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雨水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2388发布日期:2019-04-02 23:58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路面雨水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卫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路面雨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雨水资源丰富,年降水量达6190亿立方米,但是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不透水面积日益增多,大量的雨水径流未加以利用就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了水量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加大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3846594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包括路面、雨水回收管道、水池、抽水泵和喷洒器,所述的雨水回收管道与水池连接,所述的抽水泵一端与水池相连,另一端与喷洒器相连。

但是,当雨水落到路面后,路面上会有很多杂质融入到雨水中,而上述道路雨水回收系统未设置过滤装置,这样会造成被回收的雨水中掺杂有较大的杂质,而这些较大的杂质可能会造成雨水回收系统被阻塞。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其通过设置过滤组件,可以对雨水中掺杂的杂质进行过滤,这样可以减少雨水中掺杂的杂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集水渠、雨水处理池以及出水渠;所述雨水处理池包括污水池以及清水池;所述污水池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进水口与集水渠连通;所述清水池一侧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出水渠连通;所述污水池和清水池通过过滤组件隔开,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波纹式的折板以及框架;所述折板和框架均沿竖向滑移连接于雨水处理池的内壁,所述框架抵接于折板;所述框架上安装有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天时,雨水从进水口进入污水池,污水池中的水经过过滤组件过滤后进入清水池,清水池的水从出水口排入到出水渠,这样可以减少雨水中掺杂的杂质。通过按压框架按压折板,折板的高度会发生改变,从而可以对从污水池流入到清水池中的水的流量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处理池的侧壁上设有供折板和框架沿竖向滑移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对折板和框架均具有导向作用,这样可以降低折板和框架在沿竖向滑移过程中发生偏移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处理池的的顶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驱动框架沿竖向滑移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贯穿支架并且向下延伸与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气缸,气缸驱动框架移动,这样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过滤网为10目过滤网,所述10目过滤网靠近污水池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为18目过滤网,所述18目过滤网靠近清水池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8目过滤网对杂质尺寸大于1毫米的杂质进行过滤,10目过滤网对尺寸大于2毫米的杂质进行过滤,这样雨水中较大的杂质被过滤的比较彻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渠远离清水池的一端连通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上设有喷洒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道路干旱的时候,通过喷洒组件将集水箱中的水喷洒路面或灌溉道路旁边绿化丛木,这样可以使被回收的雨水得到有效的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洒组件包括高压水泵、第一管道以及多个第二管道;所述高压水泵的进水口与集水箱连通,所述高压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设置于路面的边沿处,并且所述第二管道与路面的长度方向平行;每个所述第二管道竖直设置且与第一管道连通,每个所述第二管道远离第一管道的一端连通有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高压水泵,高压水泵将水抽到第一管道中,第一管道中水依次经过第二管道和喷头洒向路面或道路旁边的绿化丛木,通过喷洒组件对路面或道路旁边的绿化丛木进行洒水,这样可以比较均匀的对路面进行洒水或对道路旁边绿化丛木进行灌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污水池的内部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设置于污水池顶部的电机以及设置于污水池内部的搅拌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与搅拌桨的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污水池的外侧壁上设有排污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搅拌桨转动,搅拌桨转动可将污水池底部的杂质搅动起来,当污水池中的杂质被搅动起来以后,通过排污组件将污水排出,这样可以减少污水池中的杂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污组件包括离心泵以及排水管;所述离心泵的进水口与污水池的底部侧壁连通,所述离心泵的出水口与排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离心泵,离心泵产生吸力,污水依次经过离心泵和排水管后被排出,通过排污组件将污水池中的杂质排出,这样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污水池中的水经过过滤组件过滤后进入清水池,这样可以减少雨水中掺杂的杂质;折板的高度可以发生改变,这样可以对从污水池流入到清水池中的水的流量进行控制;

2.通过搅拌组件和排污组件对污水池进行去污处理,这样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通过喷洒组件将集水箱中的水喷洒路面或灌溉道路旁边绿化丛木,这样可以使被回收的雨水得到有效的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突显过滤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突显喷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突显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水渠;2、雨水处理池;21、污水池;211、进水口;212、第一过滤网;22、清水池;221、出水口;23、过滤组件;231、折板;232、框架;233、第二过滤网;234、第三过滤网;24、滑槽;25、支架;26、气缸;3、出水渠;4、集水箱;5、喷洒组件;51、高压水泵;52、第一管道;53、第二管道;54、喷头;6、搅拌组件;61、电机;62、搅拌桨;7、排污组件;71、离心泵;72、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路面雨水回收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集水渠1、雨水处理池2以及出水渠3;雨水处理池2包括污水池21以及清水池22;污水池21一侧上端开设有进水口211,进水口211上安装有第一过滤网212,进水口211与集水渠1连通;清水池22一侧开设有出水口221,出水口221与出水渠3连通;污水池21和清水池22通过过滤组件23隔开,过滤组件23包括波纹式的折板231以及框架232;折板231和框架232均沿竖向滑移连接于雨水处理池2的内壁,框架232抵接于折板231,折板231具有弹性,当按压折板231时,折板231的高度会发生改变,这样可以对从污水池21流入到清水池22中的水的流量进行控制;框架232上安装有第二过滤网233和第三过滤网234。当雨天时,雨水从进水口211进入污水池21,污水池21中的水经过过滤组件23过滤后进入清水池22,清水池22的水从出水口221排入到出水渠3,这样可以减少雨水中掺杂的杂质。

如图1所示,第一过滤网212可选用4目过滤网,4目过滤网可以将尺寸大于4.75毫米的杂质过滤掉;第二过滤网233可选用10目过滤网,10目过滤网靠近污水池21设置,10目过滤网可以将大于2毫米的杂质过滤掉;第三过滤网234可选用18目过滤网,18目过滤网靠近清水池22设置,18目过滤网可以将大于1毫米的杂质过滤掉。第一过滤网212、第二过滤网233以及第三过滤网234的筛孔的尺寸依次减少,这样可以对杂质进行逐级过滤,再者三层过滤网的筛孔的尺寸不是太小,当雨水流动速度较快时,这样不会使雨水流通不畅。

如图1所示,雨水处理池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折板231和框架232沿竖向滑移的滑槽24,滑槽24对折板231和框架232均具有导向作用,这样可以降低折板231和框架232在沿竖向滑移过程中发生偏移的可能性。雨水处理池2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5,支架25上安装有驱动框架232沿竖向滑移的气缸26,气缸26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贯穿支架25并且向下延伸与框架232的顶部固定连接,气缸26驱动框架232移动,这样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出水渠3远离清水池22的一端连通有集水箱4,集水箱4上安装有喷洒组件5;喷洒组件5包括高压水泵51、第一管道52以及多个第二管道53;高压水泵51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集水箱4连通,高压水泵5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管道52连通;第二管道53设置于路面的边沿处,并且第二管道53与路面的长度方向平行;每个第二管道53竖直设置且与第一管道52连通,每个第二管道53远离第一管道52的一端连通有喷头54。启动高压水泵51,高压水泵51将水抽到第一管道52中,第一管道52中水依次经过第二管道53和喷头54洒向路面或道路旁边的绿化丛木,通过喷洒组件5对路面或道路旁边的绿化丛木进行洒水,这样可以比较均匀的对路面进行洒水或对道路旁边绿化丛木进行灌溉。

如图3所示,污水池21的内部安装有搅拌组件6,搅拌组件6包括设置于污水池21顶部的电机61以及设置于污水池21内部的搅拌桨62,电机61的输出轴竖直向下与搅拌桨62的搅拌轴固定连接;污水池21的外侧壁上安装有排污组件7。启动电机61,电机61带动搅拌桨62转动,搅拌桨62转动可将污水池21底部的杂质搅动起来,当污水池21中的杂质被搅动起来以后,通过排污组件7将污水排出,这样可以减少污水池21中的杂质。

如图3所示,排污组件7包括离心泵71以及排水管72;离心泵71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污水池21的底部侧壁连通,离心泵71的出水口与排水管72连通,排水管72与下水道连通。启动离心泵71,离心泵71产生吸力,污水依次经过离心泵71和排水管72后被排出,通过排污组件7将污水池21中的杂质排出,这样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该种路面雨水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雨天时,雨水依次经过集水渠1、第一过滤网212以及进水口211进入污水池21,污水池21中的水依次经过第二过滤网233以及第三过滤网234过滤后进入清水池22。当需要调节进入清水池22的水的流量时,启动气缸26,气缸26推动框架232移动,框架232移动推动折板231移动,这样便调节了进入清水池22中的水的流量。清水池22的水从出水口221排入到出水渠3,再从出水渠3流入到集水箱4中,当地面干旱时,启动高压水泵51,高压水泵51将水抽到第一管道52中,第一管道52中水依次经过第二管道53和喷头54洒向路面或道路旁边的绿化丛木。当需要对污水池21内部进行清理时,先通过气缸26驱动将折板231升上去,这样可以保证污水池21中有足够的水,启动电机61,电机61带动搅拌桨62转动,搅拌桨62转动可将污水池21底部的杂质搅动起来,当污水池21中的杂质被搅动起来以后,启动离心泵71,离心泵71产生吸力,污水依次经过离心泵71和排水管72后被排出,通过排污组件7将污水池21中的杂质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