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库区急流滩整治的悬浮式水下平台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2363发布日期:2019-09-13 22:0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库区急流滩整治的悬浮式水下平台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库区急流滩整治的悬浮式水下平台模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三峡库区段碍航滩险比比皆是,而又以库区急流滩居多,根据库区急滩资料和结论,一般库区滩险特征如下:

1滩段长且为峡谷型急流滩;

2流急为其滩险主因;

3流量增率与过水面积增率极不适应,流量越大滩险越急;

4流速随流量几乎呈线性增大,横向分布几成均匀。

急滩主要针对上行船舶而言,船舶适宜上行的水域不需要整个河宽,而只需要满足一定宽度即可,一般30-50m,且航行阻力主要体现在表面水流。当前对于急滩整治的常用方法有扩大泄水断面,滩下筑坝壅水,构成错口滩型等。

扩大卡口断面

为了扩大过水面积,减小急滩水流势能,减缓河床比降,减小剪刀水的水流速度、凸嘴处侧向收束以及泡漩水,则需对滩口两岸凸嘴进行切除。

适用条件:虽然在技术方面讲,扩大卡口断面的方法能够应对急滩治理,但是从实际情况考虑,该方法应对某些急滩整治并不适用。有的因为施工难度、工程量较大或不安全而不采用,而有的需要考虑因此方法而造成的上游水位的跌落,总之,因库区峡谷河岸岸壁陡峭,采用扩大泄水断面工程量十分巨大,废方多,施工亦存在较大的困难,该方法需据实际情况使用。

筑坝壅水以减缓急流

为了更有效地减缓急滩流速,通常在滩下设置壅水建筑物结合滩口扩大卡口面积的方法,或者单纯在滩下修筑壅水建筑物,如潜锁坝、潜丁坝或者丁坝等。

适用条件:适于滩尾及其下游缓流速、浅水深的直流平缓河道,对于枯水急滩或以陡比降碍航为主的急滩较为有效,主要调整滩段比降,但对于流速急为主的库区急滩,由于壅水高度有限,潜坝工程量巨大,因此,仅靠筑坝壅水从技术上、经济上、修筑的环境要求上讲可行性也不大。

基于上述两种方法结合的上疏下抬整治措施,对于库区下游筑坝壅水,上游扩大泄水断面考虑,彻底整治的可能亦不大。构成错口滩型、开挖缓流道的方法受诸多地形条件的限制,对于库区急滩基本没有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库区急流滩整治的悬浮式水下平台模型,该用于库区急流滩整治的悬浮式水下平台模型改变流速横向分布,减缓表层流速,改善上行水域通航条件,而不明显恶化下行通航条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库区急流滩整治的悬浮式水下平台模型,包括若干个锚桩、钢缆、悬浮腔体;锚桩沿船舶上行航线两侧等距离布置,锚桩的一端固定在河床的基岩上,另一端通过钢缆与悬浮腔体连接;所述悬浮腔体为中空、密封、矩形状刚性体,表面镀有锌,在悬浮腔体的两侧设有腔体固定支座,悬浮腔体通过腔体固定支座与钢缆连接;所述悬浮腔体上设有消能桩。

所述锚桩采用混凝土浇筑。

所述消能桩为中空结构。

所述消能桩呈梅花型布置在悬浮腔体上。

若干个悬浮腔体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所述钢缆为螺旋股式结构钢缆,在钢缆的外侧设有聚乙烯外壳。

所述锚桩的一端设有固定支座,钢缆通过固定支座与锚桩连接。

所述钢缆的两端设有钢缆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增大表层水流阻力、开辟库区急滩缓流航道,且有效消除船舶上行区域内的水流表面流速,保证船舶上行条件,而又不明显恶化下行通航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锚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钢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中:1-锚桩,2-固定支座,3-钢缆,4-腔体固定支座,5-悬浮腔体,6-消能桩,7-焊缝,8-钢缆夹具,9-聚乙烯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库区急流滩整治的悬浮式水下平台模型,包括若干个锚桩1、钢缆3、悬浮腔体5;锚桩1沿船舶上行航线两侧等距离布置,锚桩1的一端固定在河床的基岩上,保证桩体的稳定,另一端通过钢缆3与悬浮腔体5连接;所述悬浮腔体5为中空、密封、矩形状刚性体,表面镀有锌,防锈蚀,在悬浮腔体5的两侧设有腔体固定支座4,悬浮腔体5通过腔体固定支座4与钢缆3连接;所述悬浮腔体5上设有消能桩6。

所述锚桩1采用混凝土浇筑,承受平台产生的外力。

所述消能桩6为中空结构。

所述消能桩6呈梅花型布置在悬浮腔体5上,进一步消减表层流速。

当急流滩段较长时,可沿程适当增加悬浮腔体5的数量,若干个悬浮腔体5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增加整体稳定性。

所述钢缆3为系泊工程中的螺旋股式结构钢缆,在钢缆3的外侧设有高密度的聚乙烯外壳9进行保护,避免河水侵蚀。

所述锚桩1的一端设有固定支座2,钢缆3通过固定支座2与锚桩1连接。

所述钢缆3的两端设有钢缆夹具8。

进一步地,悬浮腔体5、消能桩6能明显改善表层水流流速,改善船舶的上行条件。

进一步地,采用悬浮式过水结构,既能削减上行航道的流速,达到整治目的,同时,也不恶化下游航道通航条件。

进一步地,悬浮腔体5、消能桩6采用中空结构,在腔体处于浮力稍大于自重情况下,只需固定好平台位置,就能减少不必要的水下支撑结构,达到节约材料、设置简单、方便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