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6745发布日期:2019-06-05 21:4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桩基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桩基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桩基在沉桩施打工程中或受外界撞击后,容易出现开裂损坏;或者由于本身保护层不足,容易出现锈裂。一般这些缺陷的存在短期内对桩基的承载能力影响有限,但缺陷的长期存在将影响钢筋混凝土本身的耐久性,影响其后期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安全。因此需要针对存在缺陷的混凝土桩基进行修复。

传统的桩基修复加固工艺,受其修复加固材料特性的限制,大多是针对平潮位以上区域进行的。对于桩基上且位于平潮位以下的裂缝或破损处的修复,需要采用专门水下固化材料。目前该专门水下固化材料以国外进口居多,费用昂贵。且由于中国水况相较于国外有一定的差别,水下能见度普遍较差,如杭州湾水域、东海海域、黄海海域等,其海水含沙量大,水质浑浊,不利于修复材料与待修复基体的结合、以及材料本身的固化。其次,传统的水下修复仅仅是针对裂缝及破损处的修复,无法起到结构加固与延长构筑物使用寿命的作用。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有研发相关的修复工艺,通过在待修复的桩基外部设置套筒,套筒与桩基之间形成容纳修复材料的加固间隙,待修复材料凝固后形成修复层,且套筒固定在修复层外部,与修复层一起提高桩基的强度;但该工艺还存在套筒发生脱落的问题,由于套筒(部分)位于水下,而水流的冲击不断作用在套筒上,使得套筒与修复层之间产生脱离,从而使得水流直接冲击到修复层,长期冲击会使得修复层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桩基修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固桩基的套筒脱落,使得水流直接冲击修复层,使得修复层损坏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

桩基修复装置,包括能够套设在桩基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水平固定有防漏板,防漏板上设有容纳桩基的限位口,所述防漏板上竖直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防漏板上竖向放置有与限位板紧贴的护板ⅰ和护板ⅱ,护板ⅰ和护板ⅱ相邻侧边紧贴,所述护板ⅰ和护板ⅱ与桩基形成防护腔,所述护板ⅰ和护板ⅱ与套筒之间形成运动腔,所述护板ⅰ和护板ⅱ上固定有多个朝向桩基的凸齿,运动腔内设有驱动护板ⅰ和护板ⅱ上、下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

本基础方案的技术原理和效果在于:

1、本基础方案中护板ⅰ和护板ⅱ上多个凸齿的设置,使得修复材料在凝固时,将凸齿包裹在其内,使得凸齿起到钢筋的作用,使得护板ⅰ和护板ⅱ与修复层的结合力大幅度的提高,这样护板ⅰ和护板ⅱ在水流的冲击下难以与修复层脱离,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流会直接冲击修复层的问题,进而提高修复层的耐久性。

2、本基础方案中在向防护腔内填充修复材料的过程中,驱动机构还能够驱动护板ⅰ和护板ⅱ产生上下往复移动,这样一方面防护腔内的修复材料在凸齿搅动的作用下,向各个方向流动,从而将防护腔完全填充;另一方面修复材料在凸齿上下移动的作用下,加快了其内的气体和水分的排出,不仅帮助修复材料的凝固,同时使得形成的修复层强度更高。

进一步,所述护板ⅰ与护板ⅱ相邻的侧边均设有密封条。

有益效果:密封条的设置可以防止修复材料从护板ⅰ与护板ⅱ之间的缝隙渗出,从而导致修复材料的浪费。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设有两个,且分别驱动护板ⅰ和护板ⅱ运动。

有益效果:采用两个驱动机构分别驱动护板ⅰ和护板ⅱ运动,这样便于对护板ⅰ和护板ⅱ的运动进行控制,比如使得护板ⅰ和护板ⅱ产生相对的运动,即当护板ⅰ向上运动时,护板ⅱ向下运动,这样护板ⅱ会推动其下方的修复材料向护板ⅰ一侧流动,这样使得修复材料向多个方位流动,提高修复材料的流动性,使其内部气体和水分更快排出。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往复丝杠和滑块,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在套筒上,所述滑块固定在护板ⅰ或护板ⅱ上,所述往复丝杠一端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可拆卸连接。

有益效果:减速电机能够驱动往复丝杠慢速运动,从而使得护板ⅰ或护板ⅱ能够慢速的上下移动,避免护板ⅰ或护板ⅱ移动过快与限位板产生较大的磨损,而往复丝杠与滑块组成的丝杠副结构简单,占用面积小,便于操作人员的拆装。

进一步,所述滑块与护板ⅰ或护板ⅱ可拆卸连接。

有益效果:这样在完成修复后,由于护板ⅰ和护板ⅱ需要留在修复层外部,因此可将滑块取下,这样可以进行回收,减少浪费。

进一步,所述限位板靠近护板ⅰ或护板ⅱ一侧设有耐磨层。

有益效果:由于护板ⅰ和护板ⅱ与限位板紧贴,因此护板ⅰ或护板ⅱ在上下往复移动过程中,与限位板产生摩擦,而耐磨层的设置可以提高限位板的耐久度,从而提高使用的寿命。

进一步,所述护板ⅰ和护板ⅱ底部设有斜面,所述斜面朝向限位口。

有益效果:由于修复材料在未凝固时具有流动性,因此当护板ⅰ和护板ⅱ向上运动时,修复材料会向护板ⅰ和护板ⅱ底部流动,而斜面的设置可以使得护板ⅰ和护板ⅱ向下运动时,推动修复材料向靠近桩基一侧流动,避免修复材料堆积在护板ⅰ和护板ⅱ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护板ⅰ和护板ⅱ上设有多个位于凸齿之间的加强槽,所述加强槽的槽口朝向限位板。

有益效果:加强槽的设置可以提高护板ⅰ和护板ⅱ的结合力,减低护板ⅰ和护板ⅱ与修护层之间产生脱落的概率。

进一步,所述限位口的侧壁上设有密封圈。

有益效果:密封垫的设置可避免修复材料从限位口与桩基之间的缝隙渗出,从而减少修复材料的浪费。

进一步,所述套筒下端设有靠近防漏板的排水管。

有益效果:操作人员在安装套筒时,可通过抽水泵连接排水管将套筒内的水抽走,从而避免水分从而限位板与护板ⅰ和护板ⅱ之间的缝隙渗入,从而影响修复材料的凝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桩基修复装置实施例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桩基1、左半筒100、右半筒101、防漏板102、密封圈103、限位板104、出水管105、护板ⅰ200、护板ⅱ201、凸齿202、加强槽203、斜面204、密封条205、防护腔206、运动腔207、减速电机300、往复丝杠301、滑块302、固定座303、联轴器304。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

桩基修复装置,包括能够套设在桩基1上的套筒,具体为,套筒包括左半筒100与右半筒101,其中左半筒100与右半筒101通过合页铰接,合页沿着左半筒100(右半筒101)的轴向侧边设置,即左半筒100与右半筒101均能相对合页转动,而左半筒100与右半筒101远离合页一侧通过螺栓连接;在套筒的底部水平固定有防漏板102,防漏板102中部设有可容纳桩基1的限位口,限位口的侧壁上固定有密封圈103,在防漏板102上竖直固定有位于套筒内壁与限位口之间的限位板104,当左半筒100与右半筒101通过螺栓连接之后,限位板104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限位板104上靠近限位口一侧设有耐磨层,在套筒下部设有靠近防漏板102的出水管105。

在防漏板102上竖向放置有与限位板104紧贴的护板ⅰ200和护板ⅱ201,护板ⅰ200和护板ⅱ201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本实施中护板ⅰ200和护板ⅱ201均采用10crmoal钢制成;其中护板ⅰ200和护板ⅱ201均位于限位板104靠近限位口一侧,在护板ⅰ200和护板ⅱ201上均焊接有多个朝向桩基1的凸齿202,各凸齿202在护板ⅰ200或护板ⅱ201上呈交错分布的状态,在护板ⅰ200和护板ⅱ201上设有多个位于凸齿202之间的加强槽203,其中加强槽203的槽口朝向限位板104;在护板ⅰ200和护板ⅱ201底部的内壁上设有斜面204,其中斜面204向下且朝向限位口。

在护板ⅰ200和护板ⅱ201竖向的侧边上均固定有密封条205,而护板ⅰ200和护板ⅱ201相邻的侧边抵紧,这样护板ⅰ200和护板ⅱ201与桩基1之间形成防护腔206,防护腔206用于容纳修复材料;在护板ⅰ200和护板ⅱ201与套筒内壁之间形成了运动腔207,运动腔207内设有两个分别驱动护板ⅰ200和护板ⅱ201上、下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300和丝杠副,丝杠副包括往复丝杠301与滑块302,其中减速电机300固定在套筒的顶部,具体为:在套筒顶部焊接有固定座303,减速电机300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座303上,安装时,减速电机300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往复丝杠301一端通过联轴器304连接在减速电机300的输出轴上;而滑块302可拆卸的连接在护板ⅰ200(护板ⅱ201)的外壁上,具体为:在滑块302上焊接有连接座,其中连接座上设有安装孔,而护板ⅰ200(护板ⅱ201)上设有螺纹孔,通过将螺栓装入安装孔与螺纹孔实现滑块302与护板ⅰ200(护板ⅱ201)的可拆卸连接,另外滑块302与护板ⅰ200(护板ⅱ201)顶部的距离不超过护板ⅰ200(护板ⅱ201)总高度的1/3;本实施例中往复丝杠301带动滑块302单次运动行程不超过限位板104的总高度。

由于本装置用于对水下桩基1的修复,因此工作人员需采用船只等工具将本装置、电源、抽水泵、修复材料等运输至待修复桩基1处;本装置的安装与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1:先将套筒固定在桩基1外部,保证套筒顶部的减速电机300露出水面,通过螺栓将左半筒100与右半筒101连接在一起,将抽水泵与套筒上的出水管105连接,将套筒内的水抽走;

步骤2:将丝杠副中的滑块302通过螺栓固定在护板ⅰ200(护板ⅱ201)上,分别将护板ⅰ200和护板ⅱ201放置在防漏板102上,保证护板ⅰ200和护板ⅱ201与限位板104靠近桩基1一侧紧贴;然后通过联轴器304将丝杠副中往复丝杠301连接在减速电机300的输出轴上;

步骤3:将修复材料灌入防护腔206内,同时打开减速电机300使得减速电机300慢速的转动,丝杠副中往复丝杠301随减速电机300同步转动,从而使得滑块302带动护板ⅰ200(护板ⅱ201)不断的上、下往复移动,护板ⅰ200(护板ⅱ201)在上、下往复移动过程中,护板ⅰ200(护板ⅱ201)上的凸齿202对修复材料产生搅动的作用,一方面使得修复材料能够均布在防护腔206内,另一方面促进修复材料内的气体和水分排出,这样形成的修复层强度更高;

步骤4:待修复材料填充完成后,减速电机300继续工作5-10min,使得修复材料内部气体得以充分的排出,待修复材料完全凝固后,操作人员拆下连接往复丝杠301的联轴器304和滑块302,后拆下连接左、右半筒101的螺栓,取下套筒即可;此时护板ⅰ200和护板ⅱ201与修复材料固定在一起,一同对桩基1进行防护。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