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6936发布日期:2019-07-10 09:1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系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排放已是我国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污水处理是当前和今后城市节水和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城市中的污水中最大的来源便是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通常污水排放采用的方案是,通过淋水管道直接将绿地污水排入市政管网,日积月累就会影响市政管网的通畅,造成市政管道堵塞,居民用水中经常会出现废弃物堵塞管道的情况,如果在居民排水源头遏制这种情况,能较好地改善市政管道堵塞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能够对排水中的沙石和漂浮物进行过滤,从而较佳的防止了排水管道的堵塞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竖直设置的排水井,在所述排水井的侧壁上开设有水平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与排水管连接,在所述排水通道内且位于上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竖直的挡水板,在所述排水通道内且位于其下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竖直的堰板,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堰板和排水井之间;所述挡水板的下端低于所述堰板的上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排水井,用于城市道路排水,通过设置的挡水板和堰板,在水流进入到排水井中时,首先向上漫起,由堰板的顶部翻过,在向上漫起的过程中,水流内部的沙粒沉淀在排水井底,水流在翻过堰板时,水流上表面被前方的挡水板截断,使得上水流上侧的漂浮物被当水板拦截,从而,实现对水流中的沙粒和漂浮物进行过滤。避免了排水通道堵塞的现象。

较佳的,所述排水通道在靠近排水井的一端形成排水口,所述排水口高于所述排水井的底部,在所述排水井的底部形成沉淀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沉淀槽,使得水流在进入排水井之后,首先水流漫过沉淀槽之后才能够经过排水通道,然后水流再次上涨,通过该方式,使得水流中的沉淀物大多位于沉淀槽内,从而方便对其进行清理,与此同时,不影响排水通道的排水效率。

较佳的,在所述排水口位置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上端面高于所述挡水板的下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过滤板,可以对水流进行过滤。

较佳的,所述过滤板为网格状结构。

较佳的,所述过滤板可拆卸插接在所述排水井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接的方式,使得过滤板可以进行拆卸,从而,方便对排水通道内进行清理。

较佳的,所述排水井侧壁上且位于所述排水口下侧水平间隔固定设置有若干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过滤板下端固定设置有可插接在所述固定环内的固定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固定环和固定杆,可以方便对过滤板进行拆卸。

较佳的,所述挡水板距离所述排水口30-50cm。

较佳的,所述挡水板和堰板之间水平距离为30-70cm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对排水通道内且位于挡水板和堰板之间的位置进行清理。

较佳的,所述排水井和排水通道外侧环设有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防水层,可以防止排水井内部的水外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的排水井,用于城市道路排水,通过设置的挡水板和堰板,在水流进入到排水井中时,首先向上漫起,由堰板的顶部翻过,在向上漫起的过程中,水流内部的沙粒沉淀在排水井底,水流在翻过堰板时,水流上表面被前方的挡水板截断,使得上水流上侧的漂浮物被当水板拦截,从而,实现对水流中的沙粒和漂浮物进行过滤。避免了排水通道堵塞的现象

2、通过设置的沉淀槽,使得水流在进入排水井之后,首先水流漫过沉淀槽之后才能够经过排水通道,然后水流再次上涨,通过该方式,使得水流中的沉淀物大多位于沉淀槽内,从而方便对其进行清理,与此同时,不影响排水通道的排水效率;

3、通过设置的过滤板,可以对水流进行过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排水井;11、井盖;12、排水口;13、沉淀槽;14、防水层;2、排水通道;21、挡水板;22、堰板;23、过滤板;231、固定环;232、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竖直设置的排水井1、以及水平设置且与排水井1连通的排水通道2,其中,在排水井1开口处盖设有井盖11,在进行排水过程中,水透过井盖11进入排水井1中,之后由排水井1经过排水通道2后进入排水管将水流排走。

其中,排水井1可以设置为矩形,也可以设置为圆形,现以矩形为例做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排水通道2和排水井1连通的端口为排水口12,在设计排水通道2时,将排水通道2设置的高度高于排水井1的底部,即排水口12的开设位置高于排水井1的底部,在排水井1的底部形成有沉淀槽13。进行排水时,水流进入排水井1中时,首先水需要将沉淀槽13灌满,然后才可以漫入排水通道2。由于水流在进入到排水井1中时,会携带砂土,通过设置的沉淀槽13,可以对水流中的砂土进行沉淀,使得污水流入排水通道2内的水流砂石较少,从而较为有效的防止了排水通道2的堵塞。

水流在进入排水井1中,还会携带有漂浮物,例如,木屑、塑料等杂质而这些物质更容易造成管道堵塞。故在排水通道2内且位于上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呈竖直的挡水板21,在排水通道2内且位于其下侧壁固定设置有堰板22,其中,挡水板21位于靠近排水口12的一侧,堰板22位于远离排水口12的一侧,同时,挡水板21的下端面低于堰板22的上端面,从而,在水平进入排水通道2时,需要漫过堰板22从而继续排水。但是当水漫过堰板22时,水面的上侧已经超过挡水板21下端面,从而挡水板21对水面中的漂浮物进行阻挡,从而较为有效的防止了漂浮物进入排水通道2,进而防止排水通道2堵塞,从源头对漂浮物进行清理。

在排水口12的位置设置有过滤板23,且过滤板23的上端面高于挡水板21的下端面,且过滤板23设置呈网状结构。从而在进行排水的过程中,水面在上升的过程中,漂浮物并不能够由过滤板23透过,当污水液面高于过滤板23时,此时,污水液面已经高于挡水板21的下端面,因此,污水中的漂浮物并不能够由堰板22上端翻过,因此,通过设置的过滤板23,可以进一步对漂浮物进行拦截,使得污水中的漂浮物被阻隔在源头。

当水面下降时,漂浮物会被拦截在堰板22内侧,为了方便对漂浮物进行清理,过滤板23通过可拆卸方式固定在排水井1的侧壁上。其中,在排水井1的侧壁上且位于排水口12的下侧水平间隔固定有若干固定环231,所述固定环231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在过滤板2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可插接有固定环231的固定杆232。在使用时,通过将固定杆232插接在固定环231内,从而对过滤板23进行固定板。

为了方便对排水通道2内且位于挡水板21和堰板22之间的位置进行清理,故将挡水板21和堰板22之间距离设置为30-70cm,与此同时,挡水板21距离排水口12的距离为30-50cm,从而,在对排水通道2进行清理时,由于距离较短,清理时更佳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排水井1在排水过程中,水由排水井1向外渗透,在排水井1的外侧设置有环设有防水层1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