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物应力解除法纠倾的沉降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42355发布日期:2019-05-11 00:45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建筑物应力解除法纠倾的沉降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纠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建筑物应力解除法纠倾的沉降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建筑物纠倾方法包括建筑物应力解除法纠倾,其通过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地基中竖向(或有一定倾角)钻孔,按计划有次序的清理孔内泥土,逐步降低、甚至解除一定深度内的部分地基土的侧向应力,改变地基特定范围中的边界平衡条件,引起该范围的地基应力重分布,在降低桩基侧摩阻力的同时,迫使地基土承担的荷载转移至桩顶,从而引发桩基沉降,使地基、基础与结构协同变形迫降,直至满足建筑物纠倾的要求。

然而现有的基于建筑物应力解除法纠倾的沉降控制方法,在施工过程中目标建筑物的沉降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安全隐患大,复杂实现难度大,纠倾效果不好,不仅易导致目标建筑物遭到破坏,同时也易导致施工人员遭到伤害,且经常因基础受到较大的不平衡的支撑应力而发生变形导致目标建筑物的墙体出现开裂现象,同时也经常发生矫枉过正的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建筑物应力解除法纠倾的沉降控制方法,其使得目标建筑物的沉降得到有效的控制,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纠倾效果较好,不仅可防止目标建筑物遭到破坏,同时也可防止施工人员遭到伤害,巧妙的利用原有的地基对目标建筑物的基础的底部两侧进行支撑,可以防止因基础受到较大的不平衡的支撑应力而发生变形导致目标建筑物的墙体出现开裂现象,利用水平沉降孔因受到目标建筑物和基础的下压应力会变形的性质,同时在水平沉降孔的内部安插支撑杆,完美的解决了因水平沉降孔过度变形而导致发生矫枉过正的不良现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建筑物应力解除法纠倾的沉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在待纠倾的目标建筑物的周围搭建防护装置,利用所述防护装置将所述目标建筑物进行固定;

步骤二、在所述防护装置搭建完毕以后,在所述目标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地面上均匀开挖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至少开挖一个,且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目标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居中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凹槽至少开挖两个,且所述第二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与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基础的外侧面相连通;

步骤三、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将所述基础底部的土方掏空用于安装升降装置,在安装所述升降装置之前在所述基础底部的掏空处钻出水平沉降孔,并在所述水平沉降孔的内部插入支撑杆,然后将所述升降装置安装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基础底部的掏空处;

步骤四、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位于所述基础的底部也钻出水平沉降孔,在所述水平沉降孔的内部也插入支撑杆;

步骤五、缓慢松开所述防护装置对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固定,缓慢调节所述升降装置下降,且所述升降装置下降的高度分三次调节,第一次下降的高度为目标下降高度的八分之四,第二次下降的高度为目标下降高度的八分之三,第三次下降的高度为目标下降高度的八分之一;

步骤六、将所述升降装置拆除,然后利用土方将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以及安装所述升降装置的掏空处填实,再将所述防护装置拆除即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挖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前优先搭建防护装置可有效避免在开挖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过程中目标建筑物发生坍塌的现象,同时可有效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相比较传统的基于建筑物应力解除法纠倾的沉降控制方法更加安全可靠,本方法不仅可防止目标建筑物遭到破坏,同时也可防止施工人员遭到伤害,其次本方法从目标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开挖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同时先在目标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居中的位置处开挖第一凹槽,并在安装升降装置完毕之后开挖第二凹槽,巧妙的利用原有的地基对目标建筑物的基础的底部两侧进行支撑,可以防止因基础受到较大的不平衡的支撑应力而发生变形导致目标建筑物的墙体出现开裂现象,另外,本方法利用水平沉降孔因受到目标建筑物和基础的下压应力会变形的性质,同时在水平沉降孔的内部安插支撑杆,完美的解决了因水平沉降孔过度变形而导致发生矫枉过正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得本方法对建筑物在纠倾过程中的沉降控制比较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沉降孔的直径为所述目标下降高度的两倍,所述支撑杆为圆柱型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的直径与所述目标下降高度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水平沉降孔顶壁向下的变形距离更容易满足设定的目标下降高度,此外,支撑杆的直径与所述目标下降高度相等可防止水平沉降孔过度变形而导致发生矫枉过正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得本方法对建筑物的纠倾效果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竖直埋设在所述地面上的至少两个立柱以及通过两端均带有外螺纹的连接杆配合螺帽固定安装在所述目标建筑物外部的两个固定板,至少两个所述立柱均位于所述目标建筑物沉降较大的一侧,两个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目标建筑物的侧面上均固定安装有若干固定套,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套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圆环,所述圆环的环面上焊接有拉杆,所述拉杆远离所述圆环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柱的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护装置便于安装便于调节,尤为重要的是防护装置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在目标建筑物上打孔,不会对目标建筑物造成破坏,从而使得方法在对建筑物的纠倾过程中不会对建筑物造成破坏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底端均浇筑有混凝土圆柱型桩,所述混凝土圆柱型桩均埋设在所述地面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立柱安装的更加牢固稳定,可防止立柱发生倾倒的现象,从而增强防护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装置的搭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两个所述固定板贴合在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前后两侧面上,将连接杆配合螺帽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板的两端部;

步骤b、将所述拉杆远离所述圆环的一端活动插入所述立柱的上端内部,并将所述拉杆带动所述圆环与所述固定套抵紧,然后利用螺栓将拉杆与立柱锁定即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护装置搭建比较方便,不会对目标建筑物造成破坏,且有效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目标建筑物发生坍塌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装置的松开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c、将所述螺栓采用扳手缓慢拧松,直至拉杆远离所述圆环的一端在所述立柱的上端内部能够自由移动即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防护装置过度对目标建筑物的束缚,可有避免降低目标建筑物和基础对水平沉降孔的下压应力,可防止影响本方法对建筑物的纠倾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装置的拆除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d、将所述螺栓采用扳手缓慢拧松,再将立柱拆除;

步骤e、托住固定板,将螺帽利用扳手拆掉,再将连接杆抽出,再将固定板取下即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固定板从高处坠落砸伤施工人员,同时可防止固定板不慎坠落刮花目标建筑物的外墙面,从而使得本方法安全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板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部的千斤顶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千斤顶伸缩端端部的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千斤顶下陷,同时可增大千斤顶伸缩端与基础底部的受力面积,从而使得千斤顶的伸缩端对基础底部支撑力更加均匀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的安装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f、将千斤顶竖直焊接在所述底板的上部中心位置处,将支撑板铰接在所述千斤顶的伸缩端端部;

步骤g、将底板放置在所述基础的底部掏空处,然后调节千斤顶,使得支撑板顶紧所述基础的底部即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防止在千斤顶的伸缩端在下降的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衡导致千斤顶倾斜,从而使得目标建筑物的沉降得到有效的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的拆除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h、调节所述千斤顶的伸缩端进行收缩,直至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脱离所述基础的底部即可将所述升降装置拆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升降装置便于拆除,且在升降装置拆除后不易影响对目标建筑物的纠倾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有效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目标建筑物发生坍塌的现象,同时可有效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相比较传统的基于建筑物应力解除法纠倾的沉降控制方法更加安全可靠;

2、本发明,巧妙的利用原有的地基对目标建筑物的基础的底部两侧进行支撑,可以防止因基础受到较大的不平衡的支撑应力而发生变形导致目标建筑物的墙体出现开裂现象;

3、本发明,利用水平沉降孔因受到目标建筑物和基础的下压应力会变形的性质,同时在水平沉降孔的内部安插支撑杆,完美的解决了因水平沉降孔过度变形而导致发生矫枉过正的不良现象;

4、本发明,使得目标建筑物的沉降得到有效的控制,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纠倾效果较好,不仅可防止目标建筑物遭到破坏,同时也可防止施工人员遭到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施工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施工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施工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拆除升降装置后的施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面;2、目标建筑物;3、基础;4、防护装置;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升降装置;8、水平沉降孔;9、支撑杆;10、混凝土圆柱型桩;11、立柱;12、固定板;13、连接杆;14、固定套;15、圆环;16、拉杆;17、螺栓;18、千斤顶;19、支撑板;20、底板;21、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基于建筑物应力解除法纠倾的沉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在待纠倾的目标建筑物2的周围搭建防护装置4,利用所述防护装置4将所述目标建筑物2进行固定;

步骤二、在所述防护装置4搭建完毕以后,在所述目标建筑物2沉降较小一侧的地面1上均匀开挖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5至少开挖一个,且所述第一凹槽5位于所述目标建筑物2沉降较小一侧居中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凹槽6至少开挖两个,且所述第二凹槽6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凹槽5的两侧,所述第一凹槽5和所述第二凹槽6均与所述目标建筑物2的基础3的外侧面相连通;

步骤三、从所述第一凹槽5的内部将所述基础3底部的土方掏空用于安装升降装置7,在安装所述升降装置7之前在所述基础3底部的掏空处钻出水平沉降孔8,并在所述水平沉降孔8的内部插入支撑杆9,然后将所述升降装置7安装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基础3底部的掏空处;

步骤四、在所述第二凹槽6的内壁上位于所述基础3的底部也钻出水平沉降孔8,在所述水平沉降孔8的内部也插入支撑杆9;

步骤五、缓慢松开所述防护装置4对所述目标建筑物2的固定,缓慢调节所述升降装置7下降,且所述升降装置7下降的高度分三次调节,第一次下降的高度为目标下降高度的八分之四,第二次下降的高度为目标下降高度的八分之三,第三次下降的高度为目标下降高度的八分之一;

步骤六、将所述升降装置7拆除,然后利用土方将所述第一凹槽5和所述第二凹槽6以及安装所述升降装置7的掏空处填实,再将所述防护装置4拆除即可。

所述水平沉降孔8的延伸长度为目标建筑物2的平行水平沉降孔8方向的宽度的二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挖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之前优先搭建防护装置4可有效避免在开挖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的过程中目标建筑物2发生坍塌的现象,同时可有效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相比较传统的基于建筑物应力解除法纠倾的沉降控制方法更加安全可靠,本方法不仅可防止目标建筑物2遭到破坏,同时也可防止施工人员遭到伤害,其次本方法从目标建筑物2沉降较小一侧的开挖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同时先在目标建筑物2沉降较小一侧居中的位置处开挖第一凹槽5,并在安装升降装置7完毕之后开挖第二凹槽6,巧妙的利用原有的地基对目标建筑物2的基础3的底部两侧进行支撑,可以防止因基础3受到较大的不平衡的支撑应力而发生变形导致目标建筑物2的墙体出现开裂现象,另外,本方法利用水平沉降孔8因受到目标建筑物2和基础3的下压应力会变形的性质,同时在水平沉降孔8的内部安插支撑杆9,完美的解决了因水平沉降孔8过度变形而导致发生矫枉过正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得本方法对建筑物在纠倾过程中的沉降控制比较稳定。

较佳地,所述水平沉降孔8的直径为所述目标下降高度的两倍,所述支撑杆9为圆柱型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9的直径与所述目标下降高度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水平沉降孔8顶壁向下的变形距离更容易满足设定的目标下降高度,此外,支撑杆9的直径与所述目标下降高度相等可防止水平沉降孔8过度变形而导致发生矫枉过正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得本方法对建筑物的纠倾效果较好。

较佳地,所述防护装置4包括竖直埋设在所述地面1上的至少两个立柱11以及通过两端均带有外螺纹的连接杆13配合螺帽21固定安装在所述目标建筑物2外部的两个固定板12,至少两个所述立柱11均位于所述目标建筑物2沉降较大的一侧,两个所述固定板12远离所述目标建筑物2的侧面上均固定安装有若干固定套14,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套1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圆环15,所述圆环15的环面上焊接有拉杆16,所述拉杆16远离所述圆环15的一端通过螺栓17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柱11的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护装置4便于安装便于调节,尤为重要的是防护装置4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在目标建筑物2上打孔,不会对目标建筑物2造成破坏,从而使得方法在对建筑物的纠倾过程中不会对建筑物造成破坏的现象。

较佳地,所述立柱11的底端均浇筑有混凝土圆柱型桩10,所述混凝土圆柱型桩10均埋设在所述地面1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立柱11安装的更加牢固稳定,可防止立柱11发生倾倒的现象,从而增强防护装置4的结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防护装置4的搭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两个所述固定板12贴合在所述目标建筑物2的前后两侧面上,将连接杆13配合螺帽21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板12的两端部;

步骤b、将所述拉杆16远离所述圆环15的一端活动插入所述立柱11的上端内部,并将所述拉杆16带动所述圆环15与所述固定套14抵紧,然后利用螺栓17将拉杆16与立柱11锁定即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护装置4搭建比较方便,不会对目标建筑物2造成破坏,且有效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目标建筑物2发生坍塌的现象。

较佳地,所述防护装置4的松开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c、将所述螺栓17采用扳手缓慢拧松,直至拉杆16远离所述圆环15的一端在所述立柱11的上端内部能够自由移动即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防护装置4过度对目标建筑物2的束缚,可有避免降低目标建筑物2和基础3对水平沉降孔8的下压应力,可防止影响本方法对建筑物的纠倾效果。

较佳地,所述防护装置4的拆除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d、将所述螺栓17采用扳手缓慢拧松,再将立柱11拆除;

步骤e、托住固定板12,将螺帽21利用扳手拆掉,再将连接杆13抽出,再将固定板12取下即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固定板12从高处坠落砸伤施工人员,同时可防止固定板12不慎坠落刮花目标建筑物2的外墙面,从而使得本方法安全可靠。

较佳地,所述升降装置7包括底板20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20上部的千斤顶18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千斤顶18伸缩端端部的支撑板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千斤顶18下陷,同时可增大千斤顶18伸缩端与基础3底部的受力面积,从而使得千斤顶18的伸缩端对基础3底部支撑力更加均匀稳定。

较佳地,所述升降装置7的安装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f、将千斤顶18竖直焊接在所述底板20的上部中心位置处,将支撑板19铰接在所述千斤顶18的伸缩端端部;

步骤g、将底板20放置在所述基础3的底部掏空处,然后调节千斤顶18,使得支撑板19顶紧所述基础3的底部即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防止在千斤顶18的伸缩端在下降的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衡导致千斤顶18倾斜,从而使得目标建筑物2的沉降得到有效的控制。

较佳地,所述升降装置7的拆除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h、调节所述千斤顶18的伸缩端进行收缩,直至所述支撑板19的上表面脱离所述基础3的底部即可将所述升降装置7拆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升降装置7便于拆除,且在升降装置7拆除后不易影响对目标建筑物2的纠倾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待纠倾的目标建筑物2的规格大小开挖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的数量,同时可在目标建筑物2的前后两侧埋设立柱11,以保证目标建筑物2在纠倾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坍塌的不良现象,同时立柱11的数量也依据实际待纠倾的目标建筑物2的规格大小进行确定,且立柱11的数量与实际待纠倾的目标建筑物2的规格大小成正比关系。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有效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目标建筑物2发生坍塌的现象,同时可有效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相比较传统的基于建筑物应力解除法纠倾的沉降控制方法更加安全可靠;巧妙的利用原有的地基对目标建筑物2的基础3的底部两侧进行支撑,可以防止因基础3受到较大的不平衡的支撑应力而发生变形导致目标建筑物2的墙体出现开裂现象;利用水平沉降孔8因受到目标建筑物2和基础3的下压应力会变形的性质,同时在水平沉降孔8的内部安插支撑杆9,完美的解决了因水平沉降孔8过度变形而导致发生矫枉过正的不良现象;使得目标建筑物2的沉降得到有效的控制,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纠倾效果较好,不仅可防止目标建筑物2遭到破坏,同时也可防止施工人员遭到伤害。

本发明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