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陶粒混凝土生态护坡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24511发布日期:2019-08-03 10:50阅读:1396来源:国知局
淤泥陶粒混凝土生态护坡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淤泥陶粒混凝土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属于生态护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江河、湖泊、滩涂的综合治理和港口航道的疏浚工程中产生的疏浚淤泥量日益增加,由于疏浚淤泥具有高含水率、高液限、高压缩性、低强度、透水性差、固结速率慢、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其工程性质极差,考虑到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等因素,以往对疏浚淤泥简单抛弃或堆放的处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采用淤泥这种废弃物作为生产陶粒的原材料生成淤泥陶粒,既能有效稳定淤泥中的污染物,可实现对淤泥的资源化利用,还可用作生态混凝土的骨料,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各种生态护坡逐渐取代浆砌石、干砌块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体等传统护坡。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因此,在实践中寻找既具有经济性又具有可行性的堤防生态绿色防护综合技术,并应用和推广行之有效的生态绿色防护措施,形成一套成熟的生态绿化混凝土现浇护坡技术施工工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淤泥陶粒混凝土生态护坡施工方法,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工艺简化、材料环保、效率提高、费用降低等优点,既适合植物生长,又具有高透气性、耐久性、抗冲刷力强等优势。

本发明提供一种淤泥陶粒混凝土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对原状土质边坡进行修整、削坡;

第二步、在待处理的坡面上浇筑淤泥陶粒混凝土;

第三步、在淤泥陶粒混凝土上依次铺设营养土及种植土;

第四步、在护坡上分别种植水生植物和草皮;

第五步、对种植后的植物进行养护。

本发明采用淤泥陶粒作为生态混凝土的骨料,为寻找既具有经济性又具有可行性的堤防生态绿色防护综合技术,形成一套成熟的新型生态护坡技术施工工艺提供了解决方案,可应用于河湖水系、农田水利以及道路交通护坡工程中,从而推动和促进边坡防护工程的生态化建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第一步中,清除原状土质边坡表面的杂物,并根据形成护坡的坡比及结构要求,对原状土质边坡进行一定修整、削坡、夯实。

第二步中,在护坡的坡脚处浇筑底梁或打设木桩以护住护坡的底部,在护坡顶部挖一深坑,坑内浇筑混凝土作为护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淤泥陶粒混凝土由水泥、淤泥陶粒、水与添加剂按照1:4:0.6:0.03的质量比配置而成,搅拌时要确保每粒淤泥陶粒上都包裹有水泥浆;所述添加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磷酸氨镁35%,聚羧酸盐28%,二氧化硅26%,有机质8%,微生物3%。

第二步中,将搅拌好的淤泥陶粒混凝土分层铺设到边坡坡面上,每层淤泥陶粒混凝土控制在一定的厚度,在每层淤泥陶粒混凝土上振捣打孔,并在淤泥陶粒混凝土初凝前将添加剂、营养剂添加到打设好的孔洞内,再在其上铺设下一层淤泥陶粒混凝土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达到淤泥陶粒混凝土设计厚度。

第二步中,将淤泥陶粒混凝土分层铺设于待处理的坡面上,在每层淤泥陶粒混凝土上插捣成型并造孔,并将基质球填充进每层淤泥陶粒混凝土的孔洞内,基质球是由土壤、缓释肥、有机质、保水材料混合制成的球状体。

进一步的,浇筑淤泥陶粒混凝土后,采用覆盖薄膜或洒水的方式进行养护。

第三步中,种草前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在淤泥陶粒混凝土的表面撒保湿剂,后撒专用的营养土,在营养土上洒水后再铺种植土,使营养土能充分渗入到淤泥陶粒混凝土孔隙里,更有利于植草的生长。

第四步中,在常水位与枯水位之间选取一段护坡,种植水生植物;在常水位以上护坡位置,选用合适的草种播种或草皮铺设。

第五步中,种草后应精心养护,发现干旱应及时浇水,发现虫害应及时处理,以确保绿化效果直至草本植物覆盖整个坡面。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将淤泥陶粒混凝土护坡技术与景观绿化相配合,规避了传统护坡绿化不足的问题,在满足护坡安全稳定性的同时,保障植物更容易扎根于护坡土体中,从而构建出生态绿化护坡,适用于江河湖海水系、黑臭河道治理、道路交通等工程,起到固土护坡、治理污染、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淤泥陶粒混凝土生态护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淤泥陶粒混凝土生态护坡施工流程图。

图中:1.原状土质边坡,2.淤泥陶粒混凝土,3.营养土,4.种植土,5.草皮,6.水生植物,7.底梁,8.木桩,9.顶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面所用材料均为市购。

实施例1

一种淤泥陶粒混凝土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原状土质边坡1修整、削坡

清除原状土质边坡1表面的杂物,根据形成护坡的坡比及结构要求,对原状土质边坡1进行一定修整、削坡、夯实。

第二步、浇筑淤泥陶粒混凝土2

根据需要,在坡脚处浇筑底梁7并打设木桩8以护住淤泥陶粒混凝土生态护坡的底部,在坡顶开挖一定深度的地基土,浇筑淤泥陶粒混凝土作为护顶结构,形成顶梁9。

在削坡后的护坡上浇筑12cm厚的淤泥陶粒混凝土2,现浇淤泥陶粒混凝土2是由水泥、淤泥陶粒、水与添加剂按照1:4:0.6:0.03的质量比配置而成,添加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磷酸氨镁35%,聚羧酸盐28%,二氧化硅26%,有机质8%,微生物3%,其中有机质为面粉(优选小麦面粉),微生物为菌肥,即微生物接种剂,菌肥购自青岛益多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商品名为多保-土保根微生物菌液,或者使用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液态生物菌肥。现场施工时,根据不同的气候、季节、温度,选用不同的水泥型号,淤泥陶粒的粒径为5~30mm,搅拌时确保每粒淤泥陶粒都有水泥浆包裹。将搅拌好的淤泥陶粒混凝土2分层铺设到边坡上,每层陶粒混凝土控制在6cm的厚度,在每层陶粒混凝土上振捣打孔,使陶粒混凝土的表面设有一组分布均匀的孔洞,孔洞的直径为25mm、深度为60mm,做到表面无浮浆,底部无沉浆,并在初凝前将添加剂、营养剂等添加到打设的孔洞内,再在其上铺设下一层淤泥陶粒混凝土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达到混凝土设计厚度。此处添加剂为保水剂(保水剂为购自珠海农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土壤生物酶保水剂,或者为购自山东润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农用保水剂r1o1),营养剂为一种经生物发酵、化学螯合、物理活化等工艺合成的新型营养液,或者营养剂购自潍坊市水木中天土壤调理有限公司。

现浇好的淤泥陶粒混凝土2根据实际情况,可覆盖薄膜养护,也可洒水养护。

第三步、铺设营养土3及种植土4

淤泥陶粒混凝土2浇筑完成后铺设1cm厚的营养土3和和4cm厚的种植土4。种草前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表面撒适量保湿剂(保湿剂采用高吸水性树脂),后撒专用营养土3(营养土采用腐殖基质营养土),在营养土3上洒水后再铺4cm厚的种植土4,使保水剂营养土4能充分渗入到淤泥陶粒混凝土2的孔洞里,更有利于植草的生长,绿化覆盖率可达90%以上。

第四步、种植水生植物6及草皮5

在常水位及枯水位之间选取一段护坡,种植水生植物6;常水位以上护坡位置,选用合适的草种播种或草皮5铺设。

第五步、植物养护

种草后应精心养护,发现干旱应及时浇水,发现虫害应及时处理,以确保绿化效果直至草本植物覆盖整个坡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步中,将淤泥陶粒混凝土2分层铺设于待处理的坡面上,在每层淤泥陶粒混凝土上插捣成型并造孔,并将基质球填充进每层淤泥陶粒混凝土的孔洞内,既能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又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肥料。基质球粉化后,基质球之间可以形成连通的孔隙,进一步满足植物良好生长的孔隙方面的要求。基质球是由土壤、缓释肥、有机质、保水材料混合制成的球状体,其粒径为5mm~10mm,基质球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土壤90%、缓释肥4%、有机质3%、保水材料3%。基质球的制备工艺如下:将土壤、缓释肥、有机质、保水材料按上述配比混合后搅拌均匀,再放入适量水,通过机械将搅拌混合物制成圆球形,晾干后再筛选出设计粒径的基质球。其中,土壤采用普通种植土,缓释肥为磷酸铵镁,有机质为面粉(面粉可以为小麦面粉),保水材料为高吸水性树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理解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包含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