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灌芯施工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6741发布日期:2019-06-05 21:48阅读:19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桩灌芯施工工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桩基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桩灌芯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凭着单桩承载力高造价低、设计选用范围广、运输吊装及沉桩方便,施工速度快、工厂化生产桩身质量可控性强等优势在地基处理、工业厂房、高层建筑中经常采用。同时由于受吊装、运输和沉桩机械等条件限制,单节预制桩长度不大,长桩需接桩,接头常形成桩身的薄弱环节。现场沉桩时对接头施工质量控制稍有不当,容易出现沉桩后接头质量严重缺陷导致形成三类桩。传统三类桩的处理往往是补桩,而对于预应力管桩桩身质量完好由于接头法兰盘焊接缺陷导致的三类桩也是采用补桩处理,这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且补桩大多会使承台几何尺寸变化导致一系列的费用发生及工期延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桩灌芯施工工法,具有解决管桩接头缺陷,避免补桩的功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桩灌芯施工工法,

s1:管桩缺陷分析;

s2:测量孔深;

s3:机械清孔;

s4:制作钢筋笼以及水下混凝土导管;

s5:下放钢筋笼、下放混凝土导管后浇筑混凝土;

s6:全数进行动测以及部分进行抽检静载;

s7:完成灌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管桩缺陷部位桩芯内下放钢筋笼,使用导管浇筑微膨胀混凝土,使缺陷位置形成闭合达到加固管桩、提高管桩接头及桩身整体性的作用,避免了采用补桩方式处理三类桩,进而减少了补桩费用以及整体的施工工期。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1中,分析管桩缺陷位置是否为接头部位时可以采用水下高清视频探头从管桩桩芯内壁拍摄缺陷部位。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2中,测量孔深时使用绳子系上焊制的小钢筋笼,而后采用绳子打结进行标记测量深度,深度大于缺陷位置3.5m。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3中,使用100型地质钻机进行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很多桩顶设计标高在地表以下,送桩后、承台开挖时地面铺设的便于桩基行走的矿渣、碎石等会掉落到管桩桩芯内或未使用桩尖都会使管桩桩芯堵塞,导致出现部分要灌芯的桩孔深不够需要使用100型地质钻机进行清孔。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4中,通过螺旋箍制成钢筋笼,钢筋笼底部焊接钢板吊模,钢板吊模比管桩芯直径小6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吊模的使用避免混凝土跑模,有利于下发钢筋笼。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4中,采用镀锌钢管作为导管,镀锌钢管使用套丝机套好丝扣后采用螺纹双接对接,而后在镀锌钢管头部焊接挂环。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5中,下放钢筋笼前应通知监理旁站,还应二次测量孔深,孔深符合要求后依次下放钢筋笼、导管,最后进行浇筑混凝土。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该工法,避免了补桩的一些类费用;同时节省了管桩材料,避免了补桩对地基二次扰动,减少了施工噪声污染,提高了施工速度;降低了劳动力以及桩机的投入,减轻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高清视频探头所拍摄的管桩缺陷示例图。

图中:1、导管;2、挂怀;3、钢筋笼;4、钢板吊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管桩灌芯施工功法,其步骤包括:

s1:管桩缺陷分析.

根据动测报告数据结合施工图纸分析缺陷位置是否为接头部位,也可使用水下高清视频探头从管桩桩芯内壁拍摄缺陷部位,根据拍摄视频分析三类桩形成原因,确定为接头位

置连接缺陷。

s2:测量孔深。

为保证灌芯深度需要先测量好孔深,深度不够的桩芯被矿渣、泥土堵塞需要清孔。测量孔深使用绳子系上焊制的500mm长的小钢筋笼3,事先用尺子量好绳子长度打结做标记下放来测量深度,孔深一般大于缺陷部位3.5m。

s3:机械清孔。

由于很多桩顶设计标高在地表以下,送桩后、承台开挖时地面铺设的便于桩基行走的矿渣、碎石等会掉落到管桩桩芯内或未使用桩尖都会使管桩桩芯堵塞,导致出现部分要灌芯的桩孔深不够需要使用100型地质钻机进行清孔。

1)地质机清孔原理是使用φ100金刚石水钻头将掉落在桩芯内卡住的矿渣、石块钻松直至掉落到灌芯深度以下。对于未设置桩尖的桩芯内上部有矿渣、石块掉落下去且下部有泥土在沉桩时挤进来的桩芯清孔用φ100金刚石水钻头钻至穿透矿渣、石块层到达泥土层后继续作业将泥土钻洗成泥浆上浮,石块掉落下沉以此方法循环作业完成清孔;

2)完成清孔后基槽内的泥浆可以冲洗抽出,方便后续下放钢筋笼3。但管桩桩芯内的泥浆一般不应抽出来,避免过度扰动地下水位;

3)清孔深度要大于灌芯深度2m防止泥浆沉淀、基础土回弹,且应尽快下放钢笼浇筑混凝土。

s4:制作钢筋笼3以及水下混凝土导管1。采用6c16纵筋φ6@250螺旋箍制成钢筋笼3,钢筋笼3下部焊接10厚钢托板吊模,钢板吊模4比管桩芯直径小60mm,一圈用弹性材料绑扎固定牢固避免混凝土跑模、利于下发钢筋笼3。

1)应该做好所有钢筋原材复试、每段钢筋笼3长度宜为9m便于起吊下放;

2)先确定好加劲箍筋统一尺寸,加劲箍筋外径应留有50mm保护层纵向受力钢筋从内穿进去点焊固定好φ6@250螺旋箍从外缠绕绑扎,加劲箍筋间距不大于1.2m防止钢筋笼3下放时变型扭曲避免卡主混凝土导管1。

导管1制作:

1)选用4mm厚φ110的镀锌钢管作为导管1,单节导管1长度6m也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切割。2)镀锌钢管用套丝机套好丝扣采用螺纹双接对接,不可使用沟槽卡箍连接避免卡箍挂住钢筋笼3无法下放导管1;

3)为了起吊导管1还需要在镀锌管头上300mm处焊接一根φ10的钢筋制作的挂环,为避免挂环突出挂住钢筋笼3,所以将φ10的钢筋弯曲成“”型中间弧度半径15mm为宜,两头焊接点钢筋长度为60mm;

4)导管1进料口采用8mm厚钢板吊模4焊接成口径为700mm宽×700mm宽×600mm高的喇叭型漏斗,漏斗底板焊接上200mm长的同规格镀锌管镀锌管端头套好丝口和导管1用双接连接。

s5:下放钢筋笼3、下放混凝土导管1后浇筑混凝土。

下放钢筋笼3:

1)下放钢筋笼3前应通知监理旁站,还应二次测量孔深,孔深符合要求后下放钢筋笼3;

2)焊工应持证上岗,还应有专人指挥塔吊吊放钢筋笼3;

3)钢筋笼3接头连接形式、等其他做法可参照灌注桩钢筋笼3做法。

下放混凝土导管1及浇筑混凝土:

1)为方便下放导管1、拆除导管1,需要用c25钢筋焊制一个钢筋框架凳。钢筋凳尺寸宜为800mm宽×800mm宽×500mm高×500mm宽×500mm宽的立方体架,800mm×800mm的面朝下;

2)用6×37φ10的钢丝绳穿入导管1吊环内,用卸扣固定好后起吊第一节至灌芯桩位置。下放到合适位置后,用一根c12钢筋头插到另一边的吊环内此时继续下放导管1,待导管1被c12钢筋头吊在钢筋凳上后,取下钢丝绳起吊下一节导管1。第二节导管1吊来后由3名工人使用管钳配合采用双节对接,以此方法下放导管1,本工艺最多可下导管148米长;

3)导管1按放好后浇水湿润漏斗、导管1,浇筑细石微膨胀水下混凝土;

4)塔吊将混凝土吊至导管1的漏斗正上方100mm处开始放料浇筑,混凝土入漏斗进入导管1时管芯内的泥浆及水被挤出,持续放混凝土待漏斗内混凝土不往下下流且管芯内的泥浆及水也不往上涌时就需要拆除一节导管1后继续浇筑,直至完成浇筑;

5)每拆下来一节导管1就要及时冲洗干净,丝口刷上机油保养;

6)桩芯内的泥浆或水满上来到沟槽内时应及时抽出,保持有利的操作场地。

s6:全数进行动测以及部分进行抽检静载。

s7:完成灌芯。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