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防洪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31797发布日期:2020-02-04 12:31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防洪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防洪墙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便携式防洪墙。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对水流进行截断、倒流、控制,或者进行临时性的围水、蓄水以及对特殊水的暂时储存,因此,防洪墙被广泛使用。并且,为了方便建造,设置一种便携式的防洪墙成为了主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市面上的防洪墙不仅由于结构的限制,结构复杂笨重,建造过程繁琐,转运不便,另外,还需设置专门的仓库来存放防洪墙的各零部件结构,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员共同进行建造,存在建造成本高的问题。并且,现有的防洪墙需要选择合适的底面进行建造,适应性较差,难以满足多底面建造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便携式防洪墙,以防水布为主要制作材料,并且折叠后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主体结构,并于主体结构内设置有若干加强筋布,另外,于主体结构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搭扣,同时,于主体结构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魔术贴,实现了对主体结构长度的拼接,使得结构简单且轻便,建造方便,只需一人便可转运和安装,另外,主体结构的底面布长度与挡水高度的比值处于3~5之间,从而使得底面布长度较长,便于充分利用水压来增加摩擦力,从而适应不同的底面,提高防洪墙的适应性,满足多底面建造的需求,同时,底面布上设置有配重块,能使得主体结构的底面布的布面能紧贴于底面上,减少从底面布下方流走的水,保证了防洪墙的可靠性。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防洪墙,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主体结构、加强筋布以及配重块,其中,

主体结构为防水布材质,主体结构包括上斜面布和底面布,上斜面布和底面布为一整幅布匹折弯后形成的一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且沿上斜面布和底面布的开口方向上,底面布的长度与上斜面布的垂直高度的比值范围为3~5;

加强筋布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加强筋布间隔设置于上斜面布和底面布之间,加强筋布的上部与上斜面布连接,加强筋布的下部与底面布连接;

配重块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配重块设置于底面布背离折弯的一侧并压住底面布;

上斜面布和底面布上且位于其首尾两端均设置有魔术贴,同时,于上斜面布的首尾两端均设置有若干连接搭扣。

上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洪墙,其中,上斜面布、底面布以及加强筋布均为pvc防水刀刮布,且含有抗氧化成分。

上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洪墙,其中,加强筋布呈梯形结构设置,且上斜面布和底面布之间的折弯与加强筋布之间设置有间隙。

上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洪墙,其中,加强筋布上设置有折弯缝,且折弯缝沿上斜面布和底面布的开口方向设置于加强筋布的中间,且加强筋布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折弯边,且上部和下部的折弯边分别与上斜面布和底面布连接。

上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洪墙,其中,主体结构内的若干加强筋布的朝向一致,且每一折弯缝和折弯边的朝向也一致。

上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洪墙,其中,底面布与配重块为可拆卸连接。

上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洪墙,其中,主体结构上且位于上斜面布和底面布的折弯处的外侧设置有钢丝绳。

上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洪墙,其中,上斜面布背离折弯的一端的端面反向弯折固定后形成带有空腔的封边。

上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洪墙,其中,上斜面布上设置有若干溢流孔,且溢流孔配置有可拆卸的管道和封孔布。

上述的一种便携式防洪墙,其中,主体结构分为平直型和转角型,

平直型的主体结构的首尾两端沿同一条直线设置;

转角型的主体结构的首尾两端呈角度布置,且角度为除180°以外的任意角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便携式防洪墙,通过采用防水布材质的主体结构,结构简单且轻便,方便了收纳、转运以及建造,降低了建造成本,并且主体结构的上斜面布和底面布为为一整幅布匹折弯后形成,保证了结构的可靠性,同时也方便了制造;另外,上斜面布和底面布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布,进一步提高了结构强度,使得结构的可靠性更高;另外,主体结构的底面布的长度与上斜面布的垂直高度之间的比值为3~5,使得底面布的长度远大于挡水高度,从而可有效利用水压来增加摩擦力,使得底面布能适应不同的底面,提高适应性;另外,于底面布背离折弯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可对底面布的布端头进行压紧,使得底面布能更好的贴合底面,减少从底面布下方泄露的水,同样提升了可靠性;同时,主体结构的首尾两端设置有连接搭扣和魔术贴,实现了若干个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和延伸,可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进一步提高了适应性;同时,加强筋布呈梯形结构设置,且上斜面布和底面布之间的折弯与加强筋布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各隔水舱室相互连通,有效避免了部分隔水舱室因无水而无法升起所导致的局部泄露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防洪墙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的一截面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主体结构为平直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主体结构为转角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若干主体结构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主体结构;11、上斜面布;12、底面布;13、钢丝绳;14、封边;111、溢流孔;121、加强布带;2、加强筋布;21、折弯缝;22、折弯边;3、配重块;4、魔术贴;5、连接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7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防洪墙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的一截面视图。如图1、图2以及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防洪墙包括:主体结构1、加强筋布2以及配重块3,其中,加强筋布2设置于主体结构1内,实现对主体结构1的结构强度的加强,提高主体结构1的可靠性,同时,于主体结构1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3,通过配重块3将主体结构1压紧于底面上,既能增大主体结构1与底面的摩擦力,实现对不同类型的底面的适应,同时,还能减少水从主体结构1和底面之间的间隙中泄露,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具体的,主体结构1为防水布材质,可提高设备的防水性能,并且,主体结构1包括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为一整幅布匹折弯后形成的一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使得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提高了主体结构1的结构强度,保证了结构的可靠性,另外,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的开口方向上,底面布12的长度与上斜面布11的垂直高度的比值范围为3~5,优选的,底面布12的长度与上斜面布11的垂直高度的比值为4,使得底面布12的长度远大于挡水高度,从而使得主体结构1的底面布12与底面之间具备足够的接触面积,使得能在挡水或储水时,随着水量的增加,水压逐渐增大,从而能利用水压来增加底面布12与底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挡水和储水效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另外,在使用时,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的开口方向朝向来水方向,可保证水能承托上斜面布11,从而使得上斜面布11与底面布12形成紧绷的三角形蓄水区,从而实现挡水和储存,结构简单且轻便,方便收纳和转运,同时也方便了建造,降低了建造成本。

具体的,设置于主体结构1内的加强筋布2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加强筋布2间隔设置于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之间,加强筋布2的上部与上斜面布11连接,加强筋布2的下部与底面布12连接,实现对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的连接支撑,提高主体结构1的结构强度,使得能承载更高的水压,保证了挡水和储存的可靠性,结构设计更合理。

具体的,设置于主体结构1一侧的配重块3也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配重块3设置于底面布12背离折弯的一侧并压住底面布12,优选的,若干个配重块3并列设置于底面布12上,使得底面布12处于来水方向的一侧的布端头被配重块3压紧,使得底面布12能更好的贴合底面,减少从底面布12下方泄露的水,同样提升了设备的可靠性。

具体的,于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上且位于其首尾两端均设置有魔术贴4,同时,于上斜面布11的首尾两端均设置有若干连接搭扣5,使得若干个主体结构1可通过端对端的形式实现连接,并且通过魔术贴4和连接搭扣5不仅方便了拆装,使得建造和转运更方便,同时也能保证连接强度,能满足不同的使用条件,提高适应性和结构可靠性,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上斜面布11、底面布12以及加强筋布2均为pvc防水刀刮布,且含有抗氧化成分,能有效延长设备的耐晒、耐腐蚀等特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更加具体的,设置于主体结构1内且连接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的加强筋布2呈梯形结构设置,且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之间的折弯与加强筋布2之间设置有间隙,从而使得加强筋布2与主体结构1的折弯角之间设置有能允许水通过的孔,使得因加强筋布2的布置而形成的各隔水舱室之间能相互连通,从而使得来水能均匀分分布在各个隔水舱室内,从而防止了因个别隔水舱室内无水或少水而导致上斜面布11无法被水托起的问题,避免了水从局部泄露,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更加具体的,加强筋布2上设置有折弯缝21,且折弯缝21沿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的开口方向设置于加强筋布2的中间,使得加强筋布2的长度可伸展,也使得加强筋布2具备一定的缓冲能力,能满足更多的使用情况,提高适应性,并且加强筋布2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折弯边22,且上部和下部的折弯边22分别与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连接,通过折弯边22能有效增强加强筋布2与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的连接强度,结构设计更合理,设备可靠性更高。另外,加强筋布2上的折弯缝21上的数量可设置若干个,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同样提高了适应性。

更加具体的,主体结构1内的若干加强筋布2的朝向一致,且每一折弯缝21和折弯边22的朝向也一致,方便对加强筋布2进行折叠,从而方便了对主体结构1的收纳,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主体结构1上且位于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的折弯处的外侧设置有钢丝绳13,可通过在主体结构1的折弯处设置钢丝绳13,提高结构强度,从而适应使用要求更高的场合,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上斜面布11背离折弯的一端的端面反向弯折固定后形成带有空腔的封边14,使得上斜面布11背离弯折的一端的布端头处的浮力更大,从而便于水承托上斜面布11,防止因上斜面布11未被托起而导致泄露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主体结构为平直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主体结构为转角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若干主体结构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7所示,主体结构1可分为平直型和转角型两种,其中,平直型的主体结构1的首尾两端沿同一条直线设置,即实现了主体结构1的直线设置,方便适应规则的使用环境;而转角型的主体结构1的首尾两端呈角度布置,且角度可以为除180°以外的任意角度,即实现了主体结构1的弯折布置,从而能适应其他不同角度的使用环境,并且,可通过平直型和转角型的主体结构1的搭配拼接,实现对不同形状的主体结构1的搭建,从而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上斜面布11上设置有若干溢流孔111,且溢流孔111配置有可拆卸的管道和封孔布,能使得在挡水后仍需要水流的情况下,主体结构1内侧的水能通过溢流孔111经可拆卸的管道排出,而在无需水流的情况下,可通过可拆卸的封孔布将溢流孔111封住,起到完全挡水的作用,从而适应在挡水后仍需要有水流的使用条件,同样提高了适应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魔术贴4为工业魔术贴,粘接牢靠,强度大,且拆装方便、快速。另外,魔术贴4分为a面和b面,使用时,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上的魔术贴4的a面和b面优选为不同的面,而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的首尾两端的魔术贴4也优选为不同的面,从而使得主体结构1的上部和下部以及两端的魔术贴4能错开使用,进一步提高结构的可靠性,也实现了结构主体的模块化,方便生产和制造。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连接搭扣5为编织绳和搭扣的组合,且编织绳优选为高强度编织绳,搭扣优选为尼龙搭扣或合金搭扣,不仅方便了在上斜面布11上的连接固定,同时也能保证连接搭扣5连接后的结构强度。并且,连接搭扣5分为a口和b扣,使用时,上斜面布11的首尾两端上的连接搭扣5的a扣和b扣优选为不同的两种,实现了连接搭扣5的错开使用,提高连接强度,同时也实现了主体结构1的模块化,方便生产和制造,也使得能通过连接搭扣5实现对卷起的主体结构1的捆扎,方便收纳。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底面布12设置有配重块3的一侧的布端头上设置有加强布带121,通过加强布带121形成钢钎插孔,可通过在钢钎插孔内插入钢钎或地桩,可提高设备的抓地力,防止被水流冲走,更适用于在烂泥底面、草地面等摩擦力小的底面上使用,结构设计更合理。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设置有存放袋,存放袋可用于收纳卷起后的防洪墙,减少放置空间,方便携带和转运。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配重块3包括帆布和重物,帆布缝制后形成带有空腔的结构,并于空腔内填充重物,重物为砂砾或铅块,结构简单,且制作方便。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配重块3与底面布1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如配重块3和底面布12之间也可设置魔术贴4,方便配重块3从底面布12上取下和安装,能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同时也能方便收纳和转运。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加强筋布2的上部和下部的折弯边22分别与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连接时,采用高频热烫粘接或热烫及缝纫加强,可适应不同需求下加强筋布2和上斜面布11以及底面布12的连接,提高结构的强度,使用更加可靠。

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防洪墙,包括主体结构1、加强筋布2以及配重块3;将主体结构1呈三角形结构设置的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通过一整幅防水材布材质的布匹折弯后形成,并于上斜面布11和底面布1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布2,提高了主体结构1的强度,同时,于底面布12背离折弯的一侧的布头上设置有配重块3来将底面布12要紧于底面上,另外,还将底面布12的长度与上斜面布11的垂直高度的比值设定为3~5,可充分利用水压将底面布12压紧于底面上,从而适应不同的底面,提高适应性,防止了水从底面布12下方泄露,还于主体结构1的首尾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搭扣5和魔术贴4,实现了主体结构1之间的拼接,进一步提高了适应性,方便了收纳。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