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护坡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8537发布日期:2019-09-29 16:0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工程护坡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坡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市政工程护坡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护坡防护装置主要上将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的防护网覆盖在需要防护的斜坡上,用来防止坡面上的岩石或者其他杂物被雨水冲刷或者风化剥落,沿着坡面下滑到坡底对坡底的人或物造成损坏。防护网可以有效将岩石或者其他杂物控制在防护网范围内运动。

现有技术常用防护装置是用锚杆穿过防护网的编织孔将防护网锚固在坡面上,由于防护网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编织孔受到风雨的侵蚀,容易变形或者变大,极易发生编织孔从锚杆脱出的情况,造成防护网失去防护作用。

综上急需设计一种能够对防护网进行有效锚固的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工程护坡防护装置,其优点是提高锚杆对防护网锚固的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市政工程护坡防护装置,包括下层的细防护网和固接在细防护网上层的粗防护网,还包括将细防护网和粗防护网锚固在坡面上的锚固装置,所述锚固装置包括一个锚杆和设置在细防护网之上的细网加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粗防护网上的粗网加固装置,所述粗网加固装置设置在细网加固装置的顶端,所述锚固杆穿过细网加固装置插入坡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细网加固装置和粗网加固装置的设置,有效的辅助锚杆对防护网的锚固作用,防止发生编织孔从锚杆脱出的情况,提高锚杆对防护网锚固的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细网加固装置包括一个顶端设有端盖的套筒和从套筒外壁周向向外延伸的固定板;

所述套筒的直径小于细网孔的直径,所述套筒插入细网孔;所述固定板位于细防护网编织孔上端,所述固定板与细防护网编织孔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设置有与固定孔相匹配的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设置有螺母;

所述套筒内壁靠近坡面的一端水平连接有锚固板,所述锚杆穿过锚固板插入坡面,螺母拧在锚固杆上并压在锚固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细防护网锚固在坡面上,同时通过固定板辅助锚杆对细防护网的锚固作用,增大了锚杆与细防护网的接触面积,能够有效的防止因细防护网编织孔变形从锚固杆脱出而造成的锚固失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粗网加固装置包括放置于粗防护网上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二固定螺栓;

所述端盖开设有与第一通孔同轴同径的螺纹孔,所述固定块将粗防护网编织孔固定在端盖上,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依次穿过固定块和粗防护网编织孔,并拧入端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将粗防护网和端盖固定,进而实现将粗防护网和细网加固装置进行固定,提高粗防护网和细防护网组成的防护网系统的整体性,同时通过固定块加强锚杆对粗防护网的的锚固作用,增大了锚杆与粗防护网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粗防护网编织线相匹配的凹槽,粗网编织线嵌入所述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粗网编织线嵌入凹槽,凹槽对粗网编织线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粗网编织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造成粗防护网编织孔发生形变,从第二固定螺栓脱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沿套筒周向多个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设置延伸到各个方向的细防护网编织孔,进而扩大锚杆与细防护网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与套筒螺纹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纹配合便于拆装,操作便捷,有利于提高细网加固装置的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与套筒通过限位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螺栓同样便于拆装,操作便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螺栓插入到坡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螺栓插入坡面,能够起到辅助锚杆对防护网系统的锚固作用,加强锚杆的锚固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细网加固装置和粗网加固装置的设置,有效辅助锚杆对防护网的锚固作用,防止发生编织孔从锚杆脱出的情况,提高锚杆对防护网锚固的有效性;

2、固定块下表面凹槽的设置,对粗防护网编织线进行限位,有效防止因粗防护网编织线发生形变造成粗防护网编织孔发生形变,对粗防护网的锚固产生影响;

3、第一固定螺栓插入坡面,辅助锚杆对细防护网和粗防护网进行锚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突出凹槽的爆炸视图。

附图标记:1、细防护网;11、细防护网编织孔;2、粗防护网;21、粗防护网编织孔;22、粗防护网编织线;3、锚杆;31、锚固板;4、细网加固装置;41、套筒、42、端盖;43、固定板;44、固定孔;45、第一固定螺栓;46、限位螺栓;5、粗网加固装置;51、固定块;52、第一通孔;53、螺纹孔;54、第二固定螺栓;55、凹槽;6、坡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市政工程护坡防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下层的细防护网1和固接在细防护网1上层的粗防护网2,还包括用于将细防护网1和粗防护网2锚固在坡面6上的锚固装置。

结合图1和图2,锚固装置包括一个锚杆3和设置在细防护网1之上的细网加固装置4,还包括设置在粗防护网2上的粗网加固装置5,粗网加固装置5设置在细网加固装置4的顶端。通过细网加固装置4和粗网加固装置5的设置,有效的辅助锚杆3对防护网的锚固作用,防止发生编织孔从锚杆3脱出的情况,提高锚杆3对防护网锚固的有效性。

如图3所示,细网加固装置4包括一个顶端设有端盖42的套筒41,套筒41靠近坡面6的一端水平设置有锚固板31。

从套筒41外壁周向向外延伸一体成型设置有固定板43,本实施例中选择套筒41的形状为正方体套筒41,套筒41形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放入细网孔中即可。

将套筒41放入细网孔,固定板43位于细防护网1之上,固定板43与细防护网编织孔1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孔44,固定孔44设置有与固定孔44相匹配的第一固定螺栓45。

此外,固定板43可沿着套筒41周向多个设置,本实施例中在正方体套筒41的四个边中部各设置一个,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固定板43,延伸到周边的细防护网编织孔11处。

安装细网加固装置4时:将套筒41放进细网孔,使用锚杆3穿过锚固板31插入坡面6,将套筒41锚固在细防护网1表面;然后在固定板43与之对应的细防护网编织孔11中插入螺栓,用螺母旋拧在第一固定螺栓45上。上述操作不仅将细防护网1锚固在坡面6上,同时通过固定板43加强锚杆3对细防护网1的锚固作用,增大了锚杆3与细防护网1的接触面积,能够有效的防止因细防护网编织孔11变形从锚固杆脱出而造成的锚固失效。

回看图1,当套筒41为圆柱形,端盖42和套筒41螺纹连接(图中未画出)。不仅可以在细网加固装置4安装结束后将端盖42旋拧在套筒41上,操作便捷,同时与将端盖42直接盖设在套筒41上相比,加强了端盖42和套筒41的连接强度;当套筒41为图1所示的方形套筒41,可以通过限位螺栓46水平穿设套筒41侧壁进行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固定螺栓45也可以插入到坡面6,当有岩石或者其他杂物从坡面6滑下,对锚杆3施加向远离坡面6的力的作用,插入坡面6的第一螺栓会起到辅助锚杆3加强对粗防护网2和细防护网1的锚固作用。

如图4所示,在细网加固装置4的顶端还设置有粗网加固装置5,粗网加固装置5包括放置于粗防护网上的固定块51,固定块51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52,第一通孔52设置有与第一通孔52相适配的第二固定螺栓54。在端盖42的下端还设置有与第一通孔52同轴同径的螺纹孔53。

安装粗网加固装置5时:细网加固装置4安装完毕后,将套筒41的端盖42盖设在套筒41上,调整粗防护网2的位置,使粗防护网编织孔21和端盖42上的螺纹孔53对齐,将固定块51盖在端盖42的粗防护网2上,同时使固定块51上的第一通孔52和螺纹孔53对齐,用第二固定螺栓54依次穿过第一通孔52和粗防护网编织孔21拧入螺纹孔53,实现将粗防护网2固定在端盖42上。上述操作实现将粗防护网2和端盖42固定,进而实现将粗防护网2和细网加固装置4进行固定,提高粗防护网2和细防护网1组成的防护网系统的整体性,同时通过固定块51加强锚杆3对粗防护网2的的锚固作用,增大了锚杆3与粗防护网2的接触面积。

参见图4,为了加强固定块51对粗防护网编织线22的限位作用,优选的方案为在固定块51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粗防护网编织线22相匹配的凹槽55,将固定块51放置在粗防护网2上,粗防护网编织线22嵌入到凹槽55中,有效的防止因粗防护网2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粗防护网编织孔21变大,从第二固定螺栓54的顶部脱出。进而避免固定块51对粗防护网2的固定作用失效。

防护装置的安装过程:将粗防护网2和细防护网1组成的防护网系统铺设在坡面6上,将细网加固装置4安装在细防护网1上表面,第一固定螺栓45插入坡面6,端盖42盖设在套筒41上;再将粗网加固装置5在端盖42上,同时将粗防护网2固定在端盖42上,粗防护网编织线22嵌入到固定块51的凹槽55中。

综上,该防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细网加固装置4和粗网加固装置5的设置,有效的辅助锚杆3对防护网的锚固作用,防止发生编织孔从锚杆3脱出的情况,保证锚杆3对防护网锚固的有效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