有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