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4156发布日期:2019-07-17 06:23阅读:9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下沉式广场(Sunken plaza)是一种城市休闲广场,它是一个围合式的开敞公共空间,下沉式广场的整体或局部下沉于周围环境,它与地面广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空间的围合感、平面形态、地面设计和安全性等方面。下沉式广场现已称为高密度中心城市开放空间的制作手法之一。由于下沉式广场的整体或局部下沉于周围环境,因而下沉式广场的排水问题至关重要。

现有下沉式广场通常仅是在广场内设置多个排水通道,主要靠排水通道进行排水,排水效果受限于排水通道的数量、位置和排水能力,一旦排水通道数量不足、位置设计不合理或者出现堵塞情形,尤其出现强降雨天气时,排水效果则大受影响,积水问题更加严重,一方面是由于广场路面材质的不透水性,导致雨水无法正常下渗,另一方面则是广场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不强,过多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导致广场大量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一种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所述下沉式广场包括地下商业、沥青道路、绿化带、设置于所述绿化带内的滞水池和蓄水池,所述滞水池通过水管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地下商业的地面高度大于所述绿化带的水平高度,所述绿化带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沥青道路的水平高度;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铺设的沥青路面面层、沥青路面基层、混凝土层、过滤层和雨水储存模块;所述沥青路面面层、沥青路面基层、混凝土层和过滤层内纵向埋设有透水盲管,所述沥青路面面层通过所述透水盲管与所述过滤层连通,用于将所述路面雨水依次通过所述沥青路面面层、透水盲管、过滤层储存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内,所述雨水储存模块连通雨水利用装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所述过滤层通过管道与市政排污管连通;所述市政排污管通过管道经雨水弃流过滤装置连通所述雨水储存模块。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的进水口与所述市政排污管的上部连通;以及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的排污口与所述市政排污管的底部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所述透水盲管的顶端与所述沥青路面基层的表面齐平,所述透水盲管的底端位于所述过滤层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所述过滤层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之间铺设有土工布。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所述过滤层为砂石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所述雨水储存模块底部铺设有地基层,且所述雨水储存模块四周及其底部与所述地基层之间铺设有防渗膜。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所述雨水储存模块由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储存单元交错排列组成,所述储存单元材质采用高抗冲改性聚丙烯原料。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所述沥青路面面层的厚度为10-20mm;所述沥青路面基层的厚度为20-30mm。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20mm;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70-18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针对目前下沉式广场易积水、排水能力弱的问题,将整个整个下沉式广场设计为具有透水、储存功能,以将地面道路、绿化带的雨水过滤下渗后储存在雨水储存模块内,且部分雨水同时可储存在滞水池和蓄水池内用于道路清洗和绿化用水,缓解地面渗透层排水压力,不仅能够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树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易于管理,还能够起到景观作用,美化广场环境;该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对雨水进行过滤、沉淀与收集,以便后续使用,同时形成一个整体式雨水下渗及收集广场,能有效解决下沉式广场的排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地下商业,2-沥青路面面层,3-绿化带,4-滞水池,5-蓄水池,6-水管,7-沥青路面基层,8-混凝土层,9-透水盲管,10-过滤层,11-土工布,12-雨水储存模块,13-市政排污管,14-雨水弃流过滤装置,15-雨水利用装置,16-防渗膜,17-地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所述下沉式广场包括地下商业1、沥青道路、绿化带3、设置于所述绿化带3内的滞水池4和蓄水池5,所述滞水池4通过水管6与所述蓄水池5连通,所述地下商业1的地面高度大于所述绿化带3的水平高度,所述绿化带3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沥青道路的水平高度;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铺设的沥青路面面层2、沥青路面基层7、混凝土层8、过滤层10和雨水储存模块12;所述沥青路面面层2、沥青路面基层7、混凝土层8和过滤层10内纵向埋设有透水盲管9,所述沥青路面面层2通过所述透水盲管9与所述过滤层10连通,用于将所述路面雨水依次通过所述沥青路面面层2、透水盲管9、过滤层10储存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内,所述雨水储存模块连通雨水利用装置1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层10通过管道与市政排污管13连通,避免雨水量较大的情况下过滤层10排水量不足,造成导致沥青路面积水的问题,过量的雨水通过市政排污管13排出,可最大限度的实现雨水分流,避免路面积水。所述市政排污管13通过管道经雨水弃流过滤装置14连通所述雨水储存模块。且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14的进水口与所述市政排污管13的上部连通,雨水弃流过滤装置14的出水口与雨水储存模块12连通,用于将多余的雨水通过雨水弃流过滤装置14弃流、过滤为清水储存在雨水储存模块12内;以及雨水弃流过滤装置14的排污口与市政排污管13的底部连通,用于将弃流、过滤的污水回流至市政排污管5进行排放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透水盲管9的顶端与所述沥青路面基层7的表面齐平,所述透水盲管9的底端位于所述过滤层10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层10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之间铺设有土工布11。所述过滤层10为砂石层,优选为为鹅卵石过滤层。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雨水储存模块12底部铺设有地基层17,且所述雨水储存模块12四周及其底部与所述地基层16之间铺设有防渗膜1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雨水储存模块12由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储存单元交错排列组成,所述储存单元材质采用高抗冲改性聚丙烯原料。以将雨水储存模块12内的雨水完全通过雨水利用装置15进行循环利用,如可通过雨水利用装置15反馈于地表,用于道路清洗,绿化灌溉等,起到调节湿度、降低温度等作用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沥青路面面层2的厚度为10-20mm;所述沥青路面基层7的厚度为20-30mm。所述混凝土层7的厚度为10-20mm;所述过滤层8的厚度为70-180mm。

本实施例的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将整个整个下沉式广场设计为具有透水、储存功能,以将地面道路、绿化带的雨水过滤下渗后储存在雨水储存模块内,且部分雨水同时可储存在滞水池和蓄水池内用于道路清洗和绿化用水,且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对雨水进行过滤、沉淀与收集,以便后续使用,同时形成一个整体式雨水下渗及收集广场,能有效解决下沉式广场的排水问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