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防渗控裂韧性混凝土的铁路转辙机基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7790发布日期:2019-07-13 08:1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防渗控裂韧性混凝土的铁路转辙机基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防渗控裂韧性混凝土的铁路转辙机基坑。



背景技术:

目前高速铁路道岔转换工作依靠电液转辙机完成,转辙机基坑的排水问题,一直是困扰铁路建设和运营的重难点问题。转辙机坑内积水若不能及时排出,当积水到达一定深度时,会进入转辙机,引起转辙机内部电路短路,轻则造成转辙机烧坏报废,重则导致铁路停运、火灾等重大安全性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防渗控裂韧性混凝土的铁路转辙机基坑,能够及时排除转辙机基坑内的积水,避免转辙机故障。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防渗控裂韧性混凝土的铁路转辙机基坑,包括道床以及所述道床一侧的基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地面低于所述道床上端面,所述基坑内靠近所述道床一侧设有转辙机,所述道床上设有两个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延伸至所述基坑上侧,所述转辙机固定在所述定位板上,所述基坑侧部设有排水坑,所述基坑与所述排水坑通过槽道连通,所述排水坑的底面低于所述基坑底面。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定位板一侧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与所述基坑底面垂直,所述立柱上设有控制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定位板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道床上,所述第二固定部螺栓固定在所述基坑底部,所述连接部表面与所述道床侧壁相抵。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基坑底面由靠近所述转辙机一侧向相对侧逐渐向下倾斜。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排水坑侧部包括挡块,所述挡块内部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两侧设有渗水混凝土部,所述渗水混凝土部嵌在所述挡块上。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排水坑一侧设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抽水端位于所述排水坑内。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基坑为防渗控裂韧性混凝土制成。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转辙机架空设置,避免积水对转辙机的影响;基坑内的积水流入排水坑内,可通过抽水泵抽出,残留的水通过渗水混凝土部渗透至外部土壤内,可解决抽水泵抽不净水或失灵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排水坑的剖视图;

图3是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如下:

1.道床,2.基坑,3.转辙机,4.定位板,41.第一固定部,42.第二固定部,43.连接部,5.排水坑,51.槽道,52.挡块,521.储水腔,522.渗水混凝土部,6.立柱,7.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基于防渗控裂韧性混凝土的铁路转辙机基坑,包括道床1以及道床1一侧的基坑2,基坑2地面低于道床1上端面,基坑2内靠近道床1一侧设有转辙机3,道床1上设有两个定位板4,定位板4延伸至基坑2上侧,转辙机3固定在定位板4上,转辙机3架空设置,避免积水对转辙机3的影响。基坑2侧部设有排水坑5,基坑2与排水坑5通过槽道51连通,排水坑5的底面低于基坑2底面。基坑2内的积水流入排水坑5内,避免在基坑2内积存。定位板4一侧设有立柱6,立柱6与基坑2底面垂直,立柱6上设有控制器7,控制转辙机3的工作运行。基坑5为防渗控裂韧性混凝土制成,内部可掺入纤维材料以保证其韧性,延长使用寿命。

定位板4包括第一固定部41、第二固定部42和连接部43,第一固定部41固定在道床1上,第二固定部42螺栓固定在基坑2底部,连接部43表面与道床1侧壁相抵。连接部43与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垂直,为钢板冲压而成,连接部43与道床1相抵,强度高,减小铁轨振动对转辙机3的影响。

基坑2底面由靠近转辙机3一侧向相对侧逐渐向下倾斜,便于积水流动。排水坑5侧部包括挡块52,挡块52环绕排水坑5设置,挡块52内部设有储水腔521,储水腔521两侧设有渗水混凝土部522,渗水混凝土部522嵌在挡块52上。排水坑5一侧设有抽水泵,抽水泵的抽水端位于排水坑5内。基坑2内的积水流入排水坑5内,可通过抽水泵抽出,残留的水通过渗水混凝土部522渗透至外部土壤内,可弥补抽水泵抽不净水或失灵的问题。储水腔521为挡块52内部的筒形腔体,可储存排水坑5内渗入的水。渗水混凝土部522由排水坑5内部向外一侧逐渐向下倾斜设置。

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