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体环境修复的格宾笼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0273发布日期:2019-05-17 20:59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基于水体环境修复的格宾笼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水体环境修复的生态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人类对河道的治理在经历了工程治理、自然改造阶段后,逐渐发展到生态修复阶段。河流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系统原理,采用各种方法使受损的水体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护和自我演替的人良性循环。

基于水体环境修复的生态护岸技术大多采用格宾笼(也称为生态石笼网、格宾网),即采用钢丝编织成不同规格的矩形网箱单元格,并在矩形网箱单元格内充填石头的结构。这种结构应用到岸坡防护后,在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下,石块之间的缝隙不断被泥土充填。植物种子逐渐在石块之间的泥土中生根发芽,茁壮生长,根系牢牢固定石块和泥土,如此即可以对边坡实现防护和绿化的目的,在改善生态、保持水土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但结构单一,修复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河道边坡的坡度不同,采用分阶梯、差异化的复合生态护岸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水体环境修复的格宾笼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护岸下部分和护岸上部分,两者均沿着河道岸坡铺设,护岸上部分的下边缘与护岸下部分的上边缘等高或齐平,且护岸上部分的坡度大于护岸下部分的坡度;

护岸下部分由若干个平铺在河道下岸坡上的长0.8m—1.2m、宽0.8m—1.2m、厚0.4—0.6m的第一矩形网箱单元格组成,所述第一网箱单元格采用丝径为0.4mm—1.8mm的玻璃纤维钢丝,包覆一层聚氯乙烯膜后丝径变为0.8mm—2mm,编织成的边长为11mm—14mm的六角孔网制成,每个第一矩形网箱单元格里填充有粒径20mm—30mm的生物陶粒,在护岸下部分的底部编织有人工水草;

护岸上部分由若干个平铺在河道上岸坡上的长0.8m—1.2m、宽0.4m—0.6m、厚0.4—0.6m的第二矩形网箱单元格组成,所述第二矩形网箱单元格采用丝径为2mm—4mm,抗拉强度不小于38kg/m2的低碳钢丝,包覆一层聚氯乙烯膜后丝径变为3mm—4.5mm,编织成的边长为100mm—120mm的六角孔网制成,每个第二矩形网箱单元格里填充有石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河道边坡的坡度不同,对河道岸坡分成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下半部分采用护岸下部分、上半部分采用护岸上部分进行分阶梯、差异化的复合治理,显著提高河道水体环境的生态修复效果。护岸下部分采用小六角孔网的第一矩形网箱单元格结合生物陶粒和人工水草实现护岸,护岸上部分采用大六角孔网的第二矩形网箱单元格结合填充石块实现护岸,六角孔网孔的大小应确保内部填充物不会漏出,且护岸上部分的坡度大于护岸下部分的坡度。第一矩形网箱单元格均采用玻璃纤维钢丝外包覆聚氯乙烯膜,第二矩形网箱单元格采用高抗拉强度的低碳钢丝外包覆聚氯乙烯膜,具有防锈、防静电、抗老化、耐腐蚀等特点,更能抵抗高度污染环境的侵蚀,第二矩形网箱单元格还具有高抗压、高抗剪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水体环境修复的格宾笼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主要由护岸下部分A和护岸上部分B两部分组成。

护岸下部分A和护岸上部分B均沿着河道岸坡铺设,护岸上部分B的下边缘与护岸下部分A的上边缘等高或齐平,且护岸上部分B的坡度大于护岸下部分A的坡度;护岸下部分A用于河道岸坡上半部分,护岸上部分B用于河道岸坡下半部分。

护岸下部分A由若干个平铺在河道下岸坡上的长0.8m—1.2m、宽0.8m—1.2m、厚0.4—0.6m的第一矩形网箱单元格1组成。最好是,第一矩形网箱单元格1长1m、宽1m、厚0.5m。

第一网箱单元格1采用丝径为0.4mm—1.8mm的玻璃纤维钢丝,包覆一层聚氯乙烯膜后丝径变为0.8mm—2mm,编织成的边长为11mm—14mm的六角孔网制成,每个第一矩形网箱单元格1里填充有粒径20mm—30mm的生物陶粒3,在护岸下部分A的底部(也就是与河道下岸坡贴合的面上)编织有人工水草4,人工水草4采用编织3—5行,交错排列进行编织。六角孔网的大小应确保生生物陶粒3物陶粒3不会经六角孔网漏出。

生物陶粒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膜载体滤料,具有质轻、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等优点。生物陶粒在物理微观结构方面表现为表面微孔发达且分布合理,生长在微孔内的微生物不易流失,即使长时间不运转也能保持菌种,使得曝气生物滤池可间断运行;同时,比表面积大,可附着生长、繁殖大量微生物;另外,该产品质地轻、强度高、耐摩擦、耐冲洗、不向水体释放有毒有害物,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水力学特性,可适应于不同污水净化的要求。现代水处理工艺充分利用了这些特性,使其成为水处理特别是污水、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以及给水过滤技术的首选滤料。

人工水草技术是一种新型人工合成接触材料接触氧化技术。它利用耐污染、有一定弹性的人工材料,仿照水生植物设计成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新型仿生载体,通过微生物系统自身的演替,在载体表面形成从菌类、藻类到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立体微生物生态系统,通过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实现治理系统的高效性和稳定性。由于其表面有大量的微生物物种和完善的食物网,使得其微生物群落对有机污染物的代谢效率远高于其他技术。同时,其上独有的“藻菌共生”体和微A/O结构使脱氮除磷的效果更为明显。

护岸上部分B由若干个平铺在河道上岸坡上的长0.8m—1.2m、宽0.4m—0.6m、厚0.4—0.6m的第二矩形网箱单元格2组成。最好是,第二矩形网箱单元格2长1m、宽0.5m、厚0.5m。

第二矩形网箱单元格2采用丝径为2mm—4mm,抗拉强度不小于38kg/m2的低碳钢丝,包覆一层聚氯乙烯膜后丝径变为3mm—4.5mm,编织成的边长为100mm—120mm的六角孔网制成,每个第二矩形网箱单元格2里填充有石块5。最好是,第二矩形网箱单元格2里还填充有生物袋(图中未示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