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防护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7797发布日期:2019-07-13 08:14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应急防护笼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开挖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急防护笼。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发布,国家电网公司在阿坝州、甘孜州、西藏自治区等国家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的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和电网建设战斗也随之打响,我公司在这些贫困地区承担了川藏联网工程、藏中联网工程、马尔康送出工程,接下来还将参加阿坝州红源送出等工程项目建设,可以说在这些地区的电网建设任务会越来越多。由于这些地区环境植被特别脆弱,为减少对环境植被破坏,设计往往将输电线路工程基础设计成人工挖孔桩基础;但这些地区地质非常破碎,即便采取了护壁措施,基础开挖施工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基础开挖过程中异物坠落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现有技术设计了应急逃生装置,在专利CN207469258U中,发明人通过设置圆柱形的笼体和缓冲锥顶组装形成保护笼并在底部设置脚踏底板,在笼体的顶部和缓冲锥顶之间设置防护网,笼体的侧壁设置操作空隙,施工人员可以在笼体中对基坑的侧壁开展挖掘工作,但是这种逃生笼装置存在无法对底部进行挖深作业,而且顶部无法打开,对于挖出的弃土无法立即运出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应急防护笼不能对基坑底部进行挖深作业,而且不能由施工人员控制盖体开闭从而实现弃土的快速运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应急防护笼。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应急防护笼,包括笼体和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笼体的顶部铰接,所述笼体的底部为敞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为:笼体的底部为敞口结构,敞口结构始终与基坑底面接触,可以使用工具对基坑底部进行挖掘,而盖体与笼体铰接,可以沿着铰接点转动从而打开盖体,在需要搬移弃土时,可以打开盖体,将弃土运出笼体外。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应急防护笼,还包括开盖结构,所述开盖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盖体,所述开盖结构的操作端位于所述笼体内,这样可以实现在笼体内操作开盖结构,控制盖体的打开,方便施工人员根据挖坑情况将弃土快速运出基坑。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应急防护笼,所述开盖结构包括拉绳和设置在笼体与盖体铰接处同侧的位置高于盖体的滑轮,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盖体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绕在滑轮上并延伸至所述笼体中,施工人员在笼体中向下拉动拉绳,拉绳通过滑轮对盖体产生向上的拉力,从而开启盖体,这样施工人员可自行根据基坑内弃土的堆集情况打开盖体从而将弃土运出。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应急防护笼,所述滑轮设置在空心的支管的顶端,所述支管设置在所述笼体顶部外侧并位于所述盖体与所述笼体铰接处的同侧,所述支管与所述笼体的轴线平行,且其竖直高度高于所述盖体的高度,所述拉绳绕在所述滑轮上并穿过所述支管向下延伸至所述笼体中,支管一方面对滑轮起到支撑作用,通过设定支管的竖直高度可以保证滑轮的高度始终高于盖体,便于拉绳拉开盖体,另一方面,支管为空心管,拉绳绕过滑轮后垂直向下穿入所述支管,而支管是平行笼体设置,这样支管对拉绳起到定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应急防护笼,所述拉绳的位于笼体内的自由端设置把手组件,所述笼体内侧壁上设置固定件,所述把手组件可固定在固定件上,把手组件便于施工人员操作,且在弃土提升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设置把手组件的固定件可以将把手组件固定,保持盖体处于打开状态,当需要关闭时,将把手组件从固定件上取下,把手组件会在盖体重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盖体因为重力而沿着铰接点向下转动实现关闭。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应急防护笼,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支撑板、拉环、拉手、钢丝、钢丝绳卡头和挂环,所述钢丝绳依次穿过上下两个钢丝绳卡头,上方钢丝绳卡头上留有钢丝绳环成的挂环,用于连接拉绳,所述下方的钢丝绳卡头上采用螺栓连接相向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拉环和拉手,所述拉环位于拉手上方,拉环用于卡在固定件上以保持拉绳拉紧打开盖体,所述拉手用于手握便于向下拉的操作,当需要打开盖体时,手握在拉手上向下拉动拉绳,盖体受向上的力打开,当把手组件的拉环向下移动到固定件的位置时,将拉环卡在笼体侧壁的固定件上,此时,把手组件被卡紧,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施工人员的手可以放开做其它事情,而当需要关闭盖体的时候,向下拉动拉手,拉环向下运动直至超过固定件的下方时,向外移动拉环,此时,拉环从固定件中脱离出来,盖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铰接点转动关闭。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应急防护笼,所述盖体包括相互对称的两个半盖,两个半盖分别与所述笼体的顶部边沿铰接并分别连接一个开盖结构,两个半盖组合形成整个盖体,由于盖体设置为对称的两半组合式结构,相比拉开整个盖体,分别拉开两个盖体的力得以均分,节省了人力,另外在弃土框不太大的情况下,可以只打开半个盖体,让施工人员站在未打开的半个盖体下,这样既可以实现运输弃土,也可以防止运输弃土过程中不慎掉落异物砸伤施工人员。

本实用新型优选应急防护笼,两个半盖上均设置吊环,所述拉绳与吊环连接,吊环一方面便于固定拉绳,方便后期开盖操作,另一方面,所述吊环在盖体的运输过程中方便吊装。

本实用新型优选应急防护笼,两个半盖组合成穹顶结构,穹顶结构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应急防护笼,所述穹顶结构包括顶板、底板、多个经管和多个纬杆,所述纬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板和底板,所述经管沿同一轴线平行分布且连接在所述纬杆上,所述纬杆之间设置同时垂直连接多根经管的短撑板,这样经纬分布的结构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而所述短撑板一方面能够增加穹顶结构的密度,使其间隙更小,提高盖体的防护能力,另一方面,短撑板的两端未延伸与所述顶板和底板连接减小了用材,减轻了盖体的总重量。

本实用新型优选应急防护笼,所述笼体由多个纵向组件拼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优选应急防护笼,所述笼体包括上笼体和下笼体,所述上笼体和下笼体可拆卸连接。

由于变电施工地方偏远,为了便于运输,将笼体设计为多个拼接组件,只需要将各组件运输至现场,然后组装使用。

本实用新型优选应急防护笼,所述笼体包括竖向间隔排列的多个杆体,相邻杆体上通过横撑连接固定,这样有利于保证整个笼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压性能。

本实用新型优选应急防护笼,所述笼体的侧壁上设置储物柜,在施工人员进入到笼体中进行施工之前,将便携式氧气罐、矿泉水、手电筒、对讲机等应急物资放入笼体内的储物柜中,这样即使在发生基坑垮塌将应急逃生笼掩埋,也可以进行短期的生存,等待救援。

优选地,所述笼体材料和盖体材料均为铝合金,实现重量轻,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盖体与笼体铰接,且笼体底部为敞口结构,可以实现基坑深度方向的挖掘,并且铰接的盖体便于打开,方便将弃土运出基坑外。

2.本实用新型的盖体上设置开盖结构,且开盖结构的操作端位于笼体中,方便施工人员自己根据坑内的弃土情况自行打开盖体实现弃土的搬运。

3.本实用新型的盖体为对称的两半式结构,施工人员在笼体中通过操作穿过支管的与盖体连接的拉绳可以实现盖体的开闭,两半盖体使得开盖的力得以节省。

4.本实用新型的笼体和盖体均可拆分为多个组件,且安装和拆卸方便,利于远距离运输,满足偏远地区施工的使用。

5.本实用新型在笼体侧壁上设置储物柜,里面存放便携式氧气罐、矿泉水、手电筒、对讲机等应急物资,在基坑垮塌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基坑内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6.本实用新型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重量轻,强度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方向所示的把手组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开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盖体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笼体,10-上笼体,11-下笼体,100-杆体,101-横撑,2-盖体,20-顶板,21-底板,22-长撑板,23-经管,24-短撑板,25-吊环,200-半盖,3-支管,4-拉绳,5-把手组件,50-钢丝绳卡头,51-钢丝绳,52-拉环,53-拉手,54-支撑板,55-挂环,6-固定件,7-储物柜,8-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应急防护笼,包括笼体1和盖体2,所述盖体2与所述笼体1的顶部铰接,所述笼体1的底部为敞口结构。

所述笼体1包括竖向间隔排列的多个杆体100,相邻杆体100上通过横撑101连接固定,这样有利于保证整个笼体1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压性能。

所述笼体1的底部为敞口结构,敞口结构始终与基坑底面接触,可以使用工具对基坑底部进行挖掘,而盖体2与笼体1铰接,可以沿着铰接点转动从而打开盖体2,在需要搬移弃土时,可以打开盖体2,将弃土运出笼体1外。

应急防护笼还包括开盖结构,所述开盖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盖体2,所述开盖结构的操作端位于所述笼体1内,这样可以实现在笼体1内操作开盖结构,控制盖体2的打开,方便施工人员根据挖坑情况将弃土快速运出基坑。

所述开盖结构包括拉绳4和设置在笼体1与盖体2铰接处同侧的位置高于盖体2的滑轮8,所述滑轮8设置在空心的支管3的顶端,所述支管3设置在所述笼体1顶部外侧并位于所述盖体2与所述笼体1铰接处的同侧,所述支管3与所述笼体1的轴线平行,且其竖直高度高于所述盖体2的高度,所述拉绳4的一端与所述盖体2连接,所述拉绳4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8并穿过所述支管3向下延伸至所述笼体1中,施工人员在笼体1中向下拉动拉绳4,拉绳4通过滑轮8对盖体2产生向上的拉力,从而开启盖体2,这样施工人员可自行根据基坑内弃土的堆集情况打开盖体2从而将弃土运出,支管3一方面对滑轮8起到支撑作用,通过设定支管3的竖直高度可以保证滑轮8的高度始终高于盖体2,便于拉绳4拉开盖体2,另一方面,支管3为空心管,拉绳4绕过滑轮8后垂直向下穿入所述支管3,而支管3是平行笼体1设置,这样支管3对拉绳4起到定向作用。

所述拉绳4的位于笼体1内的自由端设置把手组件5,所述笼体1内侧壁上设置固定件6,所述把手组件5包括支撑板54、拉环52、拉手53、钢丝绳51、钢丝绳卡头50和挂环55,所述钢丝绳51依次固定在上下两个钢丝绳卡头50中,上方钢丝绳卡头50上留有钢丝绳51环成的挂环55,用于连接拉绳4,所述下方的钢丝绳卡头50上采用螺栓连接相向设置的支撑板54,所述支撑板54之间设置拉环52和拉手53,所述拉环52位于拉手53上方,拉环52用于卡在固定件6上以保持拉绳4拉紧打开盖体2,所述拉手53用于手握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当需要打开盖体2时,手握在拉手53上向下拉动拉绳4,盖体2受向上的力打开,当把手组件5的拉环52向下移动到固定件6的位置时,将拉环52卡在笼体1侧壁的固定件6上,此时,把手组件5被卡紧,盖体2处于打开状态,施工人员的手可以放开做其它事情,而当需要关闭盖体2的时候,向下拉动拉手53,拉环52向下运动直至超过固定件6的下方时,向外移动拉环52,此时,拉环52从固定件6中脱离出来,盖体2在重力作用下沿着铰接点转动关闭。

实施例2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盖体2包括相互对称的两个半盖200,两个半盖200组合成穹顶结构,两个半盖200分别与所述笼体1的顶部边沿铰接并分别连接一个开盖结构,两个半盖200组合形成整个盖体2,穹顶结构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由于盖体2设置为对称的两半组合式结构,相比拉开整个盖体2,分别拉开两个盖体2的力得以均分,节省了人力,另外在弃土框不太大的情况下,可以只打开半个盖体2,让施工人员站在未打开的半个盖体2下,这样既可以实现运输弃土,也可以防止运输弃土过程中不慎掉落异物砸伤施工人员。

所述穹顶结构包括顶板20、底板21、多个经管23和多个纬杆,所述纬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板20和底板21,所述经管23沿同一轴线平行分布且连接在所述纬杆上,所述纬杆之间设置同时垂直连接多根经管23的短撑板24,这样经纬分布的结构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而所述短撑板24一方面能够增加穹顶结构的密度,使其间隙更小,提高盖体2的防护能力,另一方面,短撑板24的两端未延伸与所述顶板20和底板21连接减小了用材,减轻了盖体2的总重量。

两个半盖200的顶板20上均设置吊环25,所述拉绳4与吊环25连接,吊环25一方面便于固定拉绳4,方便后期开盖操作,另一方面,所述吊环25在盖体2的运输过程中方便吊装。

所述笼体1的侧壁上设置储物柜7,在施工人员进入到笼体1中进行施工之前,将便携式氧气罐、矿泉水、手电筒、对讲机等应急物资放入笼体1内的储物柜7中,这样即使在发生基坑垮塌将应急逃生笼掩埋,也可以进行短期的生存,等待救援。

所述笼体1材料和盖体2材料均为铝合金,实现重量轻,强度高。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笼体1由上下两个各1米高的正八棱柱体的上笼体10和下笼体11连接而成,所述正八棱柱由4个组件拼装而成。

所述组件的相互连接采用螺栓螺母连接,所述上笼体10和下笼体11之间采用法兰盘和螺栓连接。

具体工作过程为:将两个半盖200、上笼体10的4个组件和下笼体11的4个组件以及储物柜7等其它配件运送到施工现场,在地面将防护笼的笼体1、储物柜7、穹顶组装好,并将相关连接螺栓及销钉拧紧到位;待基坑开挖和护壁制作达到2m深度时,利用弃土提升机将“应急逃生笼”整体吊起并放至基坑底板21上;打开穹顶,将“便携式氧气罐、矿泉水、手电筒、对讲机”等应急物资放入笼体1内的储物柜7,同时将基础开挖用的十字镐、铁锹放入坑内,关闭穹顶;开始基坑开挖工作,当弃土达到一定量时,打开穹顶,弃土提升机将箩筐放到坑底,将弃土装入箩筐,利用提升机将弃土提升至基坑外,然后关闭穹顶,继续进行基坑开挖;待基坑开挖完成后,利用弃土提升机将“应急逃生笼”提出坑外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下”、“竖直”“外侧”“顶”和“底”均以附图所示的方位为准。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