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式透水生态护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5289发布日期:2019-04-05 19:2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疏式透水生态护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道挡土结构及其改进技术,尤其是疏式透水生态护岸。



背景技术:

航道即水运水道或河道整体,包括堤防和整个河漫滩,甚至包括常遇洪水位线以下的基本河槽或者是中高潮位以下的沿海水域。以往的航道内的护岸结构往往功能单一,根据功能需求需满足防洪、航运等要求,为防止船舶撞击需高出水面,景观性较差,且由于船型波、水流冲刷等现象,导致后方布置绿植种植难度较大。而且以上现有技术尚未标准化结构设计,无法进行规模化工业生产,也影响了安装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疏式透水生态护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挡土墙、桩基、疏式结构体、胸墙和底板;挡土墙底部有桩基,挡土墙顶部竖立有疏式结构体,挡土墙由竖立的胸墙以及底部平置的底板构成。

尤其是,疏式结构体采用立柱结构,相邻立柱之间留有空隙。立柱结构截面为圆形、多边形。

尤其是,桩基为二排钢筋混凝土方桩结构。

尤其是,底板向前伸出宽度大于胸墙的高度。

尤其是,疏式结构体高度低于胸墙的高度。

尤其是,桩基高度为胸墙高度3-5倍。

尤其是,挡土墙为L型混凝土挡墙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护岸采用挡土墙顶部设置疏式结构体,固定的挡土墙可置于水下,挡土墙前后水体可透过流通,满足水生植物种植及景观需要,既可消浪、防冲刷、防船行波、防土体滑坡的功能,也可满足挡土、透水、景观等功能,便于挡墙后方堤防的设置及水生植物的种植,有效构造疏式透水生态护岸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L型挡墙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上部右视立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挡土墙1、桩基2、疏式结构体3、胸墙101、底板10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原理在于,固定于航道护岸中的挡水墙1虽然可以有效固定保护岸基,但是处于生态以及透水等多种需要,尚需以挡水墙1为依托,设置辅助结构利于疏水。

本实用新型包括:挡土墙1、桩基2、疏式结构体3、胸墙101和底板10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附图1、2和3所示,挡土墙1底部有桩基2,挡土墙1顶部竖立有疏式结构体3,挡土墙1由竖立的胸墙101以及底部平置的底板102构成。

前述中,疏式结构体3采用立柱结构,相邻立柱之间留有空隙。立柱结构截面可为圆形、多边形等多种形状,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抗弯曲强度及耐老化性能,并具备透水和消浪功能。

前述中,桩基2为二排钢筋混凝土方桩结构,以抗滑、抗倾及防止沉降。

前述中,底板102向前伸出宽度大于胸墙101的高度。

前述中,疏式结构体3高度低于胸墙101的高度。

前述中,桩基2高度为胸墙101高度3-5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土墙1为L型混凝土挡墙结构,自身强度高、防冲刷能力强,胸墙101顶宽不小于30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护岸采用在挡土墙1顶部设置疏式结构体3,固定的挡土墙1可置于水下,既可消浪防冲,也可起到透水作用,可保持水系的流通,便于挡墙后方堤防的设置及水生植物的种植,有效构造疏式透水生态护岸环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挡土墙1、桩基2、疏式结构体3相结合的型式,满足挡土、透水、景观等功能。挡土墙1前后水体可透过流通,满足水生植物种植及景观需要,挡土墙1下方设置二排桩基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