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位一体原生态防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4540发布日期:2019-08-17 02:2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位一体原生态防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位一体原生态防渗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园林水景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人工湖是城市园林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防止人工湖中的水快速流失,必须进行防水施工。

原始的人工湖采用的防渗通常为土工膜或者硬化混凝土,而土工膜这些防渗材料在基础层出现下沉的时候会出现拉裂现象,而硬化混凝土的防渗材料的造价非常高,且不能接地气,容易出现死水现象;同时人们不合理使用资源,造成大量污染物进入人工湖水体,这远远超过人工湖的自净能力,从而出现人工湖水质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位一体原生态防渗系统,其防水性能好,有透气而不透水的特性,使得湖水不会出现死水现象,实现了三位一体的原生态防渗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三位一体原生态防渗系统,包括:承重基层系统层:生态防渗系统层,设置在所述承重基层系统层的上方:回填保护系统层,设置在所述生态防渗系统层的上方;其中,所述生态防渗系统层包括靠近所述承重基层系统层设置的夯实素土层、靠近所述回填保护系统层设置的素土保护层以及处于所述夯实素土层和所述素土保护层之间的天然防渗衬垫层。

进一步的,所述天然防渗衬垫层由若干天然防渗衬垫相互搭接而成。

进一步的,若干天然防渗衬垫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5公分,若干天然防渗衬垫的搭接部位均匀撒5公分宽的天然钠基膨润土干粉层。

进一步的,所述天然防渗衬垫包括高膨胀性的天然钠基膨润土、复合土工布和无纺布。

进一步的,所述素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300mm。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基层系统层包括高回填承重基层和处于所述高回填承重基层上方的普通承重基层,其中所述夯实素土层处于所述普通承重基层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高回填承重基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土石回填层、毛石回填层、碎石回填层、砂回填层和第一粘土回填层,其中所述普通承重基层处于所述第一粘土回填层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土石回填层、所述毛石回填层和所述碎石回填层中包括有碎石颗粒,其中所述碎石颗粒中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回填层的厚度的四分之三。

进一步的,所述回填保护系统层包括第二粘土回填层或混凝土回填层,其中所述第二粘土回填层的厚度不小于200mm,所述混凝土回填层的厚度不小于8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所公开的三位一体原生态防渗系统包括承重基层系统层:生态防渗系统层,设置在所述承重基层系统层的上方:回填保护系统层,设置在所述生态防渗系统层的上方;其中,所述生态防渗系统层包括靠近所述承重基层系统层设置的夯实素土层、靠近所述回填保护系统层设置的素土保护层以及处于所述夯实素土层和所述素土保护层之间的天然防渗衬垫层。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所公开的系统所采用天然防渗衬垫层是一种柔性材料,其搭接为自然搭接,在湖底基础下沉时不会出现拉裂现象,且防水性能好,有透气而不透水的特性,使得湖水不会出现死水现象,实现了三位一体的原生态防渗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三位一体原生态防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承重基层系统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高回填承重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生态防渗系统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该三位一体原生态防渗系统包括承重基层系统层10、生态防渗系统层11和回填保护系统层12。

应理解,本实施例的承重基层系统层10、生态防渗系统层11和回填保护系统层12组成人工湖或人工河道的基础层,优选是底部,当然,也可以是侧壁。

承重基层系统层10作为整个系统的承重基础。在本实施例中,承重基层系统层10包括高回填承重基层101和处于高回填承重基层101上方的普通承重基层102。

在本实施例中,高回填承重基层101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土石回填层1011、毛石回填层1012、碎石回填层1013、砂回填层1014和第一粘土回填层1015,其中普通承重基层102处于第一粘土回填层1015的上方。

优选地,土石回填层1011、毛石回填层1012和碎石回填层1013中包括有碎石颗粒,其中碎石颗粒中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回填层的厚度的四分之三。具体地,如果土石回填层1011包括有碎石颗粒,则碎石颗粒中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土石回填层1011的厚度的四分之三;如果毛石回填层1012中包括有碎石颗粒,其中碎石颗粒中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毛石回填层1012的厚度的四分之三;如果碎石回填层1013中包括有碎石颗粒,其中碎石颗粒中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碎石回填层1013的厚度的四分之三。

进一步的,土石回填层1011、毛石回填层1012和碎石回填层1013中所包含的碎石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回填层的厚度的三分之二。应理解,土石回填层1011、毛石回填层1012和碎石回填层1013中所包含的碎石颗粒不应集中,且不得填在分段接头处或填方与山坡连接处。

生态防渗系统层11设置在承重基层系统层10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生态防渗系统层11包括靠近承重基层系统层10设置的夯实素土层111、靠近回填保护系统层12设置的素土保护层113以及处于夯实素土层111和素土保护层113之间的天然防渗衬垫层112。具体地,夯实素土层111设置在普通承重基层102的上方。

应理解,夯实素土层111处于普通承重基层102的上方。优选地,素土保护层113的厚度不小于300mm(毫米)。

在本实施例中,天然防渗衬垫层112由若干天然防渗衬垫相互搭接而成。天然防渗衬垫是一种柔性材料,其之间的搭接为自然搭接,因此在基础层(承重基层系统层10或其下方的土壤)的坍塌或下沉时不会出现拉裂现象。进一步的,由于天然防渗衬垫层112设置在夯实素土层111和素土保护层113之间,即在天然防渗衬垫层112的两侧设置夯实素土层111和素土保护层113,由此可以利用天然防渗衬垫在密闭的空间里遇水膨胀而形成的高密度胶凝体具有非常好的防水性能的特性,与两层素土共同组成具有高保水能力的防透水保护层,防渗性能好,而且天然防渗衬垫与素土本身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能够接地气,保证水的原始特性,不会出现死水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天然钠基膨润土为天然无机材料,对人体无害无毒,埋于地下对水质和土壤无污染,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因为天然膨润土系天然无机材料,即使经过很长时间或周围环境发生变化,也不会发生老化或腐蚀现象,因此防水性能持久;膨润土以水止水,具有很高的抗静水压力;可随不同地形、不同基础进行变形,与其他防渗材料相比抗不均匀沉降和抗张应变能力强;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也不会脆断,可耐零下32度寒冷气温;在高温受热干缩复水后裂缝可自动完备合,利用天然膨润土遇水膨胀的性能,实现防水层缺陷或破损的自动“愈合”,从而达到完美的防水效果(对直径小于2mm植物根系可自我修复);有利于水气交换,使水体周围的植物健康生长。

优选地,若干天然防渗衬垫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5公分,若干天然防渗衬垫的搭接部位均匀撒5公分宽的天然钠基膨润土干粉层。

在本实施例中,天然防渗衬垫包括高膨胀性的天然钠基膨润土、复合土工布和无纺布。

回填保护系统层12设置在生态防渗系统层11的上方,具体地,回填保护系统层12设置在素土保护层113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回填保护系统层12包括第二粘土回填层或混凝土回填层,其中第二粘土回填层的厚度不小于200mm,混凝土回填层的厚度不小于80mm。

综上,本发明所公开的三位一体原生态防渗系统包括承重基层系统层:生态防渗系统层,设置在所述承重基层系统层的上方:回填保护系统层,设置在所述生态防渗系统层的上方;其中,所述生态防渗系统层包括靠近所述承重基层系统层设置的夯实素土层、靠近所述回填保护系统层设置的素土保护层以及处于所述夯实素土层和所述素土保护层之间的天然防渗衬垫层。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所公开的系统所采用天然防渗衬垫层是一种柔性材料,其搭接为自然搭接,在湖底基础下沉时不会出现拉裂现象,且防水性能好,有透气而不透水的特性,使得湖水不会出现死水现象,实现了三位一体的原生态防渗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