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雨水调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2459发布日期:2019-09-21 01:5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雨水调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雨水调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多为硬质路面,城区的降水大部分都通过市政排水管道排出城市,而降雨强度很大的时候,市政排水管网的排水效率可能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容易造成路面积水、交通不便和安全隐患,同时,由于降水统统排出城市进入河道,淡水资源造成浪费,城区地下水不能得到补给,城市生态环境脆弱。

现有的常规方法是在路面两侧设置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也称低势绿地,其理念是利用下凹的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具有补充地下水、调节径流和滞洪,以及消减径流污染的作用,但一般而言,低势绿地对下凹深度有一定要求,而且其土质多未经改良,一旦大面积应用时,易受到地形等条件的影响,造成实际的调蓄容积较低。

因此,需要打破以排水为主要手段的城市水处理系统,尽量使城市降水能够渗入地下,建设海绵城市,其中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快捷地将雨水收集起来并输送到指定的集水点,进而统一进行过滤及水质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雨水调蓄系统,其具有快捷地将雨水收集起来并输送到指定的集水点,进而统一进行过滤及水质处理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雨水调蓄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雨水收集管网、截污井、雨水弃流井、雨水过滤井、埋于地下的雨水储水池、埋于地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埋于地下的清水箱;截污井侧壁连接雨水收集管网,截污井顶部设有雨水篦子,截污井内设有截污挂篮装置;雨水弃流井内设有雨水弃流装置,雨水弃流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低于截污井与雨水弃流井的连接水管,过滤网上吊有弹簧,弹簧底端连接有球体,球体顶部固定水平的挡水板,第一壳体上设有位于球体正下方的第一排污口,第一排污口连接排污管,球体表面可与第一排污口贴合;雨水过滤井与雨水弃流井的连接水管高于过滤网,雨水过滤井内设有自动过滤装置;雨水储水池靠近进水的一端设有排污井,雨水储水池远离进水的一端设有第一回用井和第一溢流管,第一溢流管位于雨水储水池顶部,排污井内设有连接排污管的排污泵,第一回用井内设有连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第一取水泵;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上连接有伸入雨水储水池两端的反冲洗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回用水管道与清水箱连接;清水箱内设有第二回用井,第二回用井内设有第二取水泵,清水箱顶部设有第二溢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面上的雨水通过雨水篦子流入截污井和雨水收集管网,雨水收集管网内的水又流入截污井,截污井中的挂篮可拦截较大垃圾和树叶,初期雨水经过截污井的初步过滤后溢流至雨水弃流井中;

雨水弃流井中的雨水弃流过滤装置依靠重力作用实现对初期雨水的弃流,首先通过低位敞口的第一排污口排放掉初期雨水,在雨水增大后,打在挡水板上的压力增大,挡水板和球体下降,水流从第一排污口流向排污管时,在第一排污口的两侧形成压力差,从而将球体吸在第一排污口上而关闭排污管,导致雨水弃流井中的雨水越积越多,最后溢流入雨水过滤井;

雨水经过雨水过滤井中自动过滤装置的进一步过滤后排入雨水储水池中大量储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抽取雨水储水池中的雨水深度净化,达到理想的回收水质后排入清水箱中储存。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漏斗,漏斗位于第一排污口与过滤网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漏斗的内壁对球体的下降具有导向作用,使球体能够迅速被吸到第一排污口上,从而封闭排污管。

优选的,所述漏斗的底部正中央设有方形槽,球体位于漏斗的中轴线上,球体与方形槽的内壁配合,第一排污口位于方形槽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形槽对球体具有限位作用,一旦第一排污口吸住球体,则球体不能脱离第一排污口,除非第一壳体内的水排至弹簧的拉力大于第一排污口对球体的吸力。

优选的,所述自动过滤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固定设有支架,支架顶部固定有呈倾斜状的活性炭滤层,活性炭滤层的一端高于雨水弃流井与雨水过滤井的连接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活性炭可吸附雨水中的微粒,也可拦截雨水中较大的颗粒。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底部设有第二排污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便于从第二排污口清掏第二壳体内的污物。

优选的,所述第二回用井连接有自来水补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清水箱内主动补充干净的自来水,降低清水箱中的水压,防止地下水向清水箱中渗水。

优选的,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上连接有伸入第一回用井的泄压回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向雨水储水池内主动补水,降低雨水储水池中的水压,防止地下水向雨水储水池中渗水。

优选的,所述雨水储水池和清水箱的四周均围有防水土工布,防水土工布四周围设有保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雨水储水池和清水箱的防水性能,防止地下水渗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 雨水依次经截污井过滤、雨水弃流井排出初期雨水、雨水过滤井进一步过滤、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深度净化,达到理想的回收水质后排入清水箱中储存;

2.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向雨水储水池内主动补水,降低雨水储水池中的水压,防止地下水向雨水储水池中渗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市政雨水调蓄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是图2中B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C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雨水储水池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雨水储水池和清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雨水收集管网;2、截污井;3、雨水弃流井;4、雨水过滤井;5、雨水储水池;6、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7、清水箱;8、截污挂篮装置;9、雨水弃流装置;91、第一壳体;91a、第一排污口;92、过滤网;93、漏斗;94、方形槽;95、弹簧;96、球体;97、挡水板;10、自动过滤装置;101、第二壳体;102、支架;103、活性炭滤层;11、排污井;12、第一回用井;13、第一溢流管;14、反冲洗管;15、第二回用井;16、第二溢流管;17、第二排污口;18、自来水补水管;19、泄压回水管;20、防水土工布;21、保护板;22、雨水篦子;23、检修口封盖;24、排污泵;25、第一取水泵;26、第二取水泵;27、排污管;28、回用水管道;29、取水管道;30、清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市政雨水调蓄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雨水收集管网1、截污井2、雨水弃流井3、雨水过滤井4、埋于地下的雨水储水池5、埋于地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6、埋于地下的清水箱7,其中雨水储水池5和清水箱7的四周均围有防水土工布20,防水土工布20四周围设有保护板21。

如图1所示,雨水收集管网1连接于截污井2的侧壁;截污井2与雨水弃流井3之间、雨水弃流井3与雨水过滤井4之间、雨水过滤井4与雨水储水池5之间均通过连接水管接通;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6与雨水储水池5通过反冲洗管14、泄压回水管19、取水管道29连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6与清水箱7通过回用水管道28连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6还与排污管27连接。

如图2所示,截污井2顶部盖有雨水篦子22,雨水弃流井3和雨水过滤井4顶部盖有检修口封盖23。地面上的雨水通过雨水篦子22流入截污井2和雨水收集管网1,雨水收集管网1内的水又流入截污井2。截污井2内设有截污挂篮装置8,截污挂篮装置8包括不锈钢制成的挂篮,挂篮中内置孔径为2mm的滤网袋,可以拦截较大垃圾和树叶。挂篮顶部连接有提手,可以在地面使用钩子方便地将挂篮中的沉淀沙粒和过滤产生的垃圾清理出去。

由于降雨过程中,初期的雨水冲刷屋面和路面,其中夹杂着大量的粉尘和泥沙,水质较差,应对其进行弃流处理。

如图3所示,初期雨水的弃流处理在雨水弃流井3中进行,雨水弃流井3内具有雨水弃流装置9。雨水弃流装置9由第一壳体91、过滤网92、弹簧95、挡水板97、球体96、漏斗93组成。过滤网92水平固定于第一壳体91内,且过滤网92低于截污井2与雨水弃流井3的连接水管、低于雨水过滤井4与雨水弃流井3的连接水管。弹簧95顶部吊在过滤网92上,弹簧95底端与球体96连接,球体96顶部与水平的挡水板97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漏斗93也竖直地固定于第一壳体91内,漏斗93的底部正中央设有方形槽94,球体96位于漏斗93的中轴线上,球体96与方形槽94的内壁配合。方形槽94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排污口91a,第一排污口91a连接排污管27(见图5),第一排污口91a位于球体96正下方,漏斗93位于第一排污口91a与过滤网92之间,球体96表面可与第一排污口91a贴合。

如图3所示,漏斗93的内壁对球体96的下降具有导向作用,使球体96能够迅速被吸到第一排污口91a上,从而封闭排污管27。方形槽94对球体96具有限位作用,一旦第一排污口91a吸住球体96,则球体96不能脱离第一排污口91a,除非第一壳体91内的水排至弹簧95的拉力大于第一排污口91a对球体96的吸力。

如图4所示,雨水过滤井4内设有自动过滤装置10。自动过滤装置10由第二壳体101、支架102、活性炭滤层103组成,其中支架102和活性炭滤层103均位于第二壳体101内,活性炭滤层103呈倾斜状固定于支架102顶部,且活性炭滤层103的一端高于雨水弃流井3与雨水过滤井4的连接水管,活性炭滤层103的另一端低于雨水过滤井4与雨水储水池5的连接水管。第二壳体101的底部还设有第二排污口17,第二排污口17用于清掏雨水中被活性炭滤层103过滤下来的固体杂物。

如图5所示,雨水储水池5内设有排污井11,排污井11设于雨水储水池5接收雨水过滤井4进水的一端,雨水储水池5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回用井12和第一溢流管13,其中第一溢流管13位于雨水储水池5的顶部。排污井11内设有排污泵24,排污泵24连接排污管27。第一回用井12内设有第一取水泵25,第一取水泵25通过取水管道29连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6。

如图5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6上连接的反冲洗管14伸入雨水储水池5的两端,向反冲洗管14中通入洁净水,可反向冲洗雨水储水池5,可防止雨水储水池5内堵塞。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6上连接的泄压回水管19伸入第一回用井12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6通过泄压回水管19向雨水储水池5内主动补水,降低雨水储水池5中的水压,防止地下水向雨水储水池5中渗水。

如图6所示,清水箱7内设有第二回用井15,第二回用井15内设有第二取水泵26,第二取水泵26上连接清水管30,清水箱7顶部设有第二溢流管16。第二回用井15连接有自来水补水管18,利用自来水补水管18向清水箱7内主动补充干净的自来水,降低清水箱7中的水压,防止地下水向清水箱7中渗水。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地面上的雨水通过雨水篦子22流入截污井2和雨水收集管网1,雨水收集管网1内的水又流入截污井2,截污井2中的挂篮可拦截较大垃圾和树叶,初期雨水经过截污井2的初步过滤后溢流至雨水弃流井3中;

雨水弃流井3中的雨水弃流过滤装置依靠重力作用实现对初期雨水的弃流,首先通过低位敞口的第一排污口91a排放掉初期雨水,在雨水增大后,打在挡水板97上的压力增大,挡水板97和球体96下降,水流从第一排污口91a流向排污管27时,在第一排污口91a的两侧形成压力差,从而将球体96吸在第一排污口91a上而关闭排污管27,导致雨水弃流井3中的雨水越积越多,最后溢流入雨水过滤井4;

雨水经过雨水过滤井4中自动过滤装置10的进一步过滤后排入雨水储水池5中大量储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6抽取雨水储水池5中的雨水深度净化,达到理想的回收水质后排入清水箱7中储存,取用时启动第二取水泵26,用清水管30导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