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快速排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3575发布日期:2019-07-19 23:12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田快速排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

农业排涝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农田快速排涝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的发展,在基本农田建设中,农田排水是指将农田中过多的地面水、土壤和地下水排除,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关系,以利于作物生长的人工措施。现有的田间排水沟多以浆砌石或混凝土单层均质结构设计,在田块较低一侧布设出水口,排出田面多余的水分,或通过土壤垂直下渗作用排水,排水效果较差,当有暴雨或其他需要加大排水量的情况时,传统的排水沟无法快速的对田间的地表积水和地下水快速排涝,故现设计一种能够根据排水渠内水流的情况、对排水渠宽度和抽水泵功率进行调节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用于农田的快速排涝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田快速排涝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农田快速排涝装置,包括排水渠,排水渠内壁两侧均开设矩形槽,矩形槽内壁底面的水平位置均与排水渠内壁底面的水平位置平齐,矩形槽内壁的外侧分别横向开设数个纵向均匀分布的安装槽,矩形槽的内部分别设有推块,推块的顶面与底面的夹角为α,推块的底面能够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矩形槽和水渠内壁的底面紧密接触配合,推块的内侧的水平位置能够分别与对应的水渠内壁两侧的水平位置平齐,矩形槽内分别设有数个纵向均匀分布的带有限位功能的电推杆,电推杆的固定杆分别插入至对应的安装槽内,电推杆固定杆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安装槽内壁的内周固定连接,电推杆活动杆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推块的外侧固定连接,矩形槽内壁的顶面分别开设竖向的圆柱槽,圆柱槽内分别设有圆柱杆,圆柱杆的上端分别通过弹簧固定连接对应的圆柱槽内壁的顶面,弹簧始终分别同时给对应的圆柱杆一个向下的推力,圆柱杆的下端能够分别插入至对应的矩形槽内,圆柱杆的底面能够始终分别与对应的推块的顶面接触配合,排水渠顶面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抽水泵,抽水泵和圆柱杆之间设有水泵档位控制装置,抽水泵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倒置的L形的水管水平管的一端,水管竖直管的下端分别同时位于排水渠内,推块的内侧分别固定安装水位检测器,水位检测器分别同时信号连接对应的抽水泵。

如上所述的一种农田快速排涝装置,所述的圆柱杆的底面与矩形槽内壁顶面的夹角为β。

如上所述的一种农田快速排涝装置,所述的水泵档位控制装置包括数个均匀竖向分布的调节钮,调节钮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圆柱槽内壁的两侧,调节钮的内侧分别能够同时与对应的圆柱杆的两侧接触配合,调节钮均电路连接对应的抽水泵。

如上所述的一种农田快速排涝装置,矩形槽内壁外侧分别固定连接软质的密封层板的外侧,密封层板的外侧分别开设第一圆形槽,密封层板的内侧分别开设第二圆形槽,第一圆形槽的内部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圆形槽的内部相通,电推杆固定杆的外端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圆形槽内,电推杆固定杆的外周和外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圆形槽内壁的内周与一侧固定连接,电推杆活动杆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圆形槽内,电推杆活动杆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圆形槽内壁的内周接触配合,密封层板的内侧能够分别与对应的推块的外侧接触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农田快速排涝装置,排水渠顶面的两侧分别开设数个均匀纵向分布的埋土槽,埋土槽内壁的外侧均与外界相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农田快速排涝装置,所述水管竖直管的下端固定安装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本新型装置工作时:农田的地面水流入排水渠内,水位检测器能够对排水渠内的水位进行检测,水位检测器根据检测到的水位控制电推杆的活动端带动推块横向移动,从而改变排水渠的渠道的宽度,推块横向运动的同时,圆柱杆在圆柱槽内竖向移动,弹簧能够保证圆柱杆的底端始终与推块的顶面接触配合,通过调节水泵挡位控制装置来调节抽水泵的抽水功率,能够保证在排水渠内的水流较大时及时将水排入水沟,避免排水渠内的水流较多溢出排水渠倒灌至农田内,造成经济损失,能够实时检测排水渠内的水流从而调节抽水泵至相应的功率进行抽水,提高装置的可靠性的同时,更加节能环保,且自动化程度更高,无需人工实时监控,对水渠内的情况进行检测即可快速的对田间积水进行排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农田快速排涝装置,如图所示,包括排水渠1,排水渠1内壁两侧均开设矩形槽2,矩形槽2内壁底面的水平位置均与排水渠1内壁底面的水平位置平齐,矩形槽2内壁的外侧分别横向开设数个纵向均匀分布的安装槽3,矩形槽2的内部分别设有推块4,推块4的顶面与底面的夹角为α,α=35°~40°,推块4的底面能够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矩形槽2和水渠1内壁的底面紧密接触配合,推块4的内侧的水平位置能够分别与对应的水渠1内壁两侧的水平位置平齐,矩形槽2内分别设有数个纵向均匀分布的带有限位功能的电推杆5,电推杆5的固定杆分别插入至对应的安装槽3内,电推杆5固定杆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安装槽3内壁的内周固定连接,电推杆5活动杆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推块4的外侧固定连接,矩形槽2内壁的顶面分别开设竖向的圆柱槽6,圆柱槽6内分别设有圆柱杆7,圆柱杆7的上端分别通过弹簧8固定连接对应的圆柱槽6内壁的顶面,弹簧8始终分别同时给对应的圆柱杆7一个向下的推力,圆柱杆7的下端能够分别插入至对应的矩形槽2内,圆柱杆7的底面能够始终分别与对应的推块4的顶面接触配合,排水渠1顶面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抽水泵9,抽水泵9和圆柱杆7之间设有水泵档位控制装置,抽水泵9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倒置的L形的水管10水平管的一端,水管10竖直管的下端分别同时位于排水渠1内,推块4的内侧分别固定安装水位检测器11,水位检测器11分别同时信号连接对应的抽水泵9。在本新型装置工作时:农田的地面水流入排水渠1内,水位检测器11能够对排水渠1内的水位进行检测,水位检测器11根据检测到的水位控制电推杆5的活动端带动推块4横向移动,从而改变排水渠1的渠道的宽度,推块4横向运动的同时,圆柱杆7在圆柱槽6内竖向移动,弹簧8能够保证圆柱杆7的底端始终与推块4的顶面接触配合,通过调节水泵挡位控制装置来调节抽水泵9的抽水功率,能够保证在排水渠1内的水流较大时及时将水排入水沟,避免排水渠1内的水流较多溢出排水渠1倒灌至农田内,造成经济损失,能够实时检测排水渠1内的水流从而调节抽水泵9至相应的功率进行抽水,提高装置的可靠性的同时,更加节能环保,且自动化程度更高,无需人工实时监控,对水渠内的情况进行检测即可快速的对田间积水进行排放。

具体而言,为了提高装置内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所述的圆柱杆7的底面与矩形槽2内壁顶面的夹角为β,β=α。圆柱杆7底面的倾斜角度β与推块4顶面的倾斜角度α相同,圆柱杆7的底面与推块4的顶面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保证在推块4移动时圆柱杆7在圆柱槽6内运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装置内部的稳定性。

具体的,为了调节抽水泵9的抽水功率,本实施例所述的水泵档位控制装置包括数个均匀竖向分布的调节钮12,调节钮12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圆柱槽6内壁的两侧,调节钮12的内侧分别能够同时与对应的圆柱杆7的两侧接触配合,调节钮12均电路连接对应的抽水泵9。当推块4向矩形槽2内移动时,推块4的顶面推动圆柱杆7向圆柱槽6内运动,圆柱杆7的两侧触发调节钮12,调节钮12的触发能够控制抽水泵9增大工作功率,从而加快排水渠1内积水的排出,能够帮助排水渠1内水位较高时快速排涝。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装置工作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矩形槽2内壁外侧分别固定连接软质的密封层板13的外侧,密封层板13的外侧分别开设第一圆形槽14,密封层板13的内侧分别开设第二圆形槽15,第一圆形槽14的内部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圆形槽15的内部相通,电推杆5固定杆的外端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圆形槽14内,电推杆5固定杆的外周和外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圆形槽14内壁的内周与一侧固定连接,电推杆5活动杆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圆形槽15内,电推杆5活动杆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圆形槽15内壁的内周接触配合,密封层板13的内侧能够分别与对应的推块4的外侧接触配合。密封层板13能够避免排水渠1内的水进入安装槽3内,保证电推杆5能够正常工作,从而提高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装置的集水效果,本实施例排水渠1顶面的两侧分别开设数个均匀纵向分布的埋土槽16,埋土槽16内壁的外侧均与外界相通。使用者能够将排水渠1两侧农田的泥土填充在埋土槽16内,使排水渠1顶面的水平位置与农田地表的水平位置平齐,方便农田地表的水流入排水渠1内,从而提高装置的集水效果。

更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抽水泵9发生机械事故,本实施例所述水管10竖直管的下端固定安装过滤装置17。过滤装置17能够防止异物通过水管10进入抽水泵9内,从而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