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预处理功能的分流调蓄型雨水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2327发布日期:2019-04-17 00:1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预处理功能的分流调蓄型雨水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水配套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预处理功能的分流调蓄型雨水口装置。



背景技术:

雨水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直至流入路面雨水收集设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带走空气中的灰尘、地面的渣土等污染物,且根据以往的研究,在一场降雨的全过程中,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总降雨量是不断增加的,而随着雨水的连续冲刷和携带作用,空气中和地面上的污染物却是不断减少的,相应的雨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浓度则是不断降低的。传统的城市雨水管道系统是通过起端的雨水收集设施——雨水口装置收集路面雨水后排入雨水干管,并由其输送至末端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下游受纳水体中,因此雨水口装置是整个城市雨水管道系统的起端,也是最主要的收集路面雨水的设施。传统的雨水口装置是将所有路面雨水来水一并收集后立即排入下游雨水干管中,其存在如下问题:

(1)未对路面雨水进行预处理,易使雨水中含有的悬浮物在雨水干管或末端处理设施中沉积影响其运行效率;

(2)未按不同累计降雨量对路面雨水进行分流,这使得下游雨水处理设施不能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污染程度的路面雨水进行分类处理,从而影响其处理效果导致下游受纳水体受到污染;

(3)未对路面雨水进行任何调蓄就直接输送至下游雨水干管,未发挥调蓄削峰功能,当降雨量较大时各雨水口装置直接排放路面雨水容易导致下游雨水干管雨水排放量叠加影响其排水能力,使得其排水不畅,导致路面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预处理功能的分流调蓄型雨水口装置,主要是对路面雨水进行预处理后并根据降雨过程中不同累计降雨量的雨水进行分流调蓄,雨后将其输送至后续处理装置进行分类处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预处理功能的分流调蓄型雨水口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井腔以及透水井盖,所述井腔内设有进水室、预处理室、第一充水室和调蓄室,所述透水井盖设置在所述进水室的上端开口处,所述预处理室与所述进水室连通,且二者的连通处设有用于对雨水进行拦渣的格栅,所述预处理室内设有用于对雨水进行沉降处理的沉降组件,所述预处理室与所述第一充水室连通,所述调蓄室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水室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充水室与所述调蓄室连通,所述第一充水室底部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充水室与所述调蓄室之间通道的挡板机构。

雨水从所述透水井盖进入所述进水室,并从所述进水室经过所述格栅拦渣后进入所述预处理室,经由所述沉降组件沉降处理后进入所述第一充水室,并从所述第一充水室进入所述调蓄室,所述挡板机构逐渐关闭所述第一充水室与所述调蓄室之间的通道,雨水进入所述第一充水室,并由排水管外排,不再进入所述调蓄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装置,通过所述格栅和沉降组件对雨水自动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第一充水室和调蓄室对降雨过程中不同累计降雨量的雨水进行分流调蓄,以便雨后将其输送至相应的后续处理设置进行分类处理,以充分发挥各处理设施的工程效益,进而保护下游受纳水体水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预处理室包括所述沉降室和过渡室,所述沉降室与所述进水室相邻且连通设置,所述沉降室的上方设有不透水井盖,且所述沉降室侧壁上端与所述不透水井盖之间形成溢流通道,所述格栅设置在所述沉降室与所述进水室之间的连通处,所述沉降组件设置在所述沉降室内,所述过渡室位于所述沉降室的下方,所述第一充水室位于所述进水室的下方,且所述过渡室与所述第一充水室连通,所述沉降室内的雨水通过所述溢流通道溢流至所述过渡室并进入所述第一充水室。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格栅可以在雨水从所述进水室进入所述沉降室时有效拦截雨水中携带的颗粒粒径较大的渣土,避免其进入预处理室造成堵塞,通过设置在所述沉降室内的沉降组件可使进入所述沉降室的雨水携带的颗粒粒径较小的渣土聚并后沉淀,对雨水进行进一步的预处理,减小对下游受纳水体的污染。

进一步:所述沉降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沉降室相对两侧侧壁上的带有翼片的斜板,且相邻两个所述斜板之间留有第一过流通道。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沉降室内的雨水通过带有翼片的斜板时可以形成漩涡,使得雨水中携带的颗粒粒径较小的渣土聚并后沉降至所述沉降室的底部,使雨水与其所含的渣土进一步分离,提升进入所述过渡室内的雨水水质。

进一步:所述沉降室的底壁向下凹陷形成沉泥斗。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经过所述斜板分离后的渣土落至所述沉泥斗中,实现渣土的收集与分离,并尽可能的避免渣土再次向上运动至所述沉降室内上层雨水中,提升进入所述过渡室内的雨水水质。

进一步:所述调蓄室的数量为多个并相互独立,且所述第一充水室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调蓄室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的第一充水口,所述第一充水室通过所述第一充水口与对应的所述调蓄室连通,所述挡板机构转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充水室的底壁上,且所述挡板机构可沿着其与所述第一充水室底壁连接处转动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充水口。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第一充水口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充水室与所述调蓄室连通,以便进入所述第一充水室的雨水顺利的进入所述调蓄室,通过所述挡板机构可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充水口,以调节进入所述第一充水室内雨水的去向,实现降雨过程中不同累计降雨量的雨水自动分流调蓄。

进一步:所述挡板机构包括重力球、弹簧和盖板,所述盖板通过回复弹簧转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充水室底壁上,所述盖板可沿着其与所述第一充水室底壁连接处转动并打开或关闭对应的所述第一充水口,所述重力球通过所述弹簧悬挂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下方,且随着所述调蓄室内雨水水位上升或下降,所述盖板逐渐上升或下降并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一充水口。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挡板机构,使得初始状态下,通过重力球的重力作用将所述盖板下拉并打开所述第一充水口,使得所述第一充水室与所述调蓄室连通,而下雨时随着所述重力球的所受浮力与所述调蓄室内水位的变化,所述重力球通过所述弹簧驱动所述盖板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充水口,实现降雨过程中不同累计降雨量的雨水自动分流调蓄。

进一步:所述的具有预处理功能的分流调蓄型雨水口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调蓄室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的所述第二充水室,所述第二充水室设置在所述过渡室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充水室之间,且所述过渡室、第二充水室和对应的第一充水室顺次连通,所述第二充水室位于所述调蓄室上方和所述进水室的下方,所述第二充水室的底壁设有与所述调蓄室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的第二充水口,所述第二充水室底部每个所述第二充水口对应位置处均设有伸缩闸门且所述第二充水室通过所述第二充水口与对应的所述伸缩闸门连通;雨水从所述第二充水室经由所述第二充水口进入对应的所述伸缩闸门时,所述伸缩闸门的侧壁逐渐下降至对应的所述调蓄室底部,并将对应的所述调蓄室分隔成彼此独立的第一调蓄室和第二调蓄室,所述第二调蓄室位于所述伸缩闸门远离所述第一充水室一侧,所述第二调蓄室的侧壁上设有出水管,所述伸缩闸门靠近所述第二调蓄室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泄水缝隙;

当雨停后,所述伸缩闸门内的雨水通过所述泄水缝隙逐渐泄漏至所述第二调蓄室内,所述伸缩闸门的侧壁逐渐上升并打开所述第一调蓄室与所述第二调蓄室之间的第二过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调蓄室内的雨水进入所述第二调蓄室,并从所述出水管外排,所述第一调蓄室内雨水水位下降,所述盖板逐渐下降并打开对应的所述第一充水口,所述第一充水室内的雨水经由所述第一调蓄室进入所述第二调蓄室后通过所述出水管外排。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伸缩闸门可以在降雨初期将所述调蓄室分隔成第一调蓄室和第二调蓄室,这样雨水会通过所述第一充水室进入所述第一调蓄室,并让雨水充满所述第一调蓄室,雨停时,停留在所述第一调蓄室和所述第一充水室的雨水通过逐渐打开的所述第一调蓄室和所述第二调蓄室之间的第二过流通道进入所述第二调蓄室并通过所述出水管外排,实现了对分流调蓄雨水的自动外排。

进一步:所述伸缩闸门成上端开口状,其包括可伸缩的弹性侧壁和位于底部的闸板,所述弹性侧壁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充水室的底壁连接,所述弹性侧壁的下端与所述闸板密封连接,所述泄水缝隙设置在朝向所述第二调蓄室一侧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充水口位于所述伸缩闸门上端的正上方。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弹性侧壁可以使得所述伸缩闸门在充水时下降至所述井腔底部,并将所述调蓄室分隔成第一调蓄室和第二调蓄室,并在雨停时通过所述伸缩侧壁上的泄水缝隙缓慢泄水以使所述伸缩闸门上升并打开所述第一调蓄室与所述第二调蓄室之间的第二过流通道,实现分流调蓄雨水的自动外排。

进一步:所述的具有预处理功能的分流调蓄型雨水口装置还包括溢流室,所述溢流室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水室远离所述预处理室的一侧,且所述溢流室位于所述进水室的下方和所述第一调蓄室的上方,所述溢流室与所述第一充水室连通,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溢流室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充水室内的雨水溢流进入所述溢流室并通过所述排水管排放。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溢流室可以使得在所述第一调蓄室充满后,进入所述第一充水室的雨水直接溢流至所述溢流室并通过所述排水管,这样可以对降雨过程中不同累计降雨量的雨水分类处理。

进一步:所述过渡室、所述第二充水室、所述第一充水室和所述溢流室之间通过间隔的三个竖板隔开。所述竖板的一侧与所述井腔的一侧内壁连接,另一侧延伸至靠近所述井腔的另一侧,且所述竖板的另一侧与所述井腔的另一侧内壁之间形成第三过流通道,相邻所述竖板与所述井腔内壁之间的所述第三过流通道交错设置。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使得雨水进入所述雨水口装置后经过充分的分流和调蓄处理,以便雨后将其输送至相应的后续处理设施进行分类处理,以提升外排雨水的水质,减小对后续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预处理功能的分流调蓄型雨水口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的C-C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的D-D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的E-E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井腔,2、透水井盖,3、不透水井盖、4、进水室,5、格栅,6、沉降室,7、沉降组件,8、过渡室,9、第二充水室,10、第一充水室,11、溢流室,12、第一调蓄室,13、第二调蓄室,14、沉泥斗,15、重力球,16、弹簧,17、盖板,18、回复弹簧,19、伸缩闸门,20、排水管,21、出水管,22、溢流通道,23、第一充水口,24、第二充水口,25、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具有预处理功能的分流调蓄型雨水口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井腔1以及透水井盖2,所述井腔1内设有进水室4、预处理室、第一充水室10和调蓄室,所述透水井盖2设置在所述进水室4的上端开口处,所述预处理室与所述进水室4连通,且二者的连通处设有用于对雨水进行拦渣的格栅5,所述预处理室内设有用于对雨水进行沉降处理的沉降组件7,所述预处理室与所述第一充水室10连通,所述调蓄室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水室10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充水室10与所述调蓄室连通,所述第一充水室10底部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充水室10与所述调蓄室之间通道的挡板机构。

雨水从所述透水井盖2进入所述进水室4,并从所述进水室4经过所述格栅5拦渣后进入所述预处理室,经由所述沉降组件7沉降处理后进入所述第一充水室10,并从所述第一充水室10进入所述调蓄室,所述挡板机构逐渐关闭所述第一充水室10与所述调蓄室之间的通道,雨水继续进入所述第一充水室10,并由排水管20外排,不再进入所述调蓄室。

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装置,通过所述格栅5和沉降组件7对雨水自动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所述第一充水室10和所述调蓄室对降雨过程中不同累计降雨量的雨水进行分流调蓄,以便雨后将其输送至相应的后续处理设施进行分类处理,以充分发挥各处理设施的工程效益,进而保护下游受纳水体水质。

实际中,所述井腔1由多块侧板和底板组成,所述井腔1上端开口设置,所述透水井盖2盖住所述井腔1上端口中位于所述进水室4上方所在区域。所述井腔1内由间隔设置的上平板和下平板将所述井腔1内部空间划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进水室4和沉降室6位于上部,过渡室8、第二充水室9、第一充水室10和溢流室11位于中部,所述调蓄室位于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室包括所述沉降室6和过渡室8,所述沉降室6与所述进水室4相邻且连通设置,所述沉降室6的上方设有不透水井盖3,且所述沉降室6侧壁上端、井腔1的内壁与所述不透水井盖3之间形成溢流通道22,所述格栅5设置在所述沉降室6与所述进水室4之间的连通处,所述沉降组件7设置在所述沉降室6内,所述过渡室8位于所述沉降室6的下方,所述第一充水室10位于所述进水室4的下方,且呈凹字型结构,所述过渡室8与所述第一充水室10连通,所述沉降室6内的雨水通过所述溢流通道22溢流至所述过渡室8并进入所述第一充水室10。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格栅5可以在雨水从所述进水室4进入所述沉降室6时有效拦截雨水中携带的颗粒粒径较大的渣土,避免其进入预处理室造成堵塞,通过设置在所述沉降室6内的沉降组件7可使进入所述沉降室6的雨水携带的颗粒粒径较小的渣土聚并后沉淀,对雨水进行进一步的预处理,减小对下游受纳水体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沉降组件7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沉降室6相对两侧侧壁上的带有翼片的斜板,且相邻两个所述斜板之间留有第一过流通道。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沉降室6内的雨水通过带有翼片的斜板时可形成漩涡,使得雨水中携带的颗粒粒径较小的渣土聚并后沉降至所述沉降室6的底部,使雨水与其所含的渣土进一步分离,提升进入所述过渡室8内的雨水水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沉降室6的底壁向下凹陷形成沉泥斗14。

在上述实施例中,经过所述斜板分离后的渣土落至所述沉泥斗14中,实现渣土的收集与分离,并尽可能的避免渣土再次向上运动至所述沉降室6内上层雨水中,提升进入所述过渡室8内的雨水水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蓄室的数量为多个(本实施例以三个调蓄室为例进行说明,其它更多数量的与之类似)并相互独立,且所述第一充水室10的底部横向贯穿设有与所述调蓄室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的第一充水口23,所述第一充水室10通过所述第一充水口23与对应的所述调蓄室连通,所述挡板机构转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充水室10的底壁上,且所述挡板机构可沿着其与所述第一充水室10底壁连接处转动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充水口23。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充水口23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充水室10与所述调蓄室连通,以便进入所述第一充水室10的雨水顺利的进入所述调蓄室,通过所述挡板机构可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充水口23,以调节进入所述第一充水室10内雨水的去向,实现降雨过程中不同累计降雨量的雨水自动分流调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板机构包括重力球15、弹簧16和盖板17,所述盖板17通过回复弹簧18转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充水室10的底壁上,所述盖板17可沿着其与所述第一充水室10底壁连接处转动并打开或关闭对应的所述第一充水口23,所述重力球15通过所述弹簧16悬挂设置在所述盖板17的下方,且随着所述调蓄室内雨水水位上升或下降,所述盖板17逐渐上升或下降并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一充水口23。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挡板机构,使得初始状态下,通过重力球15的重力作用将所述盖板17下拉并打开所述第一充水口23,使得所述第一充水室10与所述调蓄室连通,而下雨时随着所述重力球15所受的浮力与所述调蓄室内水位的变化,所述重力球15通过所述弹簧16驱动所述盖板17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充水口23,实现降雨过程中不同累计降雨量的雨水自动分流调蓄。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具有预处理功能的分流调蓄型雨水口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调蓄室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的所述第二充水室9,所述第二充水室9设置在所述过渡室8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充水室10之间,且所述过渡室8、第二充水室9和对应的第一充水室10顺次连通,所述第二充水室9位于所述调蓄室上方和所述进水室4的下方,所述第二充水室9的底壁横向贯穿设有与所述调蓄室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的第二充水口24,所述第二充水室9底部每个所述第二充水口24对应位置处均设有伸缩闸门19且所述第二充水室9通过所述第二充水口24与对应的所述伸缩闸门19连通;雨水从所述第二充水室9经由所述第二充水口24进入对应的所述伸缩闸门19时,所述伸缩闸门19的侧壁逐渐下降至对应的所述调蓄室底部,并将对应的所述调蓄室分隔成彼此独立的第一调蓄室12和第二调蓄室13,所述第二调蓄室13位于所述伸缩闸门19远离所述第一充水室10一侧,所述第二调蓄室13的侧壁上设有出水管21,所述伸缩闸门19靠近所述第二调蓄室13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泄水缝隙;

当雨停后,所述伸缩闸门19内的雨水通过所述泄水缝隙逐渐泄漏至所述第二调蓄室13内,所述伸缩闸门19的侧壁逐渐上升并打开所述第一调蓄室12与所述第二调蓄室13之间的第二过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调蓄室12内的雨水进入所述第二调蓄室13,并从所述出水管21外排,所述第一调蓄室12内雨水水位下降,所述盖板17逐渐下降并打开对应的所述第一充水口23,所述第一充水室10内的雨水经由所述第一调蓄室12进入所述第二调蓄室13后通过所述出水管21外排。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伸缩闸门19可以在降雨初期将所述调蓄室分隔成第一调蓄室12和第二调蓄室13,这样雨水会通过所述第一充水室10进入所述第一调蓄室12,并让雨水充满所述第一调蓄室12,雨停时,停留在所述第一调蓄室12和所述第一充水室10的雨水通过逐渐打开的所述第一调蓄室12和所述第二调蓄室13之间的第二过流通道进入所述第二调蓄室13并通过所述出水管21外排,实现了对分流调蓄雨水的自动外排。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伸缩闸门19成上端开口状,其包括可伸缩的弹性侧壁和位于底部的闸板,所述弹性侧壁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充水室9的底壁连接,所述弹性侧壁的下端与所述闸板密封连接,所述泄水缝隙设置在朝向所述第二调蓄室13一侧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充水口24位于所述伸缩闸门19上端的正上方。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弹性侧壁可以使得所述伸缩闸门19在充水时下降至所述井腔1底部,并将所述调蓄室分隔成第一调蓄室12和第二调蓄室13,并在雨停时通过所述伸缩侧壁上的泄水缝隙缓慢泄水以使所述伸缩闸门19上升并打开所述第一调蓄室12与所述第二调蓄室13之间的第二过流通道,实现分流调蓄雨水的自动外排。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具有预处理功能的分流调蓄型雨水口装置还包括溢流室11,所述溢流室11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水室10远离所述预处理室的一侧,且所述溢流室11位于所述进水室4的下方和所述第一调蓄室12的上方且所述溢流室11与所述第一充水室10连通,所述排水管20设置在所述溢流室11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充水室10内的雨水溢流进入所述溢流室11并通过所述排水管20外排。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溢流室11可以使得在所述第一调蓄室12充满后,进入所述第一充水室10的雨水直接溢流至所述溢流室11并通过所述排水管20排放。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室8、所述第二充水室9、所述第一充水室10和所述溢流室11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三个竖板25隔开,所述竖板25的一侧与所述井腔1的一侧内壁连接,另一侧延伸至靠近所述井腔1的另一侧,且所述竖板25的另一侧与所述井腔1的另一侧内壁之间形成第三过流通道,相邻所述竖板25与所述井腔1内壁之间的所述第三过流通道交错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使得雨水进入所述雨水口装置后经过充分的分流和调蓄处理,以便雨后将其输送至相应的后续处理设施进行分类处理,以提升外排雨水的水质,减小对后续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预处理功能的分流调蓄型雨水口装置,具体运行情况如下:未下雨时,所述伸缩闸门19未挡住所述第一调蓄室12与所述第二调蓄室13之间的第二过流通道,所述盖板17未盖住所述第一充水口23,所述重力球15因重力作用通过所述弹簧16拉动所述盖板17,此时所述回复弹簧18处于扭动状态;下雨时,雨水从道路和人行道流向本装置,首先通过所述井腔1上部所述透水井盖2进入本装置,其后雨水进入所述进水室4并通过所述格栅5进入所述沉降室6,此时雨水中携带的颗粒粒径较大的渣土被所述格栅5拦截;而后雨水进入所述沉降室6,随着进入该室的雨水量慢慢增加,该室的水位也慢慢升高直至漫过所述带翼片的斜板,在此过程中雨水经过所述带翼片的斜板间的第一过流通道时形成漩涡,该漩涡使得雨水中携带的颗粒粒径较小的渣土聚并后沉淀并落入所述沉泥斗14中;而经过该沉降室6处理的雨水通过所述溢流通道22溢流进入所述过渡室8,其后由所述过渡室8与所述第二充水室9之间的竖板25上的第三过流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充水室9,雨水在所述第二充水室9流动过程中依次通过各所述第二充水口24向各所述伸缩闸门19充水,充水的过程中虽然各所述伸缩闸门19侧壁上泄水缝隙会同时泄水,但由于向所述伸缩闸门19充入的水量远大于其侧壁上泄水缝隙的泄水量,因此各所述伸缩闸门19都会被慢慢充满,在此过程中各所述闸门侧壁逐渐下降至对应的所述调蓄室底部,并将对应的所述调蓄室分隔成彼此独立的第一调蓄室12和第二调蓄室13,此时各所述第一调蓄室12与所述第二调蓄室13之间的第二过流通道关闭,流经所述第二充水室9的雨水除极少部分仍充入各所述伸缩闸门19以维持其上泄水缝隙的泄水量外,其余的大部分雨水不再充入各所述伸缩闸门19,而是通过位于所述第二充水室9与所述第一充水室10之间的竖板25与所述井腔1的内壁之间的第三过流通道流入所述第一充水室10,在所述第一充水室10中,雨水流经第一个所述第一充水口23,并通过该第一充水口23向第一个所述第一调蓄室12充水,随着充入第一个所述第一调蓄室12的雨水量不断增加直到其水位达到设计定水位时,所述重力球15所受到水的浮力等于其受到的重力,所述回复弹簧18复位形成扭转力拉动所述盖板17复位,从而盖住第一个所述第一充水口23,雨水不再进入第一个所述第一调蓄室12,此时第一个所述第一调蓄室12装满其设计要求分流的累计降雨量所对应的雨水量,其后雨水进入第二个所述第一调蓄室12,在该所述第一调蓄室12中重复进行第一个所述第一调蓄室12的运行情况,当其水位达到第二个所述第一调蓄室12设计定水位时,雨水不再进入第二个所述第一调蓄室12,此时第二个所述第一调蓄室12装满其设计要求分流的累计降雨量所对应的雨水量,其后雨水进入第三个所述第一调蓄室12,在该所述第一调蓄室12中重复进行第一个所述第一调蓄室12的运行情况,当其水位达到第三个所述第一调蓄室12设计定水位时,雨水不再进入第三个所述第一调蓄室12,此时第三个所述第一调蓄室12装满其设计要求分流的累计降雨量所对应的雨水量,此后雨水不再向各所述第一调蓄室12充水而是通过所述第一充水室10与所述溢流室11之间竖板25上的第三过流通道流入所述溢流室11,并通过所述排水管20排入对应的市政雨水管道。

雨停后,雨水不再进入本实用新型雨水口装置,所述第二充水室9中的各所述伸缩闸门19的侧壁上的泄水缝隙慢慢泄水,弹性侧壁收缩,被各所述伸缩闸门19挡住的各所述第一调蓄室12和对应的第二调蓄室13之间的第二过流通道被慢慢打开,各所述第一调蓄室12内储存的雨水流入对应的各所述第二调蓄室13并最终由对应的各所述出水管21对应排入下游不同的市政排水管网系统,从而进入不同的后续雨水处理设施进行分类处理。

通过上述过程实现本装置自动进行预处理及分流调蓄雨水。雨后,可打开所述透水井盖2和所述不透水井盖3分别对所述沉泥斗14和所述格栅5中沉淀和拦截的渣土进行清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