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盘扭矩调节系统及连续墙液压成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7991发布日期:2019-07-13 08:15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绞盘扭矩调节系统及连续墙液压成槽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 一种绞盘扭矩调节系统及连续墙液压成槽机。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液压成槽机是靠卷扬将工作装置下放到地下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深度,并依靠工作装置上的执行元件进行成槽施工的设备,工作装置上执行元件的动力源来源于地面主机部分,由主机上的发动机驱动液压泵,液压泵供油给流量分配阀,流量分配阀通过长度100多米的长胶管供油给工作装置上的执行元件,从而实现成槽施工,其中,长胶管多层缠绕在绞盘上,并由绞盘马达驱动绞盘,从而实现长胶管的收放。不同施工深度下,为了实现胶管的正常收放,对绞盘驱动力矩的大小必然是变化的,而现有技术,对绞盘的驱动力矩通常为恒扭矩,这样就会导致长胶管即使在较浅地层地层施工时,依然受到很大的拉伸力,大大降低了胶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 一种绞盘扭矩调节系统及连续墙液压成槽机,能够改变绞盘的驱动力矩,进而有利于减小了胶管的拉伸力,提升了胶管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绞盘扭矩调节系统,

绞盘马达,其具有油口A和油口B;

分配阀,其具有油口A1、油口B1、油口P3、油口T1和控制端Ya;

液压泵Ⅰ,其具有油口P1和油口T1;及

溢流阀,其具有油口C、油口V和控制端Y1;

油口A分别与油口C和油口A1相连,油口B分别与油口V和油口B1相连,油口P3与油口P1相连,油口T3和油口T1与油箱相连;控制端Ya接收到控制信号时,油口P3与油口A1相连通,油口B1与油口T3相连通;控制端Y1接收到控制电流时,溢流阀被设定为相应的工作压力,绞盘马达输出相应的扭矩。

作为优选方案,

分配阀还具有控制端Yb,控制端Yb接收到控制信号时,油口A1与油口T3相连通,油口B1与油口P3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

分配阀还包括:电磁阀A及电磁阀B,电磁阀A连接在油口P3与控制端Ya之间,其通过电信号控制;电磁阀B连接在油口P3与控制端Yb之间,其通过电信号控制。

作为优选方案,

还包括液压泵Ⅱ,其具有油口P2和油口T2;溢流阀具有油口S,油口S在溢流阀内部通过一单向阀与油口V相连,其在溢流阀外部与油口P2相连,油口T2与油箱相连。

作为优选方案,

油口P2与油箱之间连接有减压阀。

作为优选方案,

溢流阀包括溢流阀Ⅰ、溢流阀Ⅱ和溢流阀Ⅲ,溢流阀还具有油口T4,油口T4与油箱相连;溢流阀Ⅰ和溢流阀Ⅱ均连接在油口C和油口V之间,溢流阀Ⅲ连接在油口C和油口T4之间,溢流阀Ⅲ的控制端为控制端Y1。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连续墙液压成槽机,包括绞盘和驱动绞盘的调节系统,

调节系统为上述一种绞盘扭矩调节系统。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能够改变当前绞盘的驱动力矩,从而有利于在较浅地层施工时,减小了胶管的拉伸力,提升了胶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绞盘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图。

附图标记:

1绞盘马达;2溢流阀;3分配阀;4液压泵Ⅰ;5液压泵Ⅱ;6绞盘;7长胶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连续墙液压成槽机,主要包括卷扬系统、绞盘6、调节系统和工作装置系统。卷扬机通过钢丝绳连接工作装置,绞盘6由绞盘马达1驱动实现长胶管7的收卷和下放。卷扬系统通过钢丝绳驱动工作装置的下降和提升,由于钢丝绳可以被看作刚性物体,因此工作装置的移动距离可以通过卷扬系统中卷扬机的转动圈数计算得到,转动圈数则可以由具有编码器的获取装置得到。

如图2所示,调节系统包括绞盘马达1、溢流阀2、分配阀3、液压泵Ⅰ4、液压泵Ⅱ5和油箱。

绞盘马达1的扭矩输出端通过减速机连接绞盘6,绞盘马达1具有油口A和油口B;分配阀3具有油口A1、油口B1、油口P3、油口T1、控制端Ya和控制端Yb;液压泵Ⅰ4具有油口P1和油口T1;溢流阀2具有油口C、油口S、油口V和控制端Y1。分配阀3还包括电磁阀A及电磁阀B,电磁阀A连接在油口P3与控制端Ya之间,其通过电信号控制;电磁阀B连接在油口P3与控制端Yb之间,其通过电信号控制。

油口A分别与油口C和油口A1相连,油口B分别与油口V和油口B1相连,油口P3与油口P1相连,油口T3和油口T1与油箱相连;油口S在溢流阀2内部通过一单向阀与油口V相连,其在溢流阀2外部与油口P2相连,油口T2与油箱相连。

控制端Ya接收到控制信号时,油口P3与油口A1相连通,油口B1与油口T3相连通;控制端Yb接收到控制信号时,油口A1与油口T3相连通,油口B1与油口P3相连通。控制端Y1接收到控制电流时,溢流阀2被设定为相应的工作压力,绞盘马达1输出相应的扭矩。油口P2与油箱之间连接有减压阀。

溢流阀2包括溢流阀Ⅰ、溢流阀Ⅱ和溢流阀Ⅲ,溢流阀2还具有油口T4,油口T4与油箱相连;溢流阀Ⅰ和溢流阀Ⅱ均连接在油口C和油口V之间,溢流阀Ⅲ连接在油口C和油口T4之间,溢流阀Ⅲ的控制端为控制端Y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能够使溢流阀2的工作压力适应溢流阀Ⅲ的最大压力。

绞盘6下放长胶管7时,分配阀3的主阀芯处于中位,各个油口互不相通,此时由于工作装置具有重力可以拉动长胶管7向下移动从而使绞盘6转动,此时绞盘马达1无需外部动力驱动,此时液压油在油口A、油口C、油口V和油口B形成的油路中循环实现绞盘马达1的随动。由于这个过程中液压油存在一定的损失造成循环油路中压力变化,此时根据油路中压力的变化液压泵Ⅱ5会自动通过油口S向该油路中补油。

当更换工作装置时,需要重新将新的工作装置与长胶管进行连接,此时存在长胶管由于失去了工作装置的重力带来的拉力作用无法自然下方,此时也不可能通过人工拉拽将其拉出,因此必须通过驱动绞盘6转动令长胶管7达到一定的伸出长度而与工作装置连接。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使电磁阀B得电,然后液压泵Ⅰ4泵出液压油并通过油口P3作用到控制端Yb使主阀芯处于右位,此时油口P3与油口B1相连通,油口A1与油口T3相连通,绞盘马达1反转驱动绞盘6反转将长胶管7逐渐下放。

当提升工作装置时,长胶管7也需要同时收卷,此时使电磁阀A得电,然后液压泵Ⅰ4泵出液压油并通过油口P3作用到控制端Ya使主阀芯处于左位,此时油口P3与油口A1相连通,油口B1与油口T3相连通,绞盘马达1正转驱动绞盘6正转将长胶管7逐渐收起。其中胶管所受拉力取决于绞盘马达高压腔的压力,绞盘马达高压腔压力取决于溢流阀2的当前设定压力。

工作装置的提升与下放的整个过程中,液压泵Ⅱ5补油给胶管绞盘马达1的低压腔。溢流阀2为反比例溢流阀,其控制电流越大,绞盘的最大驱动力矩越小;控制电流越小,绞盘的最大驱动力矩越大。溢流阀2的控制电流大小与施工深度直接相关,施工深度越深,控制电流越小;施工深度越浅,控制电流越大。溢流阀根据该控制电流改变其工作压力,最终起到调节绞盘马达1的输出扭矩的目的,进而能够为实现绞盘扭矩的自动调节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