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施工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8372发布日期:2019-11-13 01:2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地下连续墙施工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地下连续墙施工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和挡水结构。

目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为了保证施工工程中成槽的垂直精度,在下放钢筋笼前需对旁边地下连续墙接头位置进行刷壁,现有的刷壁装置在进行竖槽内壁清理时,大多是使用起吊工具带动刷壁装置上下移动,由刷壁装置对竖槽内壁无差别清理,但是刷壁装置工作时,会与竖槽内壁接触,易出现倾斜,从而导致竖槽的清理出现偏差,从而影响竖槽的垂直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地下连续墙施工智能控制系统,具备可针对竖槽内壁的不平整区域进行清理,且清理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或倾斜的优点,解决了刷壁装置对竖槽内壁无差别清理,但是刷壁装置工作时,会与竖槽内壁接触,易出现倾斜,从而导致竖槽的清理出现偏差,从而影响竖槽的垂直精度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地下连续墙施工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准直器,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滑轮,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刹车电机,所述刹车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绕线盘,所述绕线盘的表面缠绕有钢索,所述钢索与滑轮传动连接,所述钢索远离绕线盘的一端贯穿安装板并固定连接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微型摄像头,所述升降座的表面开设有数量为四个的安装槽,四个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背离升降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修整机构,所述升降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装置,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准直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刹车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微型摄像头的输出端与显示屏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数量为四个的滑槽,四个所述滑槽以安装板的中心呈十字型排列,所述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背离转动座的一端贯穿安装板并延伸至安装板的外部,所述丝杆与安装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与丝杆套接,所述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滑块,所述螺纹滑块与准直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修整机构包括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修整辊,所述修整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分布的刀片,所述u型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贯穿u型架并与修整辊固定连接,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有控制器和数据存储模块。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线收卷盘,所述导线收卷盘的表面缠绕有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与蓄电池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与升降座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换向轮,所述导线与换向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固定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固定架和底座整体构成直角三角形。

优选的,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且手柄为橡胶材料构件。

优选的,升降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准直器对竖槽的边界进行测量,当竖槽内壁出现凸起处时,准直器将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由蓄电池进行供电,控制模块控制刹车电机工作,刹车电机转动带动绕线盘转动,绕线盘转动将钢索放松,此时在升降座本身的重力作用下,升降座向下缓慢移动,当升降座移动到凸起处时,位置传感器传递信号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刹车电机停止,并控制定位装置工作,使整个升降座固定在竖槽内部,再控制修整机构工作,由第一电动推杆推动修整机构,使修整机构将凸起处修平,修整完毕后,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动推杆和定位装置复位,此时继续控制刹车电机工作,使修整机构到达下一处修整点,整个过程,可对竖槽内部的凸起处进行修整,保证了竖槽的垂直精度,且修整过程,升降座处于固定状态,因此修整机构的修整效果更好,解决了现有的刷壁装置对竖槽内壁无差别清理,但是刷壁装置工作时,会与竖槽内壁接触,易出现倾斜,从而导致竖槽的清理出现偏差,从而影响竖槽的垂直精度的问题,另外通过设置微型摄像头,工作人员可通过显示屏直观的观察竖槽内部的情况,使用更加方便;

(2)移动轮方便了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且在需要修整竖槽时,可将固定杆伸入到地面,使底座整体稳定性更高,使用更加安全可靠,配合加固杆的加固,可使整个装置工作时不易发生倾倒或便移;

(3)通过设置四个十字型排列的滑槽,可同时安装四个准直器,以便对竖槽的四个侧壁均进行检测,检测时,可调整准直器的位置,以便其能够对不同大小的竖槽进行检测,调节时,转动丝杆,丝杆转动带动螺纹滑块在滑槽内部滑动,即可使准直器的位置得到调整,当准直器与侧壁边缘在同一个竖直线上时,即可达到测量竖槽垂直度的作用,整个调节方式十分方便,适合多种竖槽使用,适用性更广;

(4)在进行修整时,控制模块控制步进电机工作,步进电机工作带动修整辊转动,修整辊转动时,刀片将凸起处的多余废料刮下,使该处能够趋于竖直状态,保证了竖槽的垂直精度;

(5)在需要对升降座进行固定时,第二电动推杆工作推动支撑板,使支撑板贴在竖槽的内壁上,从而可使升降座得到固定;

(6)通过收卷盘放线,可在升降座升降过程中,导线始终跟随升降座移动,使蓄电池能够为升降座上部件正常供电,且换向轮可改变导线的方向,起到了对导线梳理的效果,避免导线缠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升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修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安装板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系统流程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底座;2、固定架;3、滑轮;4、刹车电机;5、绕线盘;6、钢索;7、安装板;8、准直器;9、升降座;10、第一电动推杆;11、修整机构;111、u型架;112、修整辊;113、步进电机;12、定位装置;121、第二电动推杆;122、支撑板;13、滑槽;14、转动座;15、丝杆;16、螺纹滑块;17、控制模块;18、蓄电池;19、显示屏;20、导线收卷盘;21、换向轮;22、位置传感器;23、微型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地下连续墙施工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安装板7的底部设置有准直器8,较佳的准直器8的型号为g-lens,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固定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滑轮3,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刹车电机4,较佳的刹车电机4的型号为tcv28-400-90s,刹车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绕线盘5,绕线盘5的表面缠绕有钢索6,钢索6与滑轮3传动连接,钢索6远离绕线盘5的一端贯穿安装板7并固定连接有升降座9,升降座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微型摄像头23,较佳的微型摄像头23的型号为decrypters,升降座9的表面开设有数量为四个的安装槽,四个安装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0,较佳的第一电动推杆10的型号为lt05,第一电动推杆10背离升降座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修整机构11,升降座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装置12,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控制模块17,控制模块17的输入端与准直器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模块17的输出端与刹车电机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8,蓄电池18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显示屏19,微型摄像头23的输出端与显示屏19电性连接,升降座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位置传感器22,较佳的位置传感器22的型号为conn-din-8f-w,位置传感器22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所示,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杆,加固杆、固定架2和底座1整体构成直角三角形,移动轮方便了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且在需要修整竖槽时,可将固定杆伸入到地面,使底座1整体稳定性更高,使用更加安全可靠,配合加固杆的加固,可使整个装置工作时不易发生倾倒或便移。

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安装板7的底部开设有数量为四个的滑槽13,四个滑槽13以安装板7的中心呈十字型排列,滑槽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4,转动座1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丝杆15,丝杆15背离转动座14的一端贯穿安装板7并延伸至安装板7的外部,丝杆15与安装板7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轴承与丝杆15套接,丝杆1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滑块16,螺纹滑块16与准直器8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四个十字型排列的滑槽13,可同时安装四个准直器8,以便对竖槽的四个侧壁均进行检测,检测时,可调整准直器8的位置,以便其能够对不同大小的竖槽进行检测,调节时,转动丝杆15,丝杆15转动带动螺纹滑块16在滑槽13内部滑动,即可使准直器8的位置得到调整,当准直器8与侧壁边缘在同一个竖直线上时,即可达到测量竖槽垂直度的作用,整个调节方式十分方便,适合多种竖槽使用,适用性更广。

请参阅图3和图6所示,修整机构11包括有u型架111,u型架11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修整辊112,修整辊1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分布的刀片,u型架1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113,较佳的步进电机113的型号为y160m-4,步进电机113的输出轴贯穿u型架111并与修整辊112固定连接,步进电机113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1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进行修整时,控制模块17控制步进电机113工作,步进电机113工作带动修整辊112转动,修整辊112转动时,刀片将凸起处的多余废料刮下,使该处能够趋于竖直状态,保证了竖槽的垂直精度。

请参阅图2所示,定位装置12包括有第二电动推杆121,较佳的第二电动推杆121的型号为lt05,第二电动推杆1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2,需要对升降座9进行固定时,第二电动推杆121工作推动支撑板122,使支撑板122贴在竖槽的内壁上,从而可使升降座9得到固定。

请参阅图6所示,控制模块17包括有控制器和数据存储模块,较佳的控制器的型号为spc-stw-1810,控制器是控制各个用电部件运行的中枢,而数据存储模块则可对修整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以便后续分析开槽中出现的问题。

请参阅图1和图5所示,底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线收卷盘20,导线收卷盘20的表面缠绕有导线,导线的一端与蓄电池18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升降座9连接,安装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换向轮21,导线与换向轮21传动连接,通过收卷盘20放线,可在升降座9升降过程中,导线始终跟随升降座9移动,使蓄电池18能够为升降座9上的部件正常供电,且换向轮21可改变导线的方向,起到了对导线梳理的效果,避免导线缠绕。

请参阅图4所示,丝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且手柄为橡胶材料构件,手柄方便了使用者转动丝杆15,且橡胶材料质地较软,握持更加舒适。

工作原理:通过准直器8对竖槽的边界进行测量,当竖槽内壁出现凸起处时,准直器8将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17,由蓄电池18进行供电,控制模块17控制刹车电机4工作,刹车电机4转动带动绕线盘5转动,绕线盘5转动将钢索6放松,此时在升降座9本身的重力作用下,升降座9向下缓慢移动,当升降座9移动到凸起处时,位置传感器22传递信号给控制模块17,控制模块17控制刹车电机4停止,并控制定位装置12工作,第二电动推杆121工作推动支撑板122,使支撑板122贴在竖槽的内壁上,使整个升降座9固定在竖槽内部,再控制修整机构11工作,由第一电动推杆10推动修整机构11,使修整机构11将凸起处修平,在进行修整时,控制模块17控制步进电机113工作,步进电机113工作带动修整辊112转动,修整辊112转动时,刀片将凸起处的多余废料刮下,使该处能够趋于竖直状态,保证了竖槽的垂直精度,修整完毕后,控制模块17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0和定位装置12复位,此时继续控制刹车电机4工作,使修整机构11到达下一处修整点,整个过程,可对竖槽内部的凸起处进行修整,保证了竖槽的垂直精度,且修整过程,升降座9处于固定状态,因此修整机构11的修整效果更好,解决了现有的刷壁装置对竖槽内壁无差别清理,但是刷壁装置工作时,会与竖槽内壁接触,易出现倾斜,从而导致竖槽的清理出现偏差,从而影响竖槽的垂直精度的问题,另外通过设置微型摄像头23,工作人员可通过显示屏19直观的观察竖槽内部的情况,使用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