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构造及虹吸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7343发布日期:2020-03-03 03:5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排水构造及虹吸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排水构造及虹吸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排水系统,在该排水系统中,在浴缸、淋浴(日文:洗い場)等用水器具与虹吸排水管之间连接有排水的临时贮存槽。该临时贮存槽配置在楼板和地板面之间的地板下空间。此外,浴缸的排水管连接于淋浴的排水弯管,使得浴缸的水经由淋浴的排水管排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92745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自浴缸排水时,浴缸的水为积流排水(日文:溜め流し排水),因此,成为大量的排水流向排水管的情况。虹吸排水管的管道的直径与以往的坡度管道相比较小,因此,有可能在虹吸排水管产生虹吸力之前,来自浴缸的排水经由淋浴的排水弯管向淋浴溢出。因此,设计了上述的现有例那样的临时贮存槽。

但是,为了确保临时贮存槽的容量,临时贮存槽需要一定程度的高度,需要与该高度相应地确保地板下空间。因此,在设置临时贮存槽的情况下,难以实现低地板化。

另一方面,考虑通过使来自浴缸的排水和来自淋浴的排水分别流向不同的排水系统,从而无需设置临时贮存槽,可实现低地板化,但是在情况下,维护时难以接近浴缸侧的排水系统,有可能导致操作性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维护时的操作性下降并且能够实现更进一步的低地板化的排水构造及虹吸排水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技术方案1所述的排水构造具有:第1用水器具,其排水为贮水后进行排水的积流排水;第2用水器具,其排水为没有贮水的连续排水;第1排水弯管,其设于所述第1用水器具的排水部;第2排水弯管,其设于所述第2用水器具的排水部;第1虹吸排水管,其连接于所述第1排水弯管的下游侧;第2虹吸排水管,其连接于所述第2排水弯管的下游侧;以及检查口,其设于自所述第1排水弯管朝向下游侧的流路,并且将外部与所述第1排水弯管内连通。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排水构造,第1用水器具的排水为贮水后进行排水的积流排水。在该第1用水器具中,在排水部设有第1排水弯管,并且在该第1排水弯管的下游侧连接有第1虹吸排水管。另一方面,第2用水器具的排水为没有贮水的连续排水。在该第2用水器具中,在排水部设有第2排水弯管,并且在该第2排水弯管的下游侧连接有第2虹吸排水管。而且,在自第1排水弯管朝向下游侧的流路设有将外部与第1排水弯管内连通的检查口。因而,即使第1用水器具是浴缸这样难以对第1排水弯管进行维护的器具,也能够自检查口容易地对第1排水弯管内进行维护。

技术方案2所述的排水构造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排水构造的基础上,所述检查口设于所述第2用水器具的排水部的附近,所述检查口与所述第2用水器具的排水部由同一盖体覆盖。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排水构造,检查口设于第2用水器具的排水部的附近,并且检查口与第2用水器具的排水部由同一盖体覆盖。因而,检查口与第2用水器具的排水部均未暴露于外部,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

技术方案3所述的排水构造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排水构造的基础上,自所述第1排水弯管去向所述检查口的流路向斜上方延伸设置。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排水构造,自第1排水弯管去向检查口的流路向斜上方延伸设置,因此,能够使水封预先留在第1排水弯管内。

技术方案4所述的排水构造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构造的基础上,能够自所述检查口用眼睛确认所述第1排水弯管的内部。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排水构造,能够自检查口用眼睛确认第1排水弯管的内部,因此,自检查口对第1排水弯管的内部进行维护时的操作性得到提高。

在此,“第1排水弯管的内部”指的是第1排水弯管的底部的内周面侧及第1排水弯管的侧面的内周面侧中的至少一者,在第1排水弯管的内部有水封的状态下,也可以包含该水封的水面。

技术方案5所述的排水构造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构造的基础上,该排水构造具有第1旁路管,该第1旁路管将所述第1排水弯管的下游侧部位与所述第2排水弯管的下游侧部位连接,该第1旁路管的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第1排水弯管及所述第2排水弯管这两者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排水构造,来自第1用水器具的排水为贮水后进行排水的积流排水,因此,与来自第2用水器具的排水相比较,许多排水一下子排出。在第1虹吸排出管产生虹吸力之前,额外的排水流入第1旁路管。第1旁路管内的空气随着排水的流入被向第2排水弯管挤出。第1旁路管的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第1排水弯管及第2排水弯管这两者靠上方的位置,因此,流入第1旁路管的排水不易流向第2排水弯管侧。当在第1虹吸排水管产生虹吸力时,来自第1用水器具的排水及流入第1旁路管的排水经由第1虹吸排水管被迅速地排出。由此,能够抑制来自第1用水器具的积流排水向第2用水器具溢出。

另一方面,来自第2用水器具的排水为没有贮水的连续排水。管路内的空气经由第1旁路管被向第1排水弯管侧挤出,因此,自第2用水器具顺利地进行排水。当在第2虹吸排水管产生虹吸力时,来自第2用水器具的排水经由第2虹吸排水管被迅速地排出。

技术方案6所述的排水构造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排水构造的基础上,在所述第1旁路管设有第1止回阀,该第1止回阀允许自所述第2排水弯管侧向所述第1排水弯管侧的流动,但不允许自所述第1排水弯管侧向所述第2排水弯管侧的流动。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排水构造,在第1旁路管设有第1止回阀,因此,抑制自许多排水一下子排出的第1排水弯管侧向第2排水弯管侧的流动。因而,能够抑制来自第1排水弯管的排水向第2排水弯管溢出来。

技术方案7所述的排水构造在技术方案5或6所述的排水构造的基础上,在所述第1旁路管设有吸气阀。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排水构造,在第1用水器具和第2用水器具同时排水时等在第1旁路管产生了负压的情况下,自吸气阀引入外部空气,因此,能够抑制第1排水弯管的水封及第2排水弯管的水封被破坏。

技术方案8所述的排水构造在技术方案5~7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构造的基础上,在所述第1旁路管连接有通气管。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排水构造,在第1用水器具和第2用水器具同时排水时等在第1旁路管产生了负压的情况下,自通气管引入外部空气,因此,能够抑制第1排水弯管的水封及第2排水弯管的水封被破坏。

技术方案9所述的排水构造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排水构造的基础上,该排水构造具有:其他排水弯管,其相对于其他用水器具设置;虹吸排水管,其连接于所述其他排水弯管的下游侧;独立通气管,其连接于所述其他排水弯管的下游侧;集管,所述通气管及所述独立通气管连接于该集管;以及合流通气管,其连接于所述集管并且向大气开放。

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排水构造,形成为使通气管及独立通气管集合于集管,并经由合流通气管向大气开放的结构。因而,无需使通气管及独立通气管分别延伸至屋外。由此,能够一并地进行吸气排气,并且与使通气管及独立通气管分别向大气开放地进行配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技术方案10所述的排水构造在技术方案5~9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构造的基础上,该排水构造具有第2旁路管,该第2旁路管在比所述第1旁路管的最上部低的位置将所述第1旁路管中的所述第1排水弯管侧与所述第1旁路管中的所述第2排水弯管侧连接,该第2旁路管的管路的底面配置得比所述第2排水弯管的顶面低。

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排水构造,即使在无法完全进入第2排水弯管而成为满水这样情况下,剩余的排水也经由第2旁路管向连接于第1排水弯管的下游侧的第1虹吸排水管流去。因而,能够抑制排水自第2排水弯管溢出。

技术方案11所述的排水构造在技术方案10所述的排水构造的基础上,该排水构造具有将所述第2排水弯管与所述第2虹吸排水管连接的排水管,所述第2旁路管中的管路的底面配置得比所述排水管的底面高。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排水构造,来自第2排水弯管的排水不会经常流向第2旁路管,第2虹吸排水管能迅速成为满流,因此,不会导致虹吸启动延后。

技术方案12所述的排水构造在技术方案10或11所述的排水构造的基础上,在所述第2旁路管设有第2止回阀,该第2止回阀允许自所述第2排水弯管侧向所述第1排水弯管侧的流动,但不允许自所述第1排水弯管侧向所述第2排水弯管侧的流动。

根据技术方案12所述的排水构造,在第2旁路管设有第2止回阀,因此,抑制自第1排水弯管侧经由第2旁路管向第2排水弯管侧的流动。

技术方案13所述的排水构造在技术方案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构造的基础上,该排水构造在所述第1排水弯管的下游侧部位及所述第2排水弯管的下游侧部位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辅助腔室。

根据技术方案13所述的排水构造,能够利用辅助腔室接收超出了第1旁路管的容量的剩余的排水。在第2用水器具使用了自第1用水器具汲上来的水的情况下,自第2用水器具排出与通常情况相比大量的水。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利用辅助腔室来接收排水,从而抑制来自第2用水器具的排水滞留。此外,能够应对来自第1用水器具的更大量的积流排水。

技术方案14所述的虹吸排水系统具有:排水立管,其沿建筑物的上下方向配设;以及技术方案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构造,所述第1虹吸排水管及所述第2虹吸排水管均具有使排水向横向流动的横引管和连接于所述排水立管并使来自所述横引管的排水向下方流动的竖管。

根据技术方案14所述的虹吸排水系统,能够使来自第1用水器具的排水经由第1虹吸排水管所具有的横引管及竖管流向排水立管。此外,能够使来自第2用水器具的排水经由第2虹吸排水管所具有的横引管及竖管流向排水立管。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排水构造及虹吸排水系统,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维护时的操作性下降并且能够实现更进一步的低地板化的排水构造及虹吸排水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虹吸排水系统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中自浴缸排水时的初始阶段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产生虹吸力后的排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中自淋浴排水的排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自上方侧观察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浴室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沿着图6中的a-a线进行剖切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中浴缸的裙边可装卸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自上方侧观察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排水构造的浴室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立体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立体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立体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参考例1的排水构造的立体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参考例2的排水构造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虹吸排水系统;11、浴缸(第1用水器具);12、淋浴(第2用水器具);14、排水立管;16、排水构造;18、第1旁路管;19、第1止回阀;21、第1排水弯管;22、第2排水弯管;26、排水构造;30、吸气阀;31、第1虹吸排水管;31a、横引管;31b、竖管;32、第2虹吸排水管;32a、横引管;32b、竖管;36、排水构造;41、排水部;42、排水部;46、排水构造;52、排水管;52d、底面;58、清扫口(检查口);64、地漏(盖体);71、辅助腔室;72、辅助腔室;74、通气管;76、排水构造;80、集管;83、其他排水弯管;84、其他排水弯管;86、排水构造;90、合流通气管;93、虹吸排水管;94、虹吸排水管;103、独立通气管;104、独立通气管;218、第2旁路管;219、第2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虹吸排水系统10具有排水立管14和排水构造16。

排水立管14贯穿建筑物15的楼板24的贯通孔25。在该排水立管14设有连结后述的竖管31b、32b的排水接头28,构成为使来自上部的排水立管14的排水和来自后述的浴缸11、淋浴12等用水器具的排水合流。另外,在以下说明所使用的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管道构造,对于管接头等、各管道、各管道的连接部分的结构及管道的方向等,进行了适当省略及简化来进行表示。

(排水构造)

排水构造16具有作为第1用水器具的一例的浴缸11、作为第2用水器具的一例的淋浴12、第1排水弯管21、第2排水弯管22、第1旁路管18、第1虹吸排水管31和第2虹吸排水管32。

浴缸11是贮存水20来进行使用的第1用水器具的一例,其排水为贮水后进行排水的积流排水。淋浴12是第2用水器具的一例,其排水为没有贮水的连续排水。浴缸11与淋浴12空开间隙s地彼此相邻。浴缸11与淋浴12既可以如图示那样彼此一体,此外,也可以彼此独立。

第1排水弯管21和第2排水弯管22是用于防止汚臭、气体等的逆流的所谓的水封式弯管。第1排水弯管21设于浴缸11的排水部41。第2排水弯管22设于淋浴12的排水部42。

如图2所示,第1旁路管18是将作为第1排水弯管21的下游侧部位的一例的排水管51和作为第2排水弯管22的下游侧部位的一例的排水管52连接的管体。第1旁路管18设于浴缸11与淋浴12之间的间隙s(参照图1),并且设置为在通常使用时使用者看不到。通过将第1旁路管18设于间隙s,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另外,也可以将第1旁路管18设于浴室与建筑物的墙壁之间等(未图示)其他部位。

如图3所示,第1旁路管18中的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最上部18h位于比第1排水弯管21及第2排水弯管22这两者靠上方的位置。在此,“比第1排水弯管21及第2排水弯管22这两者靠上方”指的是,比第1排水弯管21的顶面21a靠上方且是比第2排水弯管22的顶面22a靠上方。第1旁路管18例如形成为倒字母u状,具有第1排水弯管21侧的纵管部18a、第2排水弯管22侧的纵管部18b以及纵管部18a与纵管部18b的连接部18d。连接部18d例如沿水平方向延伸。最上部18h指的是连接部18d中的管路的底面,该底面位于比第1排水弯管21及第2排水弯管22这两者靠上方的位置。在连接部18d中的管路的底面的高度不为恒定的情况下,最高的位置为最上部18h。另外,作为第1旁路管18的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举出了最上部18h,但也可以是,最上部18h以外的部位位于比第1排水弯管21及第2排水弯管22这两者靠上方的位置。此外,在图3中,以省略了后述的清扫口58的方式进行了图示。

排水管51具有上横管部51a、纵管部51b和下横管部51c,该上横管部51a自第1排水弯管21沿横向延伸,并与第1旁路管18的纵管部18a合流,该纵管部51b自纵管部18a的下端向下方延伸,该下横管部51c自纵管部51b的下端沿横向延伸。同样,排水管52具有上横管部52a、纵管部52b和下横管部52c,该上横管部52a自第2排水弯管22沿横向延伸,并与第1旁路管18的纵管部18b合流,该纵管部52b自纵管部18b的下端向下方延伸,该下横管部52c自纵管部52b的下端沿横向延伸。另外,排水管51、52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分别自第1排水弯管21及第2排水弯管22排水的结构即可。

在第1旁路管18设有吸气阀30。该吸气阀30是用来使来自外部的空气向第1旁路管18通过,并且使排水和空气不自第1旁路管18向外部通过的部件。吸气阀30例如设于纵管部18a的延长部18c的上端。若包含该延长部18c在内的话,则可以说第1旁路管18形成为使字母h翻转了的镜像文字的形状。若自相反侧观察第1旁路管18的话,则第1旁路管18为字母h形。另外,吸气阀30也可以设于第1旁路管18中的连接部18d。此外,也可以将延长部18c及吸气阀30设于纵管部18b的上方。

期望的是,第1旁路管18中的管路的最上部18h的高度位置与贮存于浴缸11中的水20的标准的水头h的高度位置相同或者为高于该水头h的高度位置的位置。水头h的基准例如为浴缸11的底。标准的水头h是指,相当于在人入浴时贮存于浴缸11内的热水的量,例如相当于人在浴缸11内坐下时不会自浴缸11溢出来的程度的热水的量。最上部18h是不会在第1旁路管18中的纵管部18a、18b之间产生溢流的最大的高度,相当于连接部18d的底面的高度。

在图2中,第1虹吸排水管31连接于第1排水弯管21及第1旁路管18的下游侧。此外,第2虹吸排水管32连接于第2排水弯管22及第1旁路管18的下游侧。

具体而言,第1虹吸排水管31连接于排水管51的下横管部51c的末端。此外,在图1中,第1虹吸排水管31具有使排水向横向流动的横引管31a和连接于排水立管14并使来自横引管31a的排水向下方流动的竖管31b。此外,第2虹吸排水管32具有使排水向横向流动的横引管32a和连接于排水立管14并使来自横引管32a的排水向下方流动的竖管32b。竖管31b的下端、竖管32b的下端连接于排水接头28。另外,第1虹吸排水管31与第2虹吸排水管32并列地配置在第2虹吸排水管32的里侧。

如图6所示,在浴缸11的底部11a中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且是靠淋浴12侧的部位设有排水部41,在该排水部41设有第1排水弯管21。如图7所示,该第1排水弯管21的朝向下游侧的流路(排水管51)的一部分随着去向下游侧而向斜上方延伸设置,之后,以沿着楼板24(参照图1)的方式延伸设置。也就是说,排水管51具有朝向上方侧的凸部。因而,未超过凸部的量的水作为水封留在第1排水弯管21及排水管51内。排水管51中的凸部抵接于后述的排水凹部54的底壁54a,在凸部与底壁54a彼此抵接的部位设有与第1排水弯管21的内部相连通的作为检查口的清扫口58。因此,设为能够自清扫口58用眼睛确认第1排水弯管21的内部。因而,在第1排水弯管21内有水封的状态下,能够自清扫口58用眼睛确认该水封的水面。该清扫口58作为一例设定为通常的清扫用具能够插入的直径尺寸,由可卸下的清扫口盖60覆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排水管51连接于呈大致字母u状弯曲且位于间隙s(参照图1)内的第1旁路管18。

在淋浴12的排水部42形成有排水凹部54。该排水凹部54形成为相对于淋浴12的地板向下方侧凹陷的形状,作为一例,该排水凹部54与淋浴12的地板形成为一体。

排水凹部54由可卸下的作为盖体的地漏64覆盖。此外,如图6所示,在排水凹部54的底壁54a的下方且是同与第1排水弯管21相连的排水管51相邻的位置配置有第2排水弯管22,与该第2排水弯管22的内部相连通的排水口22b形成于排水凹部54的底壁54a。根据以上的结构,是能够由地漏64防止异物混入并且使在清洗身体时使用的热水、自浴缸11溢出来的热水等自地漏64向排水凹部54内的排水口22b排出的结构。

如图8所示,在排水构造16中,也可以构成为,构成淋浴12的浴缸11侧的侧面的裙边40可装卸。在该情况下,通过卸下裙边40,能够容易地对排水构造16进行维护。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如上述那样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在图3中,在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16中,来自浴缸11的排水为贮水后进行排水的积流排水,因此,与来自淋浴12的排水相比较,许多排水一下子排出。来自浴缸11的排水经由第1排水弯管21从排水管51的上横管部51a、纵管部51b、下横管部51c通过,向第1虹吸排水管31流去(箭头a方向)。在第1虹吸排水管31中产生虹吸力之前,剩余的排水流入第1旁路管18(箭头b方向)。第1旁路管18内的空气随着排水的流入被向第2排水弯管22侧挤出(箭头c方向)。

第1旁路管18形成为倒字母u状,管路的最上部18h位于比第1排水弯管21及第2排水弯管22这两者靠上方的位置,因此,流入第1旁路管18的排水不易流向第2排水弯管22侧。尤其是在第1旁路管18中的管路的最上部18h的高度位置与贮存于浴缸11中的水的标准的水头h的高度位置相同的情况下,不易产生自纵管部18a向纵管部18b的溢流。另外,也可以产生不会破坏第2排水弯管22的水封的程度的溢流。

在图4中,当在第1虹吸排水管31产生虹吸力时,来自浴缸11的排水及流入第1旁路管18的排水经由第1虹吸排水管31被迅速地排出(箭头a方向),浴缸11的水位下降(箭头d方向)。此时,自吸气阀30向第1旁路管18引入外部空气(箭头e方向),因此,抑制负压作用于第2排水弯管22侧。因此,不会破坏第2排水弯管22的水封。

如此,根据排水构造16,即使不使用以往那样的临时贮存槽,也能够抑制来自浴缸11的积流排水向淋浴12溢出。

另一方面,在图5中,来自淋浴12的排水为没有贮水的连续排水。来自淋浴12的排水经由第2排水弯管22从排水管52的上横管部52a、纵管部52b、下横管部52c通过,向第2虹吸排水管32流去(箭头f方向)。第1旁路管18中的管路内的空气经由第1旁路管18被向第1排水弯管21侧挤出(箭头g方向),因此,自淋浴12顺利地进行排水。在连续排水的情况下几乎没有水头,因此,排水不会流入第1旁路管18的纵管部18b。当在第2虹吸排水管32产生虹吸力时,来自淋浴12的排水经由第2虹吸排水管32被迅速地排出(箭头f方向)。此时,如果是仅来自淋浴12的排水,则几乎不会在第1旁路管18产生负压,而在与浴缸11同时进行排水时等在第1旁路管18产生了负压的情况下,由于自吸气阀30引入外部空气,因此不会破坏第1排水弯管21的水封和第2排水弯管22的水封。

在图1中,在本实施方式的虹吸排水系统10中,能够使来自浴缸11的排水经由第1虹吸排水管31所具有的横引管31a及竖管31b流向排水立管14。此外,在该虹吸排水系统10中,能够使来自淋浴12的排水经由第2虹吸排水管32所具有的横引管32a及竖管32b流向排水立管14。

如图6所示,在自第1排水弯管21朝向下游侧的流路即排水管51设有将外部与第1排水弯管21内连通的清扫口58。因而,对于浴缸11侧的第1排水弯管21内,能够自清扫口58容易地进行维护。由此,能够抑制维护时的操作性下降并且能够实现更进一步的低地板化。

此外,清扫口58设于淋浴12的排水部42的附近,并且清扫口58与淋浴12的排水部42由同一地漏64覆盖。换言之,清扫口58以可与排水部42由同一地漏64覆盖的程度距排水部42较近,该地漏64设为可通过人工进行装卸这样的大小。因而,清扫口58未暴露于外部,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

并且,如图7所示,流路自第1排水弯管21朝向清扫口58向斜上方延伸设置,由此,能够使水封预先留在第1排水弯管21内。

并且,能够自清扫口58用眼睛确认第1排水弯管21的内部,由此,自清扫口58对第1排水弯管21的内部进行维护时的操作性得到提高。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16及虹吸排水系统10,无需以往那样的临时贮存槽,因此,能够使进行积流排水的浴缸11等的设置场所更进一步低地板化。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清扫口58设于淋浴12的排水部42的附近,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如图9所示,清扫口58设于距排水部42较远的位置。

[第2实施方式]

在图10中,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26在第1排水弯管21的下游侧部位及第2排水弯管22的下游侧部位中的至少一者例如这两者具有辅助腔室71、72。辅助腔室71设于第1排水弯管21的下游侧部位。辅助腔室72设于第2排水弯管22的下游侧部位。

辅助腔室71、72例如是分别设于排水管51、52的大径部(内径扩大部)。辅助腔室71、72的高度尺寸设定得比以往的临时贮存槽小,设为能够配置于配置第1排水弯管21、第2排水弯管22及排水管51、52所需的空间内的大小。因而,不会为了设置辅助腔室71、72而额外需要地板下空间。

在图示的例子中,辅助腔室71、72均配置于第1旁路管18的上游侧,但也可以是,辅助腔室71、72中的任一者或者辅助腔室71、72这两者配置于第1旁路管18的下游侧。

在该排水构造26中,能够利用辅助腔室71、72接收超出了第1旁路管18的容量的剩余的排水。在淋浴12(图1)使用了自浴缸11(图1)汲上来的水的情况下,自淋浴12排出与通常情况相比大量的水。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利用辅助腔室71、72来接收排水,从而抑制来自淋浴12的排水滞留。此外,能够应对来自浴缸11的更大量的积流排水。

对于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3实施方式]

在图11中,在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36中,在第1旁路管18连接有作为吸气阀30(图2)的替代的通气管74。通气管74例如延伸至建筑物的屋外,其末端74a向大气开放。

在该排水构造36中,设有通气管74来替代吸气阀30(图2),因此,无需吸气阀30的配置空间。

在第1虹吸排水管31产生了虹吸力时,自通气管74向第1旁路管18引入外部空气,因此,不会破坏第2排水弯管22的水封。在第2虹吸排水管32产生了虹吸力时,也自通气管74向第1旁路管18引入外部空气,因此,不会破坏第1排水弯管21的水封。

对于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4实施方式]

在图12中,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46具有其他排水弯管83、84、虹吸排水管93、94、独立通气管103、104、集管80以及合流通气管90。

其他排水弯管83相对于作为其他用水器具的一例的洗衣机的排水部(未图示)设置。其他排水弯管84相对于作为其他用水器具的一例的洗漱台设置。其他排水弯管83、84是用于防止汚臭、气体等的逆流的所谓的水封式弯管。

在其他排水弯管83的下游侧连接有排水管113。虹吸排水管93连接于排水管113的下游侧。此外,在其他排水弯管84的下游侧连接有排水管114。虹吸排水管94连接于排水管114的下游侧。

独立通气管103的一端连接于其他排水弯管83的下游侧部位(排水管113)。此外,独立通气管104的一端连接于其他排水弯管84的下游侧部位(排水管114)。独立通气管103、10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集管80。

集管80是连接有通气管74及独立通气管103、104的管接头。合流通气管90连接于集管80并且向大气开放。具体而言,合流通气管90例如延伸至建筑物的屋外,其末端90a向大气开放。

在该排水构造46中,设有通气管74及独立通气管103、104来替代吸气阀30(图2),因此,无需吸气阀30的配置空间。此外,形成为使通气管74及独立通气管103、104集合于集管80,并经由合流通气管90向大气开放的结构。因而,无需使通气管74及独立通气管103、104分别延伸至屋外。由此,能够一并地进行吸气排气,并且与使通气管74及独立通气管103、104分别向大气开放地进行配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对于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参考例1]

在图13中,在本参考例的排水构造56中,在自第1排水弯管21延伸的排水管51的下游侧连接有第1虹吸排水管31。此外,在自第2排水弯管22延伸的排水管52的下游侧连接有第2虹吸排水管32。也就是说,自第1排水弯管21起的排水路径与自第2排水弯管22起的排水路径彼此独立。

因而,即使自第1排水弯管21进行积流排水,其排水也不会向第2排水弯管22侧流入。因此,能够抑制来自浴缸11的积流排水向淋浴12溢出(图1)。

对于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参考例2]

在图14中,本参考例的排水构造66在参考例1的基础上还设有吸气阀111、112。在排水管51连接有向上方延伸的分支管121。吸气阀111设于该分支管121的上端。此外,在排水管52连接有向上方延伸的分支管122。此外,吸气阀112设于该分支管122的上端。吸气阀111、112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吸气阀30相同。

在本参考例中,与参考例1相同,即使自第1排水弯管21进行积流排水,其排水也不会向第2排水弯管22侧流入。因此,能够抑制来自浴缸11的积流排水向淋浴12溢出(图1)。

在排水管51追加了吸气阀111,因此,在自第1排水弯管21排水时,自吸气阀111引入外部空气。此外,在排水管52追加了吸气阀112,因此,在自第2排水弯管22排水时,自吸气阀112引入外部空气。因而,来自第1排水弯管21的排水及来自第2排水弯管22的排水均易于流动。

对于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或参考例1相同,因此,在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5实施方式]

在图15中,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86具有第2旁路管218。该第2旁路管218在比第1旁路管18的最上部低的位置将第1旁路管18中的第1排水弯管21侧和第1旁路管18中的第2排水弯管22侧连接起来。第2旁路管218中的管路的底面配置得比第2排水弯管22的顶面22a低。此外,第2旁路管218中的管路的底面配置得比排水管52的上横管部52a的底面52d高。

第2旁路管218例如沿横向延伸。另外,也可以是,第2旁路管218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弯曲。在像这样第2旁路管218中的管路的底面的高度不为恒定的情况下,底面中最高的位置配置得比第2排水弯管22的顶面22a低,且比上横管部52a的底面52d高。

在第1旁路管18中的例如连接部18d设有第1止回阀19。第1止回阀19构成为,允许自第2排水弯管22侧向第1排水弯管21侧的流动,但不允许自第1排水弯管21侧向第2排水弯管22侧的流动。另外,第1止回阀19的位置不限于连接部18d,也可以是,例如设于纵管部18b。此外,第1止回阀19也可以是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自第1排水弯管21侧向第2排水弯管22侧的流动的结构。

在第2旁路管218设有第2止回阀219。第2止回阀219构成为,允许自第2排水弯管22侧向第1排水弯管21侧的流动,但不允许自第1排水弯管21侧向第2排水弯管22侧的流动。另外,第2止回阀219也可以是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自第1排水弯管21侧向第2排水弯管22侧的流动的结构。

即使在来自淋浴12的排水无法完全进入第2排水弯管22而成为满水这样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剩余的排水也经由第2旁路管218从排水管51的纵管部51b、下横通管51c通过,向第1虹吸排水管31(图1)流去(箭头h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旁路管218中的管路的底面配置得比排水管52的上横管部52a的底面52d高。因而,来自淋浴12的排水不会经常流向第2旁路管218,第2虹吸排水管32能迅速成为满流,因此,不会导致虹吸启动延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旁路管218中的管路的底面配置得比第2排水弯管22的顶面22a低。因而,在排水要自第2排水弯管22溢出的情况下排水流向第2旁路管218,因此,能够抑制排水自第2排水弯管22溢出。

并且,在第2旁路管218设有第2止回阀219,因此,抑制自第1排水弯管21侧经由第2旁路管218向第2排水弯管22侧的流动。此外,在第1旁路管18的连接部18d设有第1止回阀19,因此,在自浴缸11排水时,更加不易产生自第1排水弯管21侧经由第1旁路管18向第2排水弯管22侧的流动即自纵管部18a向纵管部18b的溢流。

对于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6实施方式]

在图16中,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构造76形成为省略了第5实施方式中的第1旁路管18的第1止回阀19的结构。在第1旁路管18中,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叙述的那样,通过适当地对最上部18h的高度进行设定,从而能够不在第1旁路管18中的纵管部18a、18b之间产生溢流。因而,通过像本实施方式这样省略第1止回阀19,能够简化结构,实现低成本化。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这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第1用水器具的一例举出了浴缸11,但第1用水器具也可以是洗衣机等排水为积流排水的器具。此外,作为第2用水器具的一例举出了淋浴12,但第2用水器具也可以是洗漱台、厨房、餐具清洗机等排水为连续排水的器具。

作为第1旁路管18所连接的第1排水弯管21的下游侧部位的一例举出了排水管51,但下游侧部位并不限于此。同样,作为第1旁路管18所连接的第2排水弯管22的下游侧部位的一例举出了排水管52,但下游侧部位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将第1旁路管18直接连接于第1排水弯管21及第2排水弯管22中的至少一者。

在第1旁路管18设有吸气阀30,但是,如果不会破坏第1排水弯管21、第2排水弯管22的水封,则也可以省略吸气阀3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