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浮式地下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2293发布日期:2019-05-24 21:03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浮式地下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结构抗浮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浮式地下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工程中,地下建筑占用地下空间,而地下水的存在,对地下建筑存在一个向上的浮力。当地下建筑的自重不能抵抗地下水的浮力时,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地下建筑的上浮。目前地下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抗浮手段是设置抗拔桩。

常规的抗拔桩设计,是利用抗拔桩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参与抵抗地下水浮力,抗拔桩一般均为竖直向设置。这种设置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地下建筑本身的体积大,水浮力大,但是抗拔桩与土体之间摩擦力较小,需要抗拔桩长度大、数量多;当抗拔桩设置长度大时,可能会因下部土层或岩层强度高施工困难,时间长,代价大;而抗拔桩数量多,也会引起需要检测的桩数量多而延长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新型实用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浮式地下建筑结构,解决了现有地下建筑结构抗浮效果差、抗拔桩数量多且施工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浮式地下建筑结构,主要包括地下建筑的顶板、底板以及设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结构柱,在结构柱处的底板下表面设置有抗浮结构;所述抗浮结构包括承台和抗拔桩,所述承台设于底板的下表面,且承台与底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抗拔桩倾斜布置,且抗拔桩的上端与承台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抗拔桩有多根,沿承台周向间隔且向内倾斜布置。

按上述方案,抗拔桩的倾斜角度为30°~60°。

按上述方案,所述抗拔桩为圆柱桩或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倾斜的抗拔桩联合作用,减少了单根抗拔桩的长度,降低了施工难度;2、抗拔桩倾斜布置,可以与土体产生摩擦力,又能依靠抗拔桩上方的土体自重,共同作用抵抗地下水的浮力作用,提高了整体结构的抗浮作用,抗浮力可以根据需要对抗拔桩的根数灵活调整;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行,经济合理,技术成熟合理,应用前景广阔,可操作性好,有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平面图。

其中:1、承台;2、抗拔桩;3、结构柱;4、顶板;5、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抗浮式地下建筑结构,主要包括地下建筑的顶板4、底板5以及设于顶板4和底板5之间的结构柱3,在结构柱3处的底板5下表面设置有抗浮结构;所述抗浮结构包括承台1和抗拔桩2,所述承台1设于底板2的下表面,且承台1与底板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抗拔桩2倾斜布置,且抗拔桩2的上端与承台1相连。优选地,所述抗拔桩2有多根,沿承台1周向间隔且向内倾斜布置。

抗拔桩2的倾斜角度可根据地基土层/岩层条件确定,本实施例中,抗拔桩2的倾斜角度为30°~60°。

优选地,所述抗拔桩2为圆柱桩,也可以为方形等其他形式;抗拔桩2可以采用预制结构构件。

本实用新型中,抗拔桩2根数的设置,与需要的抗浮力有关,一般为4~8根:当抗浮力大时,可以调整抗拔桩2的根数及抗拔桩长度,相应增加承台1的大小;为了降低抗拔桩2施工难度,抗拔桩2长度尽可能短。本实施例中,所述抗拔桩2有4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