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岸漏斗以及设有漏斗塑钢板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3853发布日期:2019-05-21 21:38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岸漏斗以及设有漏斗塑钢板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漏斗以及设有漏斗塑钢板桩。



背景技术:

现在的河道堤岸或者水库堤坝一般使用塑钢板桩作为护岸设置,塑钢板桩自身具有柔性和较高的强度、耐久性,组合呈护岸板桩用于加强河堤岸或者水库的堤坝防护。将塑钢板桩打入河堤或堤坝内,起到挡土、抗渗作用,塑钢板桩能很好的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但由于塑钢板桩护岸设置,阻隔了水生动植物相互交融,破坏河岸生态环境,同时塑钢板桩破坏了河道调节岸、水两侧的水位功能,使得河道和堤岸的水失去平衡。

因此,现在急需一种能够调节水、岸两侧生态平衡,促使水生动植物相互交融,同时又能较少水土流失的护岸设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提供一种护岸漏斗,其能够使得河道或者水库调节河道或者水库岸、水两侧的水位,使其达到平衡,并且能使水生动植物相互交融,保护生态环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设有漏斗的塑钢板桩,在塑钢板桩上均匀设置的漏斗,使得塑钢板柱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又尽量少的破坏岸、水两侧的水位平衡,对水生动植物更友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护岸漏斗,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前端设有边沿突出筒体外壁的挡板,所述筒体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设有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所述筒体内设有过滤粒子,所述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限制所述过滤粒子通过。

本实用新型,挡板的设置减少了水对漏斗周边的结构冲击而破坏防护结构;漏斗通过设置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使得水体能够通过漏斗,同时在筒体内设置过滤粒子,过滤粒子能够抗击水体的冲击和对水、岸水体交互进行过滤,调节岸、水两侧的水位,使其达到平衡,并且能使水生动植物相互交融,保护生态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为钢丝格栅网、塑料格栅网、塑钢格栅网或者板体格栅网。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可以为现有的多种网状结构,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强度,使得漏斗经久耐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网体为设有网孔的锥形板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呈锥形的第二网体,使得与漏斗后侧的土体接触面积和深度较大,水体平衡和生物交互效果较好,而且第二网体与基层土质过度较好,减少水体对基层土质的损害。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内壁直径向后端部收缩形成锥形部,所述锥形部设有倒止块,所述倒止块向筒体前端部延伸且半径增大,所述倒止块近前端部的半径大于筒体前端部半径。

本实用新型,筒体后侧部分形成锥形部,所述锥形部可以为锥形台、也可以呈尖角锥形插入已经安装在堤坝或者未安装的挡水板中更方便,连接紧密,同时,锥形结构使得内壁直径变小形成“瓶颈”结构,放置水对漏斗后侧结构的冲击,倒止块的设置使得漏斗安装后连接稳定而且无需其他连接件,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倒止块至少设有两个,沿锥形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均匀分布的倒止块连接稳定,受力平衡。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粒子为鹅卵石、碎石、蜂窝水泥块或者活性炭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过滤粒子抗冲击能力强,还能起到净化水质。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与所述筒体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制造方便成本低。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与所述筒体前端部螺纹连接。方便拆卸更换第一网体和过滤粒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设有漏斗的塑钢板桩,包括板体和护岸漏斗,所述塑钢板桩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直径大于筒体直径小于挡板直径,所述护岸漏斗贯穿安装孔,所述护岸漏斗前端部向水侧,所述护岸漏斗前端部堤坝土层接触。本实用新型,漏斗和塑钢板桩结合,使得塑钢板柱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又尽量少的破坏岸、水两侧的水位平衡,对水生动植物更友好。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占板体面积比率为20%-40%。孔隙率要控制在20%-40%,既能达到相应水位平衡、水生动植物更友好效果,又不会对塑钢板桩强度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漏斗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漏斗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漏斗仰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漏斗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锥形第二网体的漏斗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种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漏斗和塑钢板柱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设有漏斗的塑钢板柱使用环境示意图。

图中:100-漏斗、200-塑钢板柱、1-筒体、2-挡板、3-锥形部、4-倒止块、5-过滤粒子、6-第一网体、7-第二网体、11-前端、12-后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护岸漏斗100,包括整体呈圆柱形的筒体1,所述筒体1内壁直径向后端12部位收缩形成锥形部3,所述筒体1前端11部位设有边沿突出筒体1外壁的挡板2,所述筒体1前端11部和后端12部分别设有第一网体6和第二网体7,所述筒体1内设有过滤粒子5,所述第一网体6和第二网体7限制所述过滤粒子5通过。所述第一网体6和第二网体7为钢丝格栅网、塑料格栅网、塑钢格栅网或者板体格栅网,所述第一网体6和第二网体7可以为现有的多种网状结构,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强度。所述锥形部3设有倒止块4,所述倒止块4向筒体1前端11部位延伸且半径增大。倒止块4在筒体1上形成由筒体1后端方向向筒体1前端方向的斜面,所述倒止块4近前端11部为的半径大于筒体1前端11部半径。所述倒止块4从锥形部3连续向前端不断的凸起,倒止块4在前端部位形成垂直的大于筒体前端部位直径的凸起。当漏斗100从锥形部推入直径和筒体前端部位直径相当的安装孔,由于倒止块4斜面部分使得筒体1变形的卡入安装孔,当拔出时,由于倒止块4端部的垂直凸起形成较大的阻力,而无法拔出。在挡板2和倒止块4的作用下,漏斗100被固定在设置的孔上。所述倒止块4至少设有两个,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锥形部3的圆周上均匀的设置3-6个。

挡板2的设置减少了水对漏斗100周边的结构冲击而破坏防护结构;漏斗100通过设置第一网体6和第二网体7,使得水体能够通过漏斗100,同时在筒体1内设置过滤粒子5,过滤粒子5能够抗击水体的冲击和对水、岸水体交互进行过滤,调节岸、水两侧的水位,使其达到平衡,并且能使水生动植物相互交融,保护生态环境。

如图5、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网体7为设有网孔的锥形板体,即圆锥形的板体上设置若干通孔。锥形的第二网体7使得与漏斗100后侧的土体接触面积和深度较大,水体平衡和生物交互效果较好,而且第二网体7与基层土质过度较好,减少水体对基层土质的损害。

筒体1后侧部分形成锥形部3,所述锥形部3可以为锥形台、也可以呈尖角锥形插入已经安装在堤坝或者未安装的挡水板中更方便,连接紧密,同时,锥形结构使得内壁直径变小形成“瓶颈”结构,放置水对漏斗100后侧结构的冲击,倒止块4的设置使得漏斗100安装后连接稳定而且无需其他连接件,方便快捷。

所述过滤粒子5为鹅卵石、碎石、蜂窝水泥块或者活性炭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过滤粒子5抗冲击能力强,还能起到净化水质。

所述挡板2与所述筒体1一体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板2与所述筒体1前端11部螺纹连接。

如图7-8所示,一种设有漏斗的塑钢板桩200,包括板体和上述护岸漏斗100,所述塑钢板桩设有安装孔,上述安装孔在板的两侧面和正面按梅花状或平行布置,数量和间距将跟据不同的水文条件和现场工况进行调整:一般在10-40CM左右设置。所述安装孔直径大于筒体直径小于挡板直径,所述护岸漏斗100贯穿安装孔,所述护岸漏斗100前端部向水侧,所述护岸漏斗100前端部堤坝土层接触。所述安装孔占板体面积比率为20%-40%。孔隙率要控制在20%-40%,既能达到相应水位平衡、水生动植物更友好效果,又不会对塑钢板桩强度产生影响。

在漏斗100后侧设有透水的土工布,漏斗100中间有净化水质的过滤粒子5层。板挡土前侧是河,河水位会受季节影响,有低水位和高水位,低水位时,板后侧的水通过漏斗100渗入河中,高水位时,河中的水过漏斗100进入土壤中。过滤粒子5直径大于网格的孔径,不会被水冲刷出来。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