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凹壁的可折叠式作业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7442发布日期:2019-08-13 20:2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凹壁的可折叠式作业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陡崖施工作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凹壁的可折叠式作业舱。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高速公路、铁路和水电站等的建设,有很多工程处于山区,而山体滑坡、泥石流、岩崩、雪崩等山体灾害对基础建设和施工人员造成极大的伤害。针对这些灾害,现有的方法是采用对工程的邻岩坡地段实施拦截、加固等保护措施进行治理。而这些治理工程中,必然将进行人工作业,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就成了工程建设中的头等大事,特别是在悬崖绝壁上施工,施工人员的安全更为重要。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现有措施是:在岩壁上开凿或搭建一条之字形的栈道,让施工人员从栈道到达目的地再行施工,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工,加大了成本,而且仍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另一种方法是用安全绳系吊施工人员到悬崖工作点进行单人作业,这种操作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以解决不摆动等问题,会给施工人员带来诸多不便,且施工进度很慢。特别是需要在悬崖凹壁处进行施工,采用第二种方式,施工人员很难靠近凹壁,增大了施工难度,其自身安全仍难以保证。

专利号200820062470.0,名称为“可调式悬崖安全作业舱”公开了一种悬崖高空作业时的作业舱,其通过活动底板使施工人员能够靠近悬崖崖壁施工,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但对于凹壁施工,由于活动底板的长度限制,施工人员还是不能有效的靠近崖壁,因此不能很好地解决凹壁施工的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适用于凹壁的可折叠式作业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适用于凹壁的可折叠式作业舱,包括作业舱框架和活动侧壁,所述作业舱框架一侧设置为开口侧,所述活动侧壁包括第一踏板,所述第一踏板后端与开口侧的作业舱框架铰接;

所述第一踏板前端的两侧设置有拉钩,所述作业舱框架上设置有与拉钩相对应的吊环,所述拉钩与吊环之间连接有拉绳。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侧壁还包括铰链杆,所述铰链杆设置于第一踏板两侧,所述第一踏板通过铰链杆与开口侧的作业舱框架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侧壁还包括第二踏板和折叠杆,所述折叠杆设置于第二踏板两侧,所述折叠杆与铰链杆铰接,在铰接处设置有限制折叠杆与铰链杆转动的止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止动结构包括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两端分别套设于铰接处的铰链杆和折叠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铰接处到第一踏板前端边缘的距离H大于连接筒体的长度L。

进一步地,所述作业舱框架和活动侧壁底部均设置有用于平衡作业舱的拉环,所述拉环通过拉绳与凹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踏板上设置有用于紧贴凹壁的锥形定位轴。

进一步地,所述作业舱框架内设置有工具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适用于凹壁的可折叠式作业舱,第一踏板与开口侧的作业舱框架铰接,需要在悬崖凹壁处进行施工时,通过铰链结构将第一踏板展开灵活调节撑出位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靠近山坡上的凹壁进行施工作业,解决了高危边坡上的高空作业安全施工难题,加大了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提高了在陡直山壁上施工的效率,省工、省钱、又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作业舱高空作业施工示意图;

图3是连接筒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活动侧壁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中所示:1-作业舱框架;2-第一踏板;3-铰链杆;4-第二踏板;5-连接筒体;6-锥形定位轴;7-拉钩;8-拉绳;9-吊环;10-拉环;11-折叠杆;12-挂钩;13-牵引绳;14-工具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凹壁的可折叠式作业舱,包括作业舱框架1和活动侧壁,所述作业舱框架1一侧设置为开口侧,开口侧便于操作人员离开作业舱框架1内进入活动侧壁上的第一踏板2上,所述活动侧壁包括第一踏板2,所述第一踏板2后端与开口侧的作业舱框架1铰接;靠近岩壁施工作业的一端为前端,远离岩壁的一端则为后端。

所述第一踏板2前端的两侧设置有拉钩7,拉钩7设置在活动侧壁前端能够使活动侧壁充分承重,防止侧翻,在活动侧壁两侧均设置拉钩7能够增强拉住活动侧壁的平稳性,所述作业舱框架1上设置有与拉钩7相对应的吊环9,所述吊环9既可以与拉钩7相连用于支撑活动侧壁保持平稳,还可以用于与崖顶卷扬机构相连接,所述拉钩7与吊环9之间连接有拉绳8,拉绳8将活动侧壁连接于作业舱框架1上,能够保证操作人员站在第一踏板2上的安全。

作业舱由吊绳从崖顶上吊住,吊绳在翻越崖顶时由滑轮机构支撑,当不在凹壁处作业时,将活动侧壁折叠收至与作业舱框架1平行,所述作业舱框架1能够作为常规的作业舱使用,在其底部设置有踏板,操作人员便站立在作业舱框架1内的踏板上进行作业,当其在凹壁作业时,操作人员通过铰接结构将第一踏板2展开调节至水平放置,操作人员离开作业舱框架 1进入到第一踏板2上进行施工作业,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靠近山坡上的凹壁进行施工作业,解决了高危边坡上的高空作业安全施工难题,加大了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提高了在陡直山壁上施工的效率,省工、省钱、又安全。

所述第一踏板2可以通过合页式铰接于作业舱框架1上,一种优选的方式为,所述活动侧壁还包括铰链杆3,所述铰链杆3设置于第一踏板2两侧,所述第一踏板2通过铰链杆3 与开口侧的作业舱框架1铰接。采用铰链杆3的铰接方式方便加工制造,节约成本,使用起来更加简便。

为了增加活动侧壁伸长的距离,所述活动侧壁还包括第二踏板4和折叠杆11,增设第二踏板4连接能够使得操作人员根据陡崖至凹壁距离来延伸折叠伸长尺寸,从而适配作业舱到凹壁的距离,能够有效的靠近崖壁,所述折叠杆11设置于第二踏板4两侧,所述折叠杆11 与铰链杆3铰接,能够实现第二踏板4的折叠,如图4所示,虚线表示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4放下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实线表示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4展开铺平后状态示意图,所述拉绳8能够起着拉伸作用使活动侧壁保持稳定性,为了限制折叠杆11与铰链杆3在铰接处的转动,在铰接处设置有限制折叠杆11与铰链杆3转动的止动结构。

所述止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式为,如图3所示,所述止动结构包括连接筒体5,所述连接筒体5两端分别套设于铰接处的铰链杆3和折叠杆11上。所示连接筒体5一端套设在第一踏板2上,另一端套设在第二踏板4上,通过连接筒体5的设置使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4 连接成一个整体,能够防止铰接处发生转动,方便操作人员的行走使用,保证安全性。

为了方便第二踏板4的折叠,所述铰接处到第一踏板2前端边缘的距离H大于连接筒体 5的长度L,所述铰接处到第一踏板2前端边缘的距离H即为铰链杆3延伸出第一踏板2边缘的距离,当不需要使用第二踏板4时,则将连接筒体5向第一踏板2推移,使连接筒体5 完全套设在铰链杆3上从而将铰接点完全暴露出来,如此便能够将第二踏板4折叠回来放置在第一踏板2上。

当第二踏板4连接使用时,拉钩7设置于第二踏板4前端的两侧,拉绳8两端连接拉钩 7与吊环9,第二踏板4在拉绳的作用下受力能够将连接筒体5卡在铰链处固定不动,始终保证活动侧壁的稳定,增强安全性,当第二踏板4折叠收拢时,拉钩7设置于第一踏板2前端的两侧,设置于第一踏板2上的拉钩7横向设置于第一踏板2两侧,方便第二踏板4折放方便,拉绳8的中部设置一挂钩12,拉绳8一端连接于吊环9上,另一端通过挂钩12挂在第一踏板2上的拉钩7上,从而保证活动侧壁的稳定性,在不改变拉绳8长度的情况既能够用于连接通过中部的挂钩12第一踏板2,又能够通过端部连接第二踏板4,使用过程十分方便,而且也能够降低材料的使用。

为了加强作业舱施工时的平稳性,所述作业舱框架1和活动侧壁底部均设置有用于平衡作业舱的拉环10,所述拉环10通过牵引绳13与凹壁相连。牵引绳13一端连接于拉环10上,另一端打入凹壁处的岩壁内,使作业舱受到一个向凹壁处的压力,从而保持作业舱作业时的平衡性。

所述第二踏板4上设置有用于紧贴凹壁的锥形定位轴6。当第二踏板4使用时,锥形定位轴6插入凹壁内用于保持作业舱的平稳性,当第二踏板4拆卸后,铰链杆3前端可以作为定位件插入凹壁内进行支撑保持平稳。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的作业,方便拿取工具,所述作业舱框架1内设置有工具箱1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