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人工挖孔桩自动出渣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62649发布日期:2019-06-11 22:58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人工挖孔桩自动出渣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施工出渣领域,特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人工挖孔桩自动出渣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人工挖孔桩出渣时,装渣桶需对准孔桩中心,装满起吊时下面的人需扶稳装渣桶,否则在提升过程中会左右摆动,碰撞护壁而发生危险。提升用的卷扬机需固定牢固,控制升降的倒顺开关或是行程开关需安放在孔口处,使操作人员能够直视孔内,否则极易出现操作失误。吊钩需设置防脱钩装置,否则翻桶、脱钩、超载、混载等严重事故时常发生。其安全风险大,且其效率低,浪费劳动力,易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人工挖孔桩自动出渣装置及使用方法。本装置具有激光定位器,能准确的量测孔底区域,反馈到移动终端控制器并控制伸缩杆件快速调整吊桶位置;当重量感应器感应到吊桶超重时,会传送信号到移动终端报警器;当吊桶通过运输轨道传送到弃渣位,会通过获取位置信息,根据bim模型运行,使吊桶下部开口,快速出渣;当出渣达到一定重量时,地磅会发送信号,并联系运渣设备进行处理。本发明的装置能极大的提高出渣的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人工挖孔桩自动出渣装置,包括控制系统、伸缩杆件、运输轨道、吊桶、支架以及地磅;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包括信号接收器、激光定位器、移动终端控制器、报警器、重量感应器;重量感应器设置在伸缩杆件与吊桶之间,重量感应器信号通过信号接收器输出到移动终端控制器进行预警,伸缩杆件上部与控制系统连接,伸缩杆件下部与吊桶连接;运输轨道连接控制系统与伸缩杆件;吊桶上方有固定装置且桶底部可自动开口,运输轨道设置在支架上,地磅设置在支架一侧,吊桶与伸缩杆件之间通过重量感应器进行硬连接。。

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人工挖孔桩自动出渣装置,其特征在于:重量感应器能发射信号。

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人工挖孔桩自动出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还包括激光定位器,激光定位器量测孔底区域并发射信号,通过信号接收器输出到移动终端控制器进行预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人工挖孔桩自动出渣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出渣装置参数化模块进行基于bim技术的出渣装置参数化建立,通过多次模拟,获取运行数据信息,将信息传入数据库中,通过参数化运转,选取最优模型;出渣装置参数化模块结合模拟需求,建立全参数驱动的出渣装置模型,出渣装置伸缩杆件长度及运行轨道能自由变化,并创建出渣装置伸缩杆件参数,运输轨道参数;

步骤2,伸缩杆件的运转过程:激光定位器进行距离测定,传送信息到bim模型进行参数化控制伸缩杆件的长度,从而使吊桶达到最佳摆放位置;

步骤3,吊桶的安全设置:吊桶与伸缩杆件之间进行硬连接,防止吊桶在运输过程中进行晃动;

步骤4,运输过程:重量感应器测量吊桶渣土重量,当达到设定重量时,传输信息给bim模型进行参数化控制其运输;当超过设定重量时,发射信息到移动终端控制器,对其进行预警处理;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保持吊桶处于平稳状态,待到弃渣位时,激光定位器自动感应,并传输信息到bim模型,进行参数化控制吊桶底部开口出渣;待出渣完全后,控制吊桶底部自动闭合;

步骤5,地磅运行功能:地磅置于弃渣位,当渣土达到设定重量时,地磅会发射信息到移动终端控制器,提示运输渣土设备进行清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大大提高了出渣的效率,由于此设备为自动化,运输轨道固定,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和提高了安全性能,推动了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进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运输轨道支架处侧面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bim技术的人工挖孔桩自动出渣装置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控制系统1、伸缩杆件2、运输轨道3、吊桶4、地磅5、支架6。

具体实施方式

名词解释: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基于bim技术的人工挖孔桩自动出渣装置,其利用bim技术模拟运转过程,通过多次模拟,选择最优模型应用于人工挖孔桩出渣装置的常规运行,再通过信息反馈进行实时调整,其中包括控制系统1、伸缩杆件2、运输轨道3、吊桶4、支架6以及地磅5;控制系统1包括信号接收器、激光定位器、移动终端控制器、报警器、重量感应器。重量感应器设置在伸缩杆件2与吊桶4之间。本发明的激光定位器、重量感应器最好均能发射信号,通过信号接收器输出到移动终端控制器进行预警,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控制器和报警器可设置在操作室,或设置由操作人员手持。

伸缩杆件2上部与控制系统1连接,伸缩杆件2下部与吊桶4连接;运输轨道3连接控制系统1与伸缩杆件2;吊桶4上方有固定装置且桶底部可自动开口,运输轨道3设置在支架6上,地磅5设置在支架6一侧。本装置具有激光定位器,能准确的量测孔底区域并发射信号,通过信号接收器输出到移动终端控制器进行预警,并实时控制伸缩杆件2快速调整吊桶4位置;当重量感应器感应到吊桶4超重时,会传送信号,通过信号接收器输出到移动终端报警器,进行实时预警;当吊桶4通过运输轨道3传送到弃渣位,会通过bim技术获取位置信息,根据bim模型运行,使吊桶下部开口,快速出渣;当出渣达到一定重量时,地磅5会发送信号,并联系运渣设备进行处理;本装置通过bim技术进行控制,大大提高了出渣的效率,由于此设备为自动化,运输轨道固定,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和提高了安全性能,推动了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进程。

本发明的控制系统1与bim技术进行结合,通过获取人工挖孔桩出渣装置的运行数据,判断在该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超重、位置错误信息,再利用bim技术模拟运转过程,通过多次模拟,选择最优模型应用于人工挖孔桩出渣装置的常规运行,再通过信息反馈对控制系统进行实时调整,,整个过程均自动进行。

本发明的运输轨道3与伸缩杆件2连接,伸缩杆件2与吊桶4进行连接,并能能发射信号,通过信号接收器输出到控制系统进行实时反馈调整,由bim技术建立的最优模型运行此装置,将整个出渣过程流程化。

本发明的伸缩杆件2由不同粗细的杆件液压伸缩,且可通过bim技术控制其伸缩长度。

本发明的吊桶4与伸缩杆件2之间通过重量感应器进行硬连接,且吊桶4可与伸缩杆件2进行自由拆分。

本发明的吊桶4底部可通过bim技术控制其开口及闭合。

本发明的重量感应器可传输信息给报警器,报警器可传输信息到数据库。

本发明的地磅5置于弃渣位,能传输信息到数据库,通过bim技术控制自动排渣。

本发明的装置通过激光定位器确定吊桶4位置,再通过重量感应器判断是否超重,当超重后,发射信号到移动终端控制器,并由报警器发出警告。

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人工挖孔桩自动出渣装置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

步骤1,出渣装置参数化模块进行基于bim技术的出渣装置参数化建立,通过多次模拟,获取运行数据信息,将信息传入数据库中,通过参数化运转,选取最优模型;出渣装置参数化模块结合模拟需求,建立全参数驱动的出渣装置模型,出渣装置伸缩杆件长度及运行轨道能自由变化,并创建出渣装置伸缩杆件参数,运输轨道参数。

步骤2,伸缩杆件的运转过程:人工挖孔桩自动出渣装置控制系统内的激光定位器会根据具体孔底情况进行距离测定,进而传送信息到bim模型进行参数化控制伸缩杆件的长度,从而使吊桶达到最佳摆放位置。

步骤3,吊桶的安全设置:吊桶与伸缩杆件之间进行硬连接,能防止吊桶在运输过程中进行晃动,有效避免撞壁以及掉渣问题,从而保护施工正常以及工人安全。

步骤4,运输过程:人工挖孔桩自动出渣装置控制系统内的重量感应器能测得吊桶内渣土重量,当达到一定重量时,会传输信息给bim模型进行参数化控制其运输;当超过一定重量时,会发射信息到移动终端控制器,对其进行预警处理;在整个运输过程中,能保持吊桶处于平稳状态,待到弃渣位时,激光定位器能自动感应,并传输信息到bim模型,进行参数化控制吊桶底部开口出渣;待出渣完全后,能控制吊桶底部自动闭合。

步骤5,地磅运行功能:地磅置于弃渣位,当渣土达到一定重量时,地磅会发射信息到移动终端控制器,提示运输渣土设备进行清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