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覆盖防护的篦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2331发布日期:2019-04-17 00:18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覆盖防护的篦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面防护的基础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覆盖在洞口或者地面上进行防护的篦子。



背景技术:

在逃生井、地下避难场所等地方,经常用于篦子作为防护的盖子,避免杂物掉落造成人员伤亡;在水沟上,也常用篦子进行临时覆盖,用以防护以及行人通过,保证在水沟上安全通过且防滑。现有篦子采用角钢和网板焊接方式,极易生锈,对焊接技术要求严格,清洁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气污染;同时,篦子之间难以实现叠加,占据空间大,不方便运输。且现有产品中,网板厚度较大,成本高,因此造成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包装成本以及运输成本都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覆盖防护的篦子,其无焊接工艺,避免因焊接造成的生锈、污染等问题,且可对篦子进行堆叠,方便包装和运输,减少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覆盖防护的篦子,包括主篦板,所述主篦板在主篦板的周边侧面处经冲压加工后一体地设有下翻边部,所述下翻边部凸出于主篦板的下端面、且朝主篦板外侧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主篦板在主篦板的周边侧面处经冲压加工后一体地还设有平直延伸的上翻边部,所述上翻边部凸出于主篦板的上端面、且朝主篦板外侧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主篦板经冲压加工后在主篦板的端面上还一体地设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设在主篦板的上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设置在靠近主篦板的下翻边部且沿下翻边部布置的外围加强筋,以及多个平行且等距地布置在主篦板中部的中部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主篦板上开设有数个沿主篦板厚度方向延伸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通孔为圆孔。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用于覆盖防护的篦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主篦板的周边侧面处经冲压加工后一体地设有下翻边部,且下翻边部朝主篦板外侧方向倾斜。多个篦子堆叠时,相邻两个篦子的下翻边部的相互贴靠,缩小了篦子的占用空间,且翻边部可限制篦子之间相对滑动,增加堆叠后的稳定性,降低了包装及运输成本。同时因为无焊接工艺,避免了焊接造成的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无焊道焊渣等表面瑕疵,使得表面更加光滑、美观,便于清洁和防锈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篦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篦子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主篦板

2 通孔

3 下翻边部

4 上翻边部

5 加强筋

51 外围加强筋

52 中部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覆盖防护的篦子,包括主篦板1,主篦板1在主篦板1的周边侧面处经冲压加工后一体地设有下翻边部3,下翻边部3凸出于主篦板1的下端面、且朝主篦板1外侧方向倾斜。主篦板1的下端面用于覆盖在需要防护的位置,主篦板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因此,主篦板1的周边侧面可以为平直面,也可以为曲面,下翻边部3可以沿着主篦板1的周边侧面持续延伸布置,也可以分段布置,下翻边部3可以为平直的,也可以为弯曲的。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下翻边部3为持续延伸布置的。下翻边部3凸出于主篦板1下端面的高度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下翻边部3相对主篦板 1下端面的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主篦板1和下翻边部3为一体式的结构,通过冲压方式制造,该结构无需焊接,避免了焊接造成的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无焊道焊渣等表面瑕疵,使得表面更加光滑、美观,便于清洁和防锈处理。

当需要对多个同型号篦子进行包装运输时,多个篦子上下相互堆叠,篦子的下端面与相邻篦子的上端面相对,由于下翻边部3在主篦板1周边面上向外侧倾斜布置,堆叠时位于上方的篦子的下翻边部3可以贴合盖在位于下方的篦子的下翻边部3上,两个篦子之间的叠加贴合性好,缩小了单个篦子占用空间,同时,相邻的篦子在下翻边部3的限制下,不易相对滑动,避免发生产生错位,保证了多个篦子堆叠后的稳定,从而可降低包装及运输成本。在本实用新型中,下翻边部3可以沿着主篦板1的周边侧面持续延伸布置,也可以分段布置,可以在沿着整个周边侧面布满,也可以布置在部分周边侧面上,只要可以满足方便叠加、以及使相邻的篦子难以产生滑动即可。

作为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主篦板1在主篦板1的周边侧面处经冲压加工后一体地还设有平直延伸的上翻边部4,上翻边部4凸出于主篦板1的上端面、且朝主篦板1外侧方向倾斜。在本实施例中,主篦板1具有一段平直的周边侧面,上翻边部4设置在该段平直面上,其余的周边侧面上设置一整段持续延伸的下翻边部3。上翻边部4凸出于主篦板1上端面的高度、以及上翻边部4相对主篦板1上端面的倾斜夹角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尺寸。使用时,在篦子覆盖在所需防护的位置后,可将上翻边部4贴在周围的墙壁进行固定,或者将上翻边部4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从而固定整个篦子。在多个篦子堆叠时,位于上方的篦子的上翻边部4可以贴靠在位于下方篦子的下翻边部3上,与下翻边部3一起,限制相邻的篦子之间的滑动。当篦子覆盖在地面时,主篦板1和地面之间在上翻边部4位置处具有间隙,从而可以方便篦子的移动搬运。

如图1和图3所示,作为优化设计,在本实施例中,主篦板1经冲压加工后在主篦板1 的端面上还一体地设有加强筋5,用以增加主篦板1的强度。加强筋5可直接在主篦板1冲压形成,避免进行焊接,降低生产成本,无焊道焊渣等表面瑕疵,使得表面更加光滑、美观,便于清洁和防锈处理。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5设置在主篦板1的上端面上。本实施例中,加强筋5包括设置在靠近主篦板1的下翻边部3且沿下翻边部3布置的外围加强筋51,以及多个平行且等距地布置在主篦板1中部的中部加强筋52。采用上述的加强筋5布置方式,使主篦板1的强度根均匀,加强了主篦板1边缘的强度。通过设置加强筋5,主篦板1 可以使用更薄的材料,从而降低材料成本。

作为优选设计,在本实施中,如图1和图3所示,主篦板1上开设有数个沿主篦板1厚度方向延伸的通孔2,通孔2可以为多种形状,例如方形、菱形等,优选地,本实施中的通孔2为圆孔。主篦板1上的通孔2通过冲压获得,通孔2的大小和数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通孔2可减轻篦子的重量。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篦子时,将主篦板1的下端面覆盖在所需要防护的地方,例如逃生井口、地下避难场通风口,主篦板1上的通孔2可用于通风透光。将篦子铺盖在水沟上,通孔2可将主篦板1上的水及时排出,当人在主篦板1上行走时,通孔2 还可以与主篦板1上的加强筋5一起起到防滑的作用。

采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用于覆盖防护的篦子,取消焊接的加工方式,无需专门的焊接技术人员,对生产者的技术要求减低,降低生产成本。可避免焊接造成的污染,生产不受大气环保因素影响。篦子上无焊道焊渣等表面瑕疵,使得表面更加光滑、美观,便于清洁和防锈处理。篦子可以方便叠加,缩小了单件篦子占用空间,从而降低了包装及运输成本。此外,采用持续延伸布置的翻边设计,减少了篦子上的锐角结构,从而减少了由于锐角结构造成的锈蚀隐患。

综上所述,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有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