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板的引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2364发布日期:2019-09-20 20:41阅读:2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底板的引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的引流机构。



背景技术:

建筑平面较大的工程中,为了防止地下室底板产生裂缝,一般在底板施工时都设置后浇带,而根据规范要求,后浇带必须在主体完成后才能浇筑。而对于有承压水作用的部位,由于水压较大,在主体施工期间,如不降低承压水的压力,则可能造成后浇带处的不透水层的自重无法承受其下方承压水的压力引起后浇带处的土层隆起,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如果利用基坑外设置的降水井点来降低承压水的压力,在主体施工期间要不间断的降水,所耗费用大。

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承压水层处至后浇带部位设置引流机构,在后浇带部位垫层施工时预埋多个防水钢套管经混凝土垫层以及地表层至承压水层处,并在防水钢套管内安装渗水管,在渗水管与防水钢套管之间回填粘土或混凝土用以防止承压水通过渗水管的管壁渗透至防水钢套管中,每个渗水管顶部采用三通管件与水平排水管连接,通过渗水管、水平排水管将承压水引流到地下室外并用水泵抽排走,在主体施工期间有效降低了承压水的水压力,避免后浇带底部的土层隆起。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承压水的压力较大,当水流从渗水管向上引流时,渗水管会在水压作用下抖动致使渗水管与防水钢套管的连接处产生缝隙,从而导致由渗水管内壁渗透的水珠沿缝隙流入后浇带而降低后浇带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的引流机构,其具有提高渗水管稳定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的引流机构,包括渗水管以及套设于渗水管外部的钢套管,所述渗水管包括由承压水层延伸至地表层的第一渗水管以及由地表层经混凝土垫层延伸至后浇带的第二渗水管,所述第一渗水管以及所述第二渗水管之间连接有波纹补偿器,所述波纹补偿器包括用于减振的波纹管以及位于波纹管顶部以及底部并用于连接第一渗水管以及第二渗水管的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渗水管顶部以及所述第二渗水管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法兰螺纹配合的第二法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渗水管分为第一渗水管以及第二渗水管,并在第一渗水管以及第二渗水管之间加设波纹补偿器,当位于承压水层的第一渗水管在水压作用下抖动并将抖动传递给波纹补偿器时,波纹管通过伸缩运动吸收抖动的能量,从而降低甚至消除了第二渗水管的抖动,提高了渗水管的稳定性,避免第二渗水管与钢套管之间产生缝隙而渗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一法兰之间固定连接有套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将波纹管与钢套管与渗水管之间的空腔隔绝,防止回填物挤压波纹管而影响承压水的引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法兰的周侧壁上抵触有一端与所述钢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法兰的周侧壁上加设支撑杆,防止波纹管振动时带动第一法兰振动,从而防止第二渗水管振动,以此提高渗水管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渗水管以及所述第二渗水管的外壁上抵触有一端与所述钢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的加固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柱的设置在加强钢套管与渗水管之间连接的紧密性的同时,为渗水管提供支撑,进一步加强了渗水管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渗水管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开设在第一渗水管承压水层范围内的管壁四周及底部的多个渗水孔以及包覆在第一渗水管外侧的碎石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碎石层在起到固定渗水管作用的同时,有效过滤掉承压水层中孔径较大的杂质,从而防止渗水管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填充在所述碎石层与所述第一渗水管之间的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碎石层以及第一渗水管之间加设过滤网,用于过滤孔径较小的杂质,从而进一步防止渗水管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套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位于混凝土垫层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水钢板的设置用于处理浇筑混凝土时在垫层中产生的裂缝,避免地下水上渗至后浇带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套管的底部以及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套管的底部以及顶部固定连接密封盖,从而将钢套管与渗水管之间的空腔进行密封,防止回填物流入碎石层中造成碎石层堵塞,同时防止后浇带中的混凝土流入钢套管与渗水管之间而影响承压水引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垫层与所述钢套管顶部以及所述钢套管与所述第二渗水管顶部的连接处均铺贴有防水卷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铺贴防水卷材防止混凝土垫层与钢套管以及钢套管以及第二渗水管之间渗水,加强三者之间的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波纹管通过伸缩运动吸收抖动的能量,从而降低甚至消除了第二渗水管的抖动,提高了渗水管的稳定性,避免第二渗水管与钢套管之间产生缝隙而渗水;

2.支撑杆的设置防止波纹管振动时带动第一法兰振动,从而防止第二渗水管振动,以此提高渗水管的稳定性;

3.加固柱的设置在加强钢套管与渗水管之间连接的紧密性的同时,为渗水管提供支撑,进一步加强了渗水管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钢套管;2、渗水管;21、第一渗水管;22、第二渗水管;23、第二法兰;3、波纹补偿器;31、波纹管;32、第一法兰;321、支撑杆;33、螺纹孔;34、螺栓;4、套筒;5、加固柱;6、过滤组件;61、渗水孔;62、碎石层;63、过滤网;7、止水钢板;8、密封盖;9、防水卷材;10、后浇带;11、混凝土垫层;12、地表层;13、承压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地下室底板的引流机构,包括钢套管1以及渗水管2。钢套管1为圆形套筒状结构,其内部中空,上下开孔,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钢套管1顶端延伸至后浇带10中,底端延伸至承压水层13。渗水管2为圆形管状结构,位于钢套管1内部的中心,其长度方向与钢套管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渗水管2的顶端高于钢套管1的顶端,渗水管2的底部低于钢套管1的底部。渗水管2包括第一渗水管21以及第二渗水管22,第一渗水管21由承压水层13延伸至地表层12,第二渗水管22由地表层12经混凝土垫层11延伸至后浇带10内部。

参照图1,第一渗水管21以及第二渗水管22之间设置有波纹补偿器3,结合图2所示,波纹补偿器3包括波纹管31、第一法兰32、螺纹孔33以及螺栓34。波纹管31为圆形管状结构,其周侧壁上环绕固定有波纹状中空管,波纹管31由弹性材料制成,具有收缩性能以及良好的减振性能,用于吸收从第一渗水管21传递的振动能量。第一法兰32为圆形盘状结构,其内部中空,上下开口,有两个,两个第一法兰32分别固定连接于波纹管31的顶部与底部。第一渗水管21的顶部以及第二渗水管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23,第二法兰23为圆形盘状结构。螺纹孔33有多个,纵向贯穿开设于两个第一法兰32与两个第二法兰23上。螺栓34与螺纹孔33螺纹配合,用于将第一法兰32与第二法兰23紧密固定,从而将第一渗水管21和第二渗水管22与波纹管31连接。第一法兰3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21,支撑杆321有八个,以四个为一组,一组支撑杆321环绕抵触在一个第一法兰32上;支撑杆321远离第一法兰32的一端与钢套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从而防止第一法兰32在波纹管31伸缩时跟随波纹管31振动,以此避免第一法兰32带动第二渗水管22振动,从而提高了渗水管2的稳定性。

参照图2,两个第一法兰32之间套设固定有套筒4,套筒4为圆形筒状结构,其顶部与上层第一法兰32的底部固定,其底部与下层第一法兰32的顶部固定。结合图1所示,套筒4将波纹管31与钢套管1与渗水管2之间的空腔隔绝,防止回填物挤压波纹管31而影响承压水的引流效果。

参照图1、图2,第一渗水管21以及第二渗水管22的外壁上抵触连接有加固柱5,加固柱5为向上倾斜的圆形柱状结构,其远离渗水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钢套筒4的内壁上;加固柱5有六根,以两根为一组,分别对称固定在渗水管2的顶部、中部以及底部,用于为渗水管2提供支撑,同时进一步减轻渗水管2的抖动,提高渗水管2的稳定性。

参照图1,第一渗水管21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组件6,过滤组件6包括渗水孔61、碎石层62以及过滤网63。渗水孔61开设于第一渗水管21位于承压水层13的底部以及周侧的侧壁上,并与渗水管2内部连通,用于引流承压水。碎石层62包覆在第一渗水管21周围,并位于承压水层13内,用于过滤承压水中孔径较大的杂质,从而防止杂质堵塞渗水管2。过滤网63位于碎石层62与第一渗水管21之间,用于过滤孔径较小的杂质,进一步防止杂质进入渗水管2中堵塞渗水管2而影响到承压水的引流效果。

钢套管1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止水钢板7,止水钢板7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向止水钢板7内部弯曲的倾斜边,从而提高止水钢板7本身的防水性能;止水钢板7位于混凝土垫层11宽度方向的中心处,并对称设置在钢套管1的周侧,用于处理浇筑混凝土时在垫层中产生的裂缝,避免地下水上渗至后浇带10中。

钢套管1的底部以及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盖8,密封盖8为圆形盘状结构,用于封堵钢套管1底部以及顶部的开口。位于钢套管1顶部的密封盖8有效防止后浇带10中的混凝土流入钢套管1与渗水管2之间的空腔内而影响空腔内部回填物之间的紧密性;位于钢套管1底部的密封盖8有效防止空腔内部的回填物流入碎石层62中,从而防止碎石层62堵塞而影响承压水的引流效果。

混凝土垫层11与钢套管1顶部以及钢套管1与第二渗水管22顶部的连接处均铺贴有防水卷材9,防水卷材9由沥青或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的柔性可卷曲防水产品,用于封堵混凝土垫层11、钢套管1以及第二渗水管22之间的缝隙,以此提高三者的密封性,从而提高三者的防渗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进行引流操作时,位于下部的第一渗水管21受到承压水的水压作用而抖动,并将抖动传递给波纹补偿器3,波纹管31通过伸缩运动而吸收振动的能量,而支撑杆321为第一法兰32固位,避免第一法兰32跟随波纹管31振动而将振动传递给第二渗水管22,从而降低甚至消除了第二渗水管22的抖动,避免了第二渗水管22与钢套管1之间产生缝隙,以此提高渗水管2的稳定性,防止由渗水管2内壁渗透的水珠沿缝隙流入后浇带10而降低后浇带10的稳固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