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清疏的雨水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2961发布日期:2019-05-24 21:05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清疏的雨水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口,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方便清疏的雨水口。



背景技术:

城市的道路雨水是从雨水口进入雨水管网,然后排入河道水体,在雨水的冲刷下,路面的杂物如尘灰、泥砂、落叶、废弃物等无机质和有机质等都进入雨水口中,由于雨水管网直径较小,这些杂质无法完全跟随雨水进入雨水管网中,留在雨水口中形成淤泥,由于雨水口口径较小,很难清理雨水口中的淤泥,长期在雨水口中积累分解后容易发臭,影响环境及居民生活。

现有专利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01245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灰分离的雨水口截污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是一个采用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或玻璃钢材料或混凝土建材制作的筒状容器,容器的上顶面开口,容器内部由两层水平放置的沉渣落灰栅架分隔为上下两个空间,沉渣落灰栅架是能够提取的活动栅架,放置在固定件上或卡槽上,放置在容器顶部放置的沉渣落灰栅架是过水沉渣落灰栅架,在容器中间安装放置的沉渣落灰栅架是水灰分离沉渣落灰栅架,位于水灰分离截污装置的中间部位,水灰分离沉渣落灰栅架下方的空间是积灰槽空间,积灰槽空间的槽底板和四周侧壁是没有出水口的板壁,水灰分离沉渣落灰栅架与过水沉渣落灰栅架之间的空间是水灰分离截污空间,水灰分离截污空间至少在面向雨水支管一侧的侧壁上有透水孔或过水截污材料,在水灰分离截污装置容器上部侧壁板上安装至少一道提手。

现有技术中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该装置中的淤泥清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成本,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清疏的雨水口,有利于减少使用人工清淤,节约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清疏的雨水口,包括雨水口以及设置在雨水口底部一侧的雨水连接管,还包括倾斜设置在雨水口底部且用于将雨水引向雨水连接管的引水件,所述引水件较低端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容污槽,所述引水件内排布有用于冲刷容污槽的冲洗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雨时,雨水从雨水口中落在引水件上,再沿着引水件的滑落至容污槽中,最后沿着雨水连接管流入雨水管网中;待雨水停后,雨水中的杂质留在容污槽中,利用冲洗件冲刷容污槽中的淤泥,从而可以将淤泥从雨水连接管中排出,有利于减少使用人工对雨水口中的淤泥进行清理,从而减少人工和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引水件远离容污槽一侧的高度大于靠近容污槽一侧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引水件的高度差,有利于雨水更加顺利有效的从引水件中流入容污槽中,避免引水件的表面留有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冲洗件包括若干个水平排布在引水件内的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位于容污槽上方,所述冲洗管远离容污槽的一端与外部水源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洗管引用外部水源的水对容污槽中的污泥进行冲洗,有利于将容污槽中的淤泥进行冲洗干净,从而减少雨水口中的淤泥。

进一步地,所述容污槽靠近雨水连接管一端的槽深大于其远离雨水连接管一端的槽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洗管将外部水源的水引入容污槽中冲洗淤泥,利用容污槽槽深的高度差,有利于淤泥随着水流顺利从容污槽中流入雨水连接管中。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连接管的出水口连接有喇叭状的进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喇叭状的进水口,有利于雨水和污泥更加快速便捷的进入雨水连接管中,避免雨水和淤泥在雨水口中留有残余。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口的顶部设有雨水篦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雨水篦子可以将较大杂质留在外部,有利于减少进入雨水口中的杂质,也有利于降低冲洗管清理淤泥的难度。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口一侧设有存水箱,所述雨水口的侧壁的顶部设有向存水箱延伸的分支水管,所述存水箱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连接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另一进水口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远离三通阀的一端与外部水源连接,所述三通阀的出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三通阀的一端与冲洗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很大时,雨水口无法及时将雨水排出时,雨水漫过分支水管后,雨水排入存水箱中,当需要对雨水口中的淤泥进行清理时,打开三通阀,利用水泵将雨水抽送到供水管中,雨水再沿着进水管输送到冲洗管中,由此可以减少使用外部水源,对雨水进行重复使用,有利于可以节约水资源;当雨水未漫入存水箱时,打开三通阀,利用外部水源将水输送至输水管中;利用冲洗管中的水对容污槽中的淤泥进行冲洗,从而可以将容污槽中的污泥去除干净,减少人工去污,有利于减少人工和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分支水管靠近雨水口一端的高度高于其靠近存水箱一端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分支水管两端的高度差,有利于超过分支水管的雨水快速的进入存水箱中。

进一步地,所述分支水管靠近雨水口的一端设有过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过滤层,对雨水进行过滤,有利于减少进入存水箱中的杂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冲洗管对容污槽中的淤泥进行冲刷,再通过雨水连接管中将淤泥排出,从而可以减少人工清理淤泥,有利于节约人工和成本;

2、利用容污槽两端的槽深,冲洗管对淤泥进行冲洗后,有利于淤泥顺利进入雨水连接管中;

3、利用分支水管,从而可以将雨水进入存水箱中,通过水泵将雨水输送到供水管和冲洗管中,从而可以重复使用雨水,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实施例1中的引水件、容污槽和冲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实施例2中的水泵和过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雨水口;2、雨水连接管;3、引水件;4、容污槽;5、冲洗件;6、冲洗管;7、进水口;8、雨水篦子;9、存水箱;10、分支水管;11、水泵;12、供水管;13、过滤层;15、三通阀;16、输水管;17、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方便清疏的雨水口,包括雨水口1以及设置在雨水口1底部一侧的雨水连接管2,还包括倾斜设置在雨水口1底部且用于将雨水引向雨水连接管2的引水件3(参照图2),引水件3较低端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容污槽4(参照图2),引水件3内排布有用于冲刷容污槽4的冲洗件5,雨水口1的顶部设有雨水篦子8;雨水经过雨水篦子8落入雨水口1中,并落在引水件3上,流入容污槽4中,最后从雨水连接管2中流出,当雨水停后,利用冲洗件5将容污槽4中的污泥冲刷,淤泥从雨水连接管2中排出,进而可以将雨水口1中的淤泥进行清理干净,有利于减少使用人工清淤。

参照图2,引水件3远离容污槽4一侧的高度大于靠近容污槽4一侧的高度,引水件3可以为混凝土斜坡;冲洗件5包括7个水平排布在引水件3内的冲洗管6,冲洗管6位于容污槽4上方,冲洗管6远离容污槽4的一端与外部水源(图中不显示)连接;容污槽4靠近雨水连接管2一端的槽深大于其远离雨水连接管2一端的槽深,雨水连接管2的出水口连接有喇叭状的进水口7;利用引水件3的高度差,有利于雨水顺利排出,利用冲洗管6对容污槽4进行冲刷,再通过容污槽4的槽深的高度差,有利于水顺利将淤泥冲刷后输送到雨水连接管2中,从而可以清理雨水口1中的淤泥。

工作原理如下:利用引水件3将雨水引导至容污槽4中,再从容污槽4进入雨水连接管2中,利用冲洗件5对容污槽4中的淤泥进行冲刷,最后从雨水连接管2中排出,从而可以将雨水口1中的淤泥清理干净,有利于减少人工清淤。

实施例2:

一种方便清疏的雨水口,参照图3,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雨水口1一侧设有存水箱9,雨水口1的侧壁的顶部设有向存水箱9延伸的分支水管10,存水箱9内设有水泵11(参照图4),水泵11优先采用潜水泵11,水泵11的出水口连接有供水管12,供水管12远离水泵11的一端连接有三通阀15,三通阀15的另一进水口连接有输水管16,输水管16远离三通阀15的一端与外部水源连接,三通阀15的出水口连接有进水管17,进水管17远离三通阀15的一端与冲洗管6连通;分支水管10靠近雨水口1一端的高度高于其靠近存水箱9一端的高度,分支水管10靠近雨水口1的一端设有过滤层13(参照图4),过滤层13可以为碎石过滤层和石英砂过滤层。

工作原理如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当雨水漫过分支水管10时,雨水沿着分支水管10进入存水箱9中,利用碎石过滤层13和石英砂过滤层14可以对雨水进行过滤,当需要对雨水口1中的淤泥进行清理时,打开三通阀15,通过水泵11,将水沿着供水管12、进水管17和冲洗管6输送到容污槽4中,对容污槽4中的污泥进行清理,最后沿着雨水连接管2排出,当雨水未进入存水箱9中时,打开三通阀15,通过外部水源将水沿输水管16、进水管17和冲洗管6对污泥进行冲洗,最后沿雨水连接管2排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