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引坡结构的管道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2760发布日期:2019-09-06 20:3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引坡结构的管道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引坡结构的管道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河湖库塘清淤,河湖库塘清淤也是“五水共治”的重要任务,在以往的清淤排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排泥管道漏泥、淤积、堵塞、排泥距短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清淤排泥的施工效率及清淤区周边的生态环境。目前主要是通过在河道淤泥外边一侧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使河水归槽,用土方堆在槽边形成土埂使少量的河水通过水槽排水。其次在疏掏时分别自上而下或自下向上依次清理,先进行河道中央的淤泥挖掘,淤泥经过挖掘机多次倒运至河道两侧。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缺陷:不适合中大型河道、湖泊的淤泥运输处理,运输过程中易导致二次污染,对周边环境及居民影响大,施工灵活度小。排泥管穿越公路时,以往采用破土深埋管道,施工时,先破土开挖一条深槽,槽底泥土进行平整后,将钢管埋入深槽,再由渣土进行回填覆盖,表层再浇筑一层细砼进行保护埋管。这种方式需破土挖沟,开挖时易造成埋地电缆、电信、生产工艺管道等地下设施损坏,可能会引发装置停工、电缆短路和断路、触电、介质泄漏等事故;在交通道路上破土作业时,可能会引发坠落伤害事故,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带引坡结构的管道输送系统,能避免污泥运输造成二次污染,减少了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构简单,施工结束后易恢复,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引坡结构的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浮管、潜管和岸管组配而成,所述的浮管一端连接挖泥船,另一端通过橡胶软管连接潜管,所述的潜管连接接端点站,所述的端点站通过管道连接岸管,所述的岸管铺设入淤泥干化场初沉池内或者排泥场内;所述的潜管由多个钢管和橡胶软管对接组成,所述的端点站配备水泵、压缩气泵和闸阀,所述的浮管上均匀设置浮筒,所述的浮管铺设呈流线型弯曲,所述的浮管每隔一段抛小锚定位,所述的岸管设置在一个引坡结构下方,所述的引坡结构包括钢架支撑结构,所述的钢架支撑结构上设置左右两段钢板引坡,所述两段钢板引坡的接合端的下部形成空槽,所述的空槽内埋设岸管。

所述的潜管中每三个钢管对接组成一段潜管,一段潜管与另一段潜管之间通过橡胶软管连接。

所述的钢管和钢管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所述潜管底部安装定位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柱,所述的定位柱插入河底。

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套装在钢管上的抱箍,所述的抱箍下部设置定位柱。

所述的潜管外部套置隔音罩。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中大型河道、湖泊等长距离清淤管道排泥施工。不存在汽车二次转运,避免运输造成的二次污染。相对于汽车运输而言,提高了运输效率,避免了对沿线的破坏,减少道路养护费用。消除了车辆频繁运输往来带来的安全隐患,缓解了交通压力。避免了造成沿途噪音、扬尘等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浮管和潜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潜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岸管的铺设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带引坡结构的管道输送系统,由浮管1、潜管4和岸管8组配而成,浮管一端连接挖泥船,另一端通过橡胶软管3连接潜管,所述的潜管连接接端点站2,所述的端点站通过管道连接岸管8,所述的潜管由多个钢管6和橡胶软管5对接组成,所述的端点站配备水泵、压缩气泵和闸阀,所述的浮管上均匀设置浮筒。所述的浮管铺设呈流线型弯曲,所述的浮管每隔一段抛小锚定位,所述的岸管设置在一个引坡结构下方,所述的引坡结构包括钢架支撑结构,所述的钢架支撑结构9上设置左右两段钢板引坡10,所述两段钢板引坡的接合端的下部形成空槽,所述的空槽内埋设岸管。

潜管中每三个钢管对接组成一段潜管,一段潜管与另一段潜管之间通过橡胶软管连接。钢管和钢管之间通过法兰7连接。岸管铺设在泥土下,岸管上部铺设渣土层9,所述的渣土层的表面铺设一层细砼10。潜管底部安装定位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柱,所述的定位柱插入河底。定位机构包括套装在钢管上的抱箍,所述的抱箍下部设置定位柱。潜管外部套置隔音罩。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整个排泥管道组成:挖泥船-浮管-端点站-长距离潜管(超过基本排距设接力泵船)-端点站-岸管-淤泥干化场出泥口(排泥场出泥口)。

绞吸式挖泥船尾后连接200m左右长的水上浮管,以用于挖泥船施工移动所需,其后充分利用湖荡至机械脱水干化场、排泥场的河道走向连接水下潜管,水下潜管一直延伸至与淤泥机械脱水干化场或者距排泥场最近的河岸边相连岸管,再由岸管铺设入淤泥干化场初沉池内或者排泥场内。

(1)水上浮管铺设方法

在挖泥船尾后连接200m的水上浮管,浮管铺设线路近似流线型弯曲,并跟随挖泥船清淤作业在施工区水域上移动。浮管前后分别连接挖泥船和水下潜管,并采用橡胶管柔性连接。因浮管要承受风浪及排泥时的冲击力等影响,故管段间的法兰连接必须十分牢固可靠,同时严格控制浮管摆幅和线路顺畅,每隔一段距离双向抛小锚定位,防止风速造成管线大幅度摆动,影响正常施工生产。

(2)水下潜管铺设方法

水下潜管铺设前,预先对铺设线路进行水深测量,掌握水下地形情况,保证潜管下沉后基本平坦。潜管铺设时,预先在临时码头连接管线,每隔3根排泥钢管配一节橡胶管柔性连接,并将管线一端采用定制钢板及橡胶垫圈封堵,连接成100m一段,采用工作船拖带入水、牵引半潜行,管线基本至预定方位后,连接两端端点站,端点站配备水泵和压缩气泵及相应闸阀件,通过向潜管内注水、呼吸阀排气实现管线下潜,下潜后呈柔性紧贴河床。

(3)岸管铺设方法

岸管由汽车陆路运输至施工现场,沿岸管路线按各段的管道需求量沿途堆放。岸管采用法兰加橡胶垫圈、螺栓连接,之后采用双胶轮车运输至各个施工点采用人工挑抬连接施工,一直延伸至淤泥干化场内,铺设中尽量平坦顺直,避免死弯。

架设引坡时,根据道路宽度预先指定排泥管道两侧钢梁结构引坡,待排泥管道在道路上铺设后,及时将制定的钢架引坡安装固定在排泥管道两侧,以保证道路正常通行。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