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65628发布日期:2019-07-03 03:23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一些基础处理需要抗浮锚杆。而在抗浮锚杆施工过程中,一些特殊场地不具备机械进场条件而需要人工弯曲抗浮锚杆,而地面以上直锚段长度的控制往往需要人工量取,不仅费时费力,并且还达不到精度要求,所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思考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使用时套筒套于抗浮锚杆钢筋上,使用插销将两半套筒合拢,使套筒垂直于地面,在人工弯曲抗浮锚杆时,可保护直锚段不弯曲,能够更加精确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长度,此装置优势在于体积小,便于搬运,适用于一些抗浮锚杆施工场地不具备机械进场而需要人工作业的区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包括:确定预留的抗浮锚杆,根据设计的长度参数,预制可分离式弯制套筒,将所可分离式弯制套筒套装在抗浮锚杆外,通过弯曲工具进行人工手工弯制,待抗浮锚杆弯制符合要求后分离并拆除分离式弯制套筒,完成浮锚杆的人工弯制。

本发明的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所述可分离式弯制套筒包括:第一半瓦和第二半瓦,所述第一半瓦和第二半瓦拼合成中空的柱状结构。

本发明的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所述第一半瓦和第二半瓦中部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呈管状结构,并上下对齐。

本发明的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所述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内插入有插销。

本发明的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所述第一半瓦和第二半瓦底部分别套装有放置座。

本发明的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所述可分离式弯制套筒的材质为钢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使用时套筒套于抗浮锚杆钢筋上,使用插销将两半套筒合拢,使套筒垂直于地面,在人工弯曲抗浮锚杆时,可保护直锚段不弯曲,能够更加精确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长度,此装置优势在于体积小,便于搬运,适用于一些抗浮锚杆施工场地不具备机械进场而需要人工作业的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的可分离式弯制套筒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的可分离式弯制套筒分离示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的弯曲工具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3为本发明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的实施例,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包括:确定预留的抗浮锚杆,根据设计的长度参数,预制可分离式弯制套筒,将所可分离式弯制套筒套装在抗浮锚杆外,通过弯曲工具5进行人工手工弯制,待抗浮锚杆弯制符合要求后分离并拆除分离式弯制套筒,完成浮锚杆的人工弯制,所述可分离式弯制套筒包括:第一半瓦1和第二半瓦2,所述第一半瓦1和第二半瓦2拼合成中空的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半瓦1和第二半瓦2中部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凸耳11和第二凸耳21,所述第一凸耳11和第二凸耳21呈管状结构,并上下对齐,所述第一凸耳11和第二凸耳21内插入有插销3,所述第一半瓦1和第二半瓦2底部分别套装有放置座4,所述可分离式弯制套筒的材质为钢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使用时套筒套于抗浮锚杆钢筋上,使用插销将两半套筒合拢,使套筒垂直于地面,在人工弯曲抗浮锚杆时,可保护直锚段不弯曲,能够更加精确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长度,此装置优势在于体积小,便于搬运,适用于一些抗浮锚杆施工场地不具备机械进场而需要人工作业的区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的方法,包括:确定预留的抗浮锚杆,根据设计的长度参数,预制可分离式弯制套筒,将所可分离式弯制套筒套装在抗浮锚杆外,通过弯曲工具进行人工手工弯制,待抗浮锚杆弯制符合要求后分离并拆除分离式弯制套筒,完成抗浮锚杆的人工弯制,使用时套筒套于抗浮锚杆钢筋上,使用插销将两半套筒合拢,使套筒垂直于地面,在人工弯曲抗浮锚杆时,可保护直锚段不弯曲,能够更加精确控制抗浮锚杆直锚段长度,此装置优势在于体积小,便于搬运,适用于一些抗浮锚杆施工场地不具备机械进场而需要人工作业的区域。

技术研发人员:杨虎;薛发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25
技术公布日:2019.07.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