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4676发布日期:2019-04-13 01:48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管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漏管件,属于建筑装饰领域。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厨卫间的管根漏水,一直是建筑业的通病,然而经过多少年的改进也没见明显成效。大部分的方法及措施,都是针对漏后的补求,比如:加附加层、管根用防水材料封堵,还有就是从封堵预留洞上采取的种种措施。设想一下,如果最上面一层防水没有漏,那么这些处理措施都是多余的了。

根据多年的现场检查情况,发现凡管根漏水,有90%以上的部位都是在管壁外侧,很少有在两次混凝土浇注接缝处漏的现象。如下图1所示;

那么,为什么大部分平面处不易漏,而管根常常漏呢?因该部位是平立面相交处、防水层变化处、管件和各层材料相交接的薄弱环节。具体分析其原因呢,主要是人为因素和材料功能两方面原因:

1.人为因素;

伞状凸起管壁涂料薄厚或漏刷;涂料流坠局部过薄;卷起高度不够或后期破坏;使用过程中冷热水交替造成涂料与管壁脱离;使用过程中人为碰撞等。还有一些其它因素。不管什么因素,归根结底,还是涂层与管壁脱离造成了渗漏。

2.管件本身存在的问题:

表面光滑;强度偏低;管件的型式造成的不得已的做法(抹八字;涂层上卷;根部成为薄弱环节)

基于上述问题,目前需要一个方法去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漏管件,旨在解决地漏的管根漏水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漏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件本体以及设于管件本体端部的碗状接头;所述碗状接头外侧设有口朝向碗状接头管口的伞状凸起;在碗状接头侧壁上设有位于伞状凸起与碗状接头连接处的水孔,所述水孔位于伞状凸起与碗状接头形成的凹槽内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碗状接头管口为阶梯状管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相对传统做法少了很多工序,操作简单。封堵预留洞不再象过去那么繁琐(什么用微膨胀砼、什么分几层浇筑,什么管根留凹槽,什么封堵防水油膏等等);

按单处单管计工期可提前四天(按原做法,两次封堵砼2天,管根凹槽内封防水油膏1天,找平层1天,抹八字1天)。同时节省了这些做法所用的材料。

管根不再抹八字,找平砂浆直接与管外伞状凸起抹平,防水附加层和防水层铺入檐内,在抹防水保护层时,用油麻将管根周围孔封堵,一旦上部(包括铺完面砖后)有水从管壁漏下来,就进入托盘,渗入麻丝并通过管壁上的孔排入管道,不会产生渗漏。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做法,避免了传统做法管根出现的任何原因产生的渗漏。使管根这个即薄弱又关键环节变普通了、好控制了。

针对各种管根(地漏、脸盆下水管、主排水管道),均可作成管件,适用所有PVC管道穿楼板的做法。施工上也方便、工期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部分渗漏情况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堵洞砼;2、砼楼板;3、找平层;4、防水附加层;5、防水层;6、防水保护层;7、粘贴砂浆;8、面层;9、麻丝团;10、管件本体;11、碗状接头;12、伞状凸起;13、水孔;14、阶梯状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漏管件,其包括管件本体10以及设于管件本体10端部的碗状接头11;所述碗状接头11外侧设有口朝向碗状接头管口的伞状凸起12;在碗状接头11侧壁上设有位于伞状凸起12与碗状接头11连接处的水孔13,所述水孔13位于伞状凸起12与碗状接头11形成的凹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碗状接头管口为阶梯状管口14。

本实用新型如图2所示,在使用时,在砼楼板2安装防漏管件时,将管件本体10置于砼楼板2预设的洞口处然后用堵洞砼1密封,在砼楼板-堵洞砼层上铺设找平层3,使得找平层3与伞状凸起12衔接,然后在伞状凸起12与找平层3上铺设防水附加层4,然后在找平层-防水附加层上铺设防水层5,使得漏水时,水可以沿着防水层5流入伞状凸起12内,在水孔附近填塞麻丝团9,然后在防水层5上依次铺设防水保护层6、粘贴砂浆7、面层8;面层8与阶梯状管口14平齐,在阶梯状管口14安放漏网等器件;如此设置,在水沿管根部漏水时,水将被收集到伞状凸起12内部,水透过麻丝团9流入管件本体10内部,进而防漏,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