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9714发布日期:2019-04-09 21:0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边坡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边坡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多露天开采的国家,露天矿山规模宏大,因此,露天矿的边坡稳定性研究问题,也日显突出重要。边坡角的大小,对露采矿山经济效益及安全生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边坡角过缓,虽能保持边坡稳定,但必然要增大剥岩量,降低矿产开采经济效益,从经济方面要求边坡设计尽量陡些。经估算,大型露天矿总边坡角每加陡 1度,在国外生产中可节省1500万美元至2000万美元,从国内生产角度甚至可节省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但是边坡角过陡,虽可减少剥岩量,但可能会造成滑坡,给矿山生产和安全带来严重后果。

此外,我国现代化基础建设包括两大内容,一是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为代表的交通路网建设,二是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建设。截止到 2013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44万km,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1.3万km,均居世界第一。2012年末,中国城镇化率为52.57%,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石料、石材等资源,在城市周边山体形成了大量的废弃采石场和高陡岩石边坡以及道路两侧的土质边坡。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如何对受损的山体进行加固复绿以及道路边坡的复绿则成了生态修复领域的主要技术问题。采用普通的混凝土喷薄或铺设方法,仅能解决边坡水土流失问题,却无法将受损边坡进行植被绿化修复。包括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野生动植物数量和品种不断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修复装置,以解决传统边坡修复透水性差,且无法实现植被绿化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边坡修复装置,包括:表层、支撑网、基质层和锚杆组件,表层、支撑网和基质层自上向下堆叠设置,并固定连接,表层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植生孔,锚杆组件包括锚杆本体和支撑体,锚杆本体自上向下插接于表层、支撑网和基质层,支撑体套设于锚杆本体,并位于支撑网和基质层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支撑体包括底套、滑套、弹簧和支撑盘,锚杆本体从上向下依次插接于支撑盘、弹簧、滑套和底套,滑套套设于底套,底套固定连接于基质层,滑套螺纹连接于锚杆本体,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滑套和支撑盘。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底套包括座板和管套,管套固定连接于座板,座板固定连接于基质层,锚杆本体插接于座板和管套。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基质层包括侧边框和种植基质,种植基质填充于侧边框内,座板固定连接于侧边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滑套靠近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环,滑套套设于管套,挡环螺纹连接于锚杆本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管套和滑套截面形状为相互配合的多边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管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肋条,滑套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凹槽,肋条插接于凹槽。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支撑网为金属勾花网,支撑网上可拆卸连接多个凸块。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凸块包括插销、柱塞和椎体,柱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插销,柱塞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椎体,椎体的尖端背离柱塞,插销插接于支撑网的网孔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柱塞的截面为多边形,柱塞的径向尺寸自靠近支撑网的一端向远离支撑网的一端递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采用表层、支撑网和基质层自上向下堆叠设置,并固定连接,表层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植生孔,锚杆组件包括锚杆本体和支撑体,锚杆本体自上向下插接于表层、支撑网和基质层,支撑体套设于锚杆本体,并位于支撑网和基质层之间的方式,通过植生孔确保表层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并通过基质层实现植物种植,并使植物通过植生孔向外生长,从而达到绿化修复目的,通过锚杆本体和植物根须的加筋作用,从而提高表层、支撑网、基质层和周围土壤之间的粘聚力,进而使表层、支撑网、基质层和边坡土体形成复合体,防止边坡水土流失。此外,通过支撑网对表层进行加固,通过支撑体将支撑网与基质层分隔,从而使支撑网与基质层之间形成空腔,进而确保植物根系供氧,提高通气性和保水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坡修复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坡修复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坡修复装置的支撑网和锚杆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坡修复装置的凸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坡修复装置的锚杆组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坡修复装置的底套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坡修复装置的滑套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坡修复装置的滑套仰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坡修复装置的使用效果示意图。

图标:1-表层;11-植生孔;2-支撑网;21-凸块;211-插销;212- 柱塞;213-椎体;3-基质层;31-侧边框;32-种植基质;4-锚杆组件;41-锚杆本体;42-底套;421-座板;422-管套;423-肋条;43-滑套; 431-挡环;432-凹槽;44-弹簧;45-支撑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坡修复装置,包括:表层1、支撑网2、基质层3和锚杆组件4,表层1、支撑网2和基质层3自上向下堆叠设置,并固定连接,表层1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植生孔11,锚杆组件4包括锚杆本体41和支撑体,锚杆本体41自上向下插接于表层1、支撑网2和基质层3,支撑体套设于锚杆本体41,并位于支撑网2和基质层3之间。

具体地,表层1覆盖于支撑网2的上端,通过支撑网2对表层1 进行加固,支撑网2可选用金属钩花网,支撑网2的网孔孔径可根据基质层3内种植的植物品种选择,以确保植物茎部能够穿过支撑网2 的网孔向上生长。锚杆本体41的下端插入边坡土体内,从而将边坡修复装置与边坡土体固定连接。支撑体位于支撑网2和基质层3之间,从而使支撑网2和基质层3之间形成空腔,通过表层1渗入的水分可以存储在支撑网2和基质层3之间的空腔中,从而提高了边坡修复装置的保水性能,此外,支撑网2和基质层3之间的空腔可通过支撑网 2的网孔和植生孔11与外界连通,从而确保空气可进入基质层3内,进而提高基质层3及边坡土壤的通气性。由于支撑体位于支撑网2 和基质层3之间,从而避免了支撑网2直接贴附在基质层3上,进而可以避免表层1和支撑网2将基质层3压实,以此确保基质层3内的种植基质32松软,适宜植物生长。

需要说明的是,表层1可使用彩色水混凝土浇筑而成,彩色透水混凝土是一种多孔、轻质、无细骨料混凝土,将水泥、添加剂、骨料、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层胶结料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彩色透水混凝土比其他地面铺装材料更为优良、生态、环保,属于全透水类型,有很好的透水性、保水性、通气性。

施工方法为:将受损的边坡清理,并将基质层3铺设于边坡上,基质层3内包括植物培养基质和植物种子;将支撑网2铺设在基质层 3上,插入锚杆本体41,通过锚杆本体41将支撑网2、基质层3和边坡土体固定连接;在支撑网2的上端覆盖表层1。以表层1为彩色透水混凝土为例,在浇筑时,彩色透水混凝土与支撑网2融合为一体,锚杆本体41的上端嵌入彩色透水混凝土内部,进而使表层1、支撑网2和基质层3形成复合体。支撑网2的网孔不宜过大,以避免彩色透水混凝土浇筑时渗透至支撑网2的下端。彩色透水混凝土在浇筑时,应在支撑网2上设置凸块21,浇筑结束后拆除凸块21,通过凸块21使浇筑后的表层1上形成植生孔11。降雨或人工浇水时,水分可通过植生孔11和支撑网2的网孔流入基质层3和边坡土体内,从而实现透水和保水功能。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体包括底套42、滑套43、弹簧44和支撑盘45,锚杆本体41从上向下依次插接于支撑盘45、弹簧44、滑套43和底套42,滑套43套设于底套42,底套 42固定连接于基质层3,滑套43螺纹连接于锚杆本体41,弹簧44 的两端分别抵接滑套43和支撑盘45。

其中,锚杆本体41的下端固定插接在边坡土体或边坡的岩石缝隙中,锚杆本体41旋转可以调节滑套43和底套42相对滑动,进而使滑套43和底套42伸长或缩短;当滑套43和底套42滑动伸长时,滑套43通过弹簧44推挤支撑盘45,支撑盘45向上推挤支撑网2,从而使支撑网2与基质层3之间的间距增大,进而可以增大支撑网2 下端的水容量,从而防止水分漫过表层1和支撑网2。通过弹簧44 弹性推挤支撑盘45,并通过支撑盘45推挤支撑网2和表层1,从而可以解决刚性推挤支撑网2和表层1时,由于施力不均易造成表层1 破裂的问题。此外,当表层1承受重物或被踩踏时,通过弹簧44弹性伸缩实现表层1的高度下降,可以避免由于边坡表面不平整导致表层1局部承受过大应力破裂的问题。

如图6所示,底套42包括座板421和管套422,管套422固定连接于座板421,座板421固定连接于基质层3,锚杆本体41插接于座板421和管套422。其中,座板421固定连接于基质层3,从而确保底套42与基质层3相对固定,滑套43沿管套422滑动可改变支撑网2的支撑高度。

如图2所示,基质层3包括侧边框31和种植基质32,种植基质 32填充于侧边框31内,座板421固定连接于侧边框31。通过将座板 421固定连接于侧边框31,从而限制底套42的转动,即转动锚杆本体41时,锚杆本体41与底套42产生相对转动,当滑套43与底套 42无相对转动时,锚杆本体41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滑套43,从而通过锚杆本体41旋转即可带动滑套43与底套42相对滑动。

如图7和图8所示,滑套43靠近弹簧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环 431,滑套43套设于管套422,挡环431螺纹连接于锚杆本体41。弹簧44的一端抵接于挡环431,弹簧44的另一端抵接于支撑盘45,当滑套43沿管套422向远离座板421的一端滑动时,挡环431通过弹簧44推挤支撑盘45,通过支撑盘45推挤支撑网2,实现支撑网2 和表层1的高度提升。

管套422和滑套43截面形状为相互配合的多边形,其中管套422 的外侧壁截面和滑套43的内侧壁截面形状均为多边形,从而当滑套 43套设在管套422时,管套422和滑套43的周向相对固定,进而在转动锚杆本体41时,锚杆本体41与滑套43产生相对转动,从而实现滑套43沿锚杆本体41的轴向滑动。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管套42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肋条423,滑套4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凹槽432,肋条423插接于凹槽432。通过肋条423滑动在凹槽432内,亦可实现管套422与滑套43之间的周向固定。

如图3所示,支撑网2为金属勾花网,支撑网2上可拆卸连接多个凸块21。在浇筑表层1时,将凸块21连接在支撑网2上,在表层 1凝固后,将凸块21拆除,从而可在表层1上形成多个间隔分布的植生孔11。基质层3内的植物可通过支撑网2的网孔和植生孔11向上生长,外部的空气可以依次通过植生孔11和支撑网2的网孔进入到基质层3和边坡土壤内,从而避免植物根系缺氧腐烂。

如图4所示,凸块21包括插销211、柱塞212和椎体213,柱塞 212的一端固定连接插销211,柱塞2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椎体213,椎体213的尖端背离柱塞212,插销211插接于支撑网2的网孔内。浇筑前将插销211插接于支撑网2的网孔内;浇筑时,浇筑材料沿椎体213和柱塞212流动至支撑网2上;待浇筑完成后,将插销211从支撑网2的网孔内拔出,从而将凸块21拆除,此时在表层1上形成多个植生孔11。

柱塞212的截面为多边形,柱塞212的径向尺寸自靠近支撑网2 的一端向远离支撑网2的一端递增。柱塞212的截面形状优选为正六边形,从而可使植生孔11的截面为正六边形,有利于提高表层1的结构稳定性。此外,柱塞212的径向尺寸自靠近支撑网2的一端向远离支撑网2的一端递增,进而当表层1凝固,向上拔出凸块21时,柱塞212与植生孔11的侧壁分离,从而消除了柱塞212与植生孔11 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将凸块21顺畅拔出。

如图9所示,由于边坡斜度不均,侧边框31和支撑网2均应采用可沿边坡土体轮廓设置的柔性材料,在基质层3和支撑网2铺设后,通过浇筑的方式将表层1覆盖在支撑网2上,从而确保边坡修复装置与边坡的斜度相适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