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提升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5211发布日期:2019-05-11 00:21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提升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提升架。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桥梁工程均涉及地下基础施工,而地下基础施工(桩基、地下连续墙等)大多采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工艺施工。水下混凝土浇筑工艺施工需采用吊车配合作业,每灌注一定量混凝土之后提升导管,并拆卸掉一节,重复此步骤,直到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位置。

现有技术中,导管提升架的底座除了设有定位导管的开口外,其余地方均为封闭,非常不便于判断底座下方导管节段的提升情况,常导致错过对导管节段进行拆卸的最佳时机。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清楚判断底座下方导管提升情况且使用灵活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提升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清楚判断底座下方导管提升情况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提升架。

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提升架,包括底座、竖立于所述底座上的提升架本体和卷扬机系统;

所述卷扬机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底座的卷扬机、起始于所述卷扬机的牵拉索、设于所述提升架本体顶部的导向滑轮、以及带有吊钩的滑车,所述牵拉索依次穿过所述导向滑轮和滑车后固定于所述提升架本体顶部,所述牵拉索与滑车组成动滑轮结构;

其中,所述底座设有镂空孔以供导管穿设,所述镂空孔处架设有用以限制导管活动的导管卡板,所述导管卡板不完全盖合所述镂空孔以形成若干处观察孔。

优选地,所述导管卡板通过一组横跨所述镂空孔的支撑杆架设于所述镂空孔上方。

优选地,所述导管卡板架设于所述镂空孔上方后形成至少一处观察孔。

优选地,所述导管卡板包括外形相同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所述第二卡板组合形成的导管卡板中央设有与导管相匹配的穿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远离所述穿孔一侧的外边缘设有转动轴,所述支撑杆设有与所述转动轴相配合的导轨以供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相对于所述转动轴转动,且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通过所述转动轴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均设有把手。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焊接或借助螺栓组件螺锁于所述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提升架本体包括立柱,所述立柱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布设有若干个横向扶手。

优选地,所述滑车为单门滑车,所述吊钩设于所述单门滑车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镂空孔远离所述卷扬机系统的一侧设有若干钢条搭设组成的站立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提升架中,底座上设置镂空孔供导管穿设,镂空孔处架设有用以限制导管活动的导管卡板后形成观察孔,便于施工人员清楚判断底座下方导管提升情况。

2.本实用新型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提升架中,导管卡板能沿支撑杆滑动,使得导管卡板能够随导管的位置进行灵活调节,增加了导管卡板的适应性。

3.本实用新型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提升架中,牵拉索和滑车组成动滑轮结构,能够放缓导管的提升速度,防止导管瞬间提升过快,并且可以匀速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底部超出混凝土表面而出现的断桩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提升架的一个典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提升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提升架中导管卡板、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提升架中导管卡板、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

水下混凝土浇筑工艺施工需采用吊车配合导管提升作业,导管之间通过导管接头(未示出)连接,导管接头的直径大于导管的直径。在施工过程中,每灌注一次混凝土之后需提升导管,并拆卸掉一节,重复此步骤,直到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位置。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提升架,其包括底座1、竖立于所述底座1上的提升架本体2,和卷扬机系统3。

所述卷扬机系统3包括设于所述底座1的卷扬机31、起始于所述卷扬机31的牵拉索32、设于所述提升架本体2顶部的导向滑轮33、以及带有吊钩(未标出)的滑车34。所述牵拉索32依次穿过所述导向滑轮33和滑车34后固定于所述提升架本体2顶部,所述牵拉索32与滑车34组成动滑轮结构。

具体地,所述提升架本体2包括立柱21,所述立柱21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布设有若干个横向扶手22,便于施工人员攀爬,以调整施工过程中,当提升架上方的牵拉索32、导向滑轮33等部件出现故障时对其进行调整。

所述滑车34为单门滑车34,所述牵拉索32穿过单门滑车34组成动滑轮结构,单门滑车34通过设于其底部的吊钩,对导管进行提拉。卷扬机31通过牵拉索32带动吊钩向上运动,进而带动导管向上提升,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导管卡板4卡住导管,然后对导管卡板4上方的导管节段进行拆除;在前期导管的下放和后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导管拔除的过程中,可通过卷扬机31控制导管的提升高度,牵拉索32和单门滑车34组成的动滑轮结构,能够放缓导管的提升速度,防止导管瞬间提升过快,并且可以匀速提升导管,导管底部超出混凝土表面而出现的断桩情况。

参见图2,其中,所述底座1设有镂空孔11以供导管穿设,所述镂空孔11处架设有用以限制导管活动的导管卡板4,所述导管卡板4不完全盖合所述镂空孔11,以保证所述导管卡板4架设于所述镂空孔11上方后形成观察孔12。

所述镂空孔11远离所述卷扬机系统3的一侧设有由若干钢条搭设组成的站立区13。优选地,所述底板为纵长型,所述提升架本体2和卷扬机系统3、镂空孔11和站立区13依次沿所述底板的纵长方向排列。具体地,所述导管卡板4架设于所述镂空孔11上方后形成至少一处观察孔12。这样便于施工人员观察导管节段上升情况。优选地,所述导管卡板4架设于所述镂空孔11正中间的上方,以在两侧分别形成一处观察孔12,便于多个施工人员从提升架的两侧或站立区13同时监测导管的上升情况,以便清楚判断底座下方导管提升情况。此外,站立区13的设置还便于施工人员站立在站立区13对导管卡板4进行调节。

所述导管卡板4通过一组沿垂直于所述底座1纵长方向横跨所述镂空孔11的支撑杆40架设于所述镂空孔11上方。所述支撑杆40焊接或借助螺栓组件螺锁于所述底座1上,为导管卡板4提供固定基础。

参见图3和图4,所述导管卡板4包括外形相同的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所述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分别与镂空孔11上方两侧的支撑杆40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卡板41和所述第二卡板42组合形成的导管卡板4中央设有与导管相匹配的穿孔43,所述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远离所述穿孔43一侧的外边缘设有转动轴400。具体地,所述支撑杆40设有与所述转动轴400相配合的导轨401以供所述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相对于所述转动轴400转动,且所述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通过所述转动轴400沿所述导轨401的延伸方向移动。具体地,所述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通过所述转动轴400与所述导轨401嵌套连接,以导管卡板4所在平面为基准,所述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转动角度的可调范围为0°~150°。

所述支撑杆40设置的导轨401还能够供所述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移动,具体地通过所述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的转动轴400能够沿所述导轨401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导轨40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底座1的纵长方向,以便适应导管的位置对导管卡板4进行调节。

所述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均设有把手44,便于在导管上升至一定高度时,将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轻易翻转,从而快速进行导管节段的拆卸。优选地,所述把手44设于所述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垂直于所述底座1纵长方向的一侧或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提升架的工作过程如下所示:

灌注混凝土前,导管穿过提升架底座1的镂空孔11并下放就位后,调节导管卡板4,移动并盖合第一卡板41使其贴合导管其中一侧的外廓,同时移动并盖合第二卡板42使其贴合导管另一侧的外廓,从而实现导管的定位。

灌注一次混凝土后,通过卷扬机31的转动,控制牵拉索32使滑车34竖直向下运动,导管上连接料斗(未标出),料斗上固定有提升固定部(未标出),吊钩通过提升固定部对料斗和导管进行整体吊取,然后卷扬机31反转;通过观察孔12观察导管上升高度,当导管上升至下一导管接头靠近所述导管卡板4时,将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沿转动轴400向上翻转,继续提升导管直至下一个导管接头的高度超出所述导管卡板4的高度后,盖合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再将导管下放并使所述导管卡板4上的穿孔43卡住导管接头处,随后即可拆卸提升至导管卡板4上方的待拆卸导管节段。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混凝土浇筑到指定高度。

虽然上面已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或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