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质边坡人工植被演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2326发布日期:2019-09-20 20:4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质边坡人工植被演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质边坡人工植被演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与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项目开发以及工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损坏了原生植被,形成了大量的裸露边坡,导致其植被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抗逆性减弱,景观效果和防护效果恶化。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城市景观及自然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边坡生态修复已成为了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质边坡人工植被演替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岩质边坡人工植被演替系统,所述系统内设有用于检测植被组成成分的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岩质边坡包括由内至外的土层、岩层及覆盖所述岩层上的生态土层,所述生态土层固定连接于所述岩层上,所述岩层上设有导根孔,所述导根孔连通至所述土层;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土层,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设于所述生态土层。

进一步地,所述岩质边坡的高处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与自动灌溉装置连接,所述自动灌溉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土层内还设有种子。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土层的表面铺设有网片,所述网片与所述岩层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网片的材质为金属。

进一步地,所述导根孔的数量为多个。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岩质边坡人工植被演替系统,且第一检测装置可以用来检测土层植被组成成分的变化情况,第二检测装置可以用来检测生态土层植被组成成分的变化情况,并将检测的结果发送至控制系统,从而人们可以更好的调查植被的演替情况,根据演替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更好的保护植被,从而改善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土层;2-岩层;3-生态土层;4-网片;

11-第一检测装置;21-导根孔;31-第二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一种岩质边坡人工植被演替系统,系统内设有用于检测植被组成成分的第一检测装置11和第二检测装置31,第一检测装置11和第二检测装置31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岩质边坡包括由内至外的土层1、岩层2及覆盖岩层2上的生态土层3,生态土层3固定连接于岩层2上,岩层2上设有导根孔21,导根孔21连通至土层1;

第一检测装置11设于土层1,第二检测装置31设于生态土层3。

本实施例提供的岩质边坡人工植被演替系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岩质边坡人工植被演替系统,且第一检测装置11可以用来检测土层植被组成成分的变化情况,第二检测装置31可以用来检测生态土层植被组成成分的变化情况,并将检测的结果发送至控制系统,从而人们可以更好的调查植被的演替情况,根据演替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更好的保护植被,从而改善环境。

优选地,岩质边坡的高处设有蓄水池,蓄水池与自动灌溉装置连接,自动灌溉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可以控制自动灌溉装置启动并对植被进行灌溉。

优选地,生态土层3内还设有种子。

优选地,生态土层3的表面铺设有网片4,网片4与岩层2固定连接。网片4的设置使得生态土层3可以稳定的固定在岩层2上。

优选地,网片4的材质为金属。金属材质的网片4可以将生态土层3固定得更加的牢固。

优选地,导根孔21的数量为多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