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管廊的模板衬砌台车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66004发布日期:2020-03-24 21:30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管廊的模板衬砌台车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管廊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管廊的模板衬砌台车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将燃气管道、给水管道、排水管道以及通信电缆等汇聚起来,具有一次开挖,集中施工,避免同一路段的重复开挖的众多优点,而成为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新方向。且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节奏,提高市政配套服务水平,根据国家最新政策,所有管线全部入廊,可解决地块开发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序问题带来的道路反复开挖、重复建设、马路拉链现象、空中蜘蛛网现象等问题。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729576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自行式液压台车模板,包括外模和内模,二者间形成用于浇筑的腔体;内模包括移动装置、支撑结构和内模板,支撑结构用于连接移动装置和内模板,且对内模板进行支撑,内模板外表面为“ㄇ”型结构;外模包括左右两部分,分别与内模板的两侧面等间距设置;内模板与外模间设置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均匀分布于内模板与外模间的多个对拉螺栓。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使用该台车模板时,需要利用对拉螺栓来固定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的位置,再朝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从而完成管廊的施工,但是在施工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对拉螺栓,在浇筑前需要安装对拉螺栓,而在浇筑后又需要拆卸对拉螺栓使台车行走,安装和拆卸对拉螺栓需要大量的人力,造成人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施工且节省人力的应用于管廊的模板衬砌台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管廊的模板衬砌台车,包括内模板和外模板,所述内模板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内模板的支撑装置和用于使台车行走的移动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上且位于内模板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杆上且位于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整体均呈“u”形设置,“u”形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远离凹口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固定杆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沿着第一固定架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固定架上沿着第二固定架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相对设置,所述外模板位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于固定杆上,所述第二固定架滑动连接于固定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管廊的过程中,在施工完管廊的垫层和底板及导墙后,便可以在底板上铺设轨道并安装台车,而在将内模板与支撑装置固定后,需要固定内模板和外模板,此时工作人员首先朝上滑动第二固定架,使第二固定架移动到固定杆的最高端,随后将外模板置于第一固定架上,使外模板进入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一限位槽,从而初步固定外模板,然后再朝下移动第二固定架,使外模板的上部进入到第二限位槽内,使得外模板的位置固定,如此固定外模板后便可以浇筑管廊的侧墙及顶板,在浇筑完成且混凝土强度足够时,同样先移动第二固定架,使外模板脱离第二限位槽,随后再将外模板从第一限位槽内取出,随后再使内模板与侧墙脱离,最后便可以利用移动装置使台车移动到下一施工段,通过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无需使用对拉螺栓固定内模板和外模板,只需将外模板固定至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即可,使得内模板与外模板的固定更加方便,同时也节省了人力,且由于侧墙与顶板为整体浇筑,减少了施工缝,更有利于管廊的防渗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着第一限位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槽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弹簧,多个所述弹簧沿着第一限位槽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弹簧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和限位槽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外模板时,使外模板进入第一固定架内的第一限位槽内,外模板会带动限位板移动,使得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槽之间的弹簧被压缩,在外模板进入第一限位槽内后,弹簧由于被压缩产生的弹性会对限位板施加弹力,从而使限位板紧抵至外模板上,从而使得外模板可以更好地固定在第一限位槽内,提高了第一固定架对外模板的固定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远离第一限位槽的端面设置为倾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板远离第一限位槽的端面设置为倾斜面,使得外模板进入第一限位槽时,外模板会抵接到限位板的倾斜面上,而倾斜面的设置会使外模板的一部分重力转化为水平推力,使得限位板朝向第一限位槽的内壁移动,从而使得外模板可以更方便地进入第一限位槽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位于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槽之间,且所述封闭板位于弹簧上方,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封闭板移入的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封闭板移入或移出容纳槽,封闭板可以对弹簧形成保护,从而防止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受损,并且封闭板可以阻止杂质进入到第一限位槽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上且位于第二固定架端部所在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竖直方向开设,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端部上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滑槽内的滑块,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驱动端与第二固定架的端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移动第二固定架时,只需启动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便可以带动第二固定架移动,而第二固定架移动时会带动滑块于滑槽内滑动,滑块和滑槽的设置可以对第二固定架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第二固定架可以更好地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一液压缸的设置使得无需人工去移动第二固定架,进一步方便了外模板的安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装置上设置有调节台,所述固定杆沿垂直于台车行走方向滑动连接于调节台上,所述支撑装置上设置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驱动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可以带动固定杆在调节台上移动,而通过在调节台上移动固定杆的位置,使得外模板与内模板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使得台车可以适用于不同设计要求的管廊,提高了台车的使用范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台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长度方向与台车的行走方向垂直,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滑动连接于调节槽内的调节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在移动时会带动调节块于调节槽内滑动,调节块和调节槽的设置可以对固定杆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固定杆在带动外模板移动时,外模板可以内模板之间不会出现错位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施工且节省人力的应用于管廊的模板衬砌台车的施工方法,包含所述的管廊模板衬砌台车,包括如下步骤:

s1:基础放线,对管廊的基础进行测量放线,对管廊的坐标点进行校对与复核;

s2:垫层、底板及导墙施工,对基坑基础进行处理,除去表面的积水和杂物后施工垫层,垫层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管廊底板及导墙的施工,按设计要求铺设底板和墙体钢筋,并组装底板及导墙模板,然后浇筑底板及导墙混凝土;

s3:台车轨道以及模板衬砌台车组装,待底板及导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底板的模板,沿着管廊的长度方向铺设轨道,并将模板衬砌台车组装到轨道上;

s4:管廊侧墙模板安装,将内模板安装到台车的支撑装置上后,然后启动第一液压缸,使第二固定架朝上移动,此时利用将外模板安装到第一固定架上,并使外模板进入第一限位槽内,利用第一限位槽内的限位板将外模板固定在第一固定架上,然后再启动第一液压缸,使第二固定架朝向外模板移动,并使外模板进入第二限位槽内,从而将外模板固定,随后启动第二液压缸,使固定杆的位置改变,从而对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使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s5:管廊顶板钢筋铺设及侧墙和顶板混凝土浇筑,利用泵车浇筑混凝土至内模板(1)与外模板(2)之间,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

s6:拆模、移动模板衬砌台车至下一施工段,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要求后,启动第一液压缸(42)使第二固定架(6)与外模板(2)脱离,随后将外模板(2)从第一固定架(5)上取下,再使内模板(1)与侧墙及顶板脱离,最后利用移动装置使衬砌台车移动到下一施工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安装外模板,并固定内模板和外模板的位置,而无需去安装和拆卸大量的对拉螺栓,节省了人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在支撑装置上设置固定杆,在固定杆上设置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并在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上分别开设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在固定外模板时,只需将外模板只需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之间,便可以固定外模板和内模板并进行浇筑,在拆卸外模板时,也只需使外模板脱离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即可,使得施工人员施工更加方便,且节省了大量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隐藏外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展示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模板;2、外模板;3、支撑装置;4、固定杆;41、滑槽;42、第一液压缸;43、调节块;5、第一固定架;51、第一限位槽;52、限位板;53、弹簧;54、封闭板;55、容纳槽;6、第二固定架;61、第二限位槽;62、滑块;7、调节台;71、第二液压缸;72、调节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应用于管廊的模板衬砌台车,包括内模板1和外模板2,内模板1内部设置有支撑装置3和移动装置,支撑装置3和移动装置分别用于支撑内模板1和使台车行走,支撑装置3上位于内模板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杆4,内模板1每一侧有两个固定杆4,固定杆4沿竖直方向设置,固定杆4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架5和第二固定架6,第一固定架5和第二固定架6分别位于固定杆4的两端。

参照图2和图3,第一固定架5和第二固定架6均设置为“u”形,“u”形的第一固定架5和第二固定架6远离凹口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固定杆4连接,第一固定架5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51,第二固定架6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61(见图5),第一限位槽51和第二限位槽61分别沿着第一固定架5的长度方向和第二固定架6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限位槽51和第二限位槽61相对设置,而外模板2则位于第一限位槽51和第二限位槽61之间,第一固定架5固定连接于固定杆4上,第二固定架6滑动连接于固定杆4上。

固定内模板1和外模板2的位置时,首先朝上滑动第二固定架6到固定杆4的最高端,将外模板2置于第一固定架5上,使外模板2进入第一固定架5上的第一限位槽51,再朝下移动第二固定架6,使外模板2的上部进入到第二限位槽61内,从而将外模板2卡在第一固定架5和第二固定架6之间,从而实现外模板2的固定,而在拆模时,只需先移动第二固定架6,使外模板2脱离第二限位槽61,再将外模板2从第一限位槽51内取出,便可以将外模板2取下,使得工作人员无需使用对拉螺栓固定内模板1和外模板2,使得内模板1与外模板2的固定更加方便。

参照图2和图3,固定杆4上开设有滑槽41,滑槽41位于第二固定架6端部所在的位置,且滑槽41沿竖直方向开设,第二固定架6的端部上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滑槽41内的滑块62,滑块62与滑槽41配合设置,同时固定杆4上设置有第一液压缸42,第一液压缸42的驱动端竖直向上,且与第二固定架6的端部固定连接;启动第一液压缸42,第一液压缸42便可以带动第二固定架6移动,而第二固定架6移动时会带动滑块62于滑槽41内滑动,无需人工去移动第二固定架6,进一步方便了外模板2的安装。

参照图5,第一限位槽51内设置有限位板52,限位板52沿着第一限位槽51的长度方向延伸,而限位板52与第一限位槽5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弹簧53,多个弹簧53沿着第一限位槽5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弹簧53呈水平方向,且弹簧53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52和限位槽固定连接;外模板2进入第一固定架5内的第一限位槽51内时,外模板2带动限位板52移动,使得限位板52与第一限位槽51之间的弹簧53被压缩,弹簧53由于被压缩产生的弹性会对限位板52施加弹力,从而使限位板52紧抵至外模板2上,提高了第一固定架5对外模板2的固定效果。

参照图5,为了使外模板2更好地进入第一限位槽51,将限位板52远离第一限位槽51的端面设置为倾斜面,从而使得外模板2的一部分重力转化为推力,使限位板52朝向第一限位槽51的内侧壁移动,同时限位板52上还设置有封闭板54,封闭板54位于限位板52与第一限位槽51之间,且位于弹簧53上方,第一限位槽51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55,封闭板54在限位板52的带动下可以移入或移出容纳槽55;封闭板54可以保护弹簧53并阻止杂质进入限位板52与弹簧53之间的位置。

参照图2和图4,支撑装置3上设置有调节台7,调节台7上开设有调节槽72,调节槽72的长度方向与台车的行走方向垂直,固定杆4上设置有滑动连接于调节槽72内的调节块43,调节台7上设置有第二液压缸71,第二液压缸71的驱动端与固定杆4固定连接。

启动第二液压缸71带动固定杆4在调节台7上移动,固定杆4会带动调节块43于调节槽72内滑动,通过在调节台7上移动固定杆4的位置,从而改变了外模板2与内模板1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台车可以适用于不同设计要求的管廊,提高了台车的使用范围。

一种应用于管廊的模板衬砌台车的施工方法,包含所述的管廊模板衬砌台车,包括如下步骤:

s1:基础放线,对管廊的基础进行测量放线,对管廊的坐标点进行校对与复核;

s2:s2:垫层、底板及导墙施工,对基坑基础进行处理,除去表面的积水和杂物后施工垫层,垫层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管廊底板及导墙的施工,按设计要求铺设底板和墙体钢筋,并组装底板及导墙模板,然后浇筑底板及导墙混凝土;

s3:台车轨道以及模板衬砌台车组装,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底板的模板,沿着管廊的长度方向铺设轨道,并将模板衬砌台车组装到轨道上;

s4:管廊侧墙模板安装,将内模板1安装到台车的支撑装置3上后,然后启动第一液压缸42,使第二固定架6朝上移动,此时利用将外模板2安装到第一固定架5上,并使外模板2进入第一限位槽51内,利用第一限位槽51内的限位板52将外模板2固定在第一固定架5上,然后再启动第一液压缸42,使第二固定架6朝向外模板2移动,并使外模板2进入第二限位槽61内,从而将外模板2固定,随后启动第二液压缸71,使固定杆4的位置改变,从而对内模板1与外模板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使内模板1与外模板2之间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s5:管廊顶板钢筋铺设及侧墙和顶板混凝土浇筑,利用泵车浇筑混凝土至内模板1与外模板2之间,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

s6:拆模、移动模板衬砌台车至下一施工段,待侧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要求后,启动第一液压缸42使第二固定架6与外模板2脱离,随后将外模板2从第一固定架5上取下,再使内模板1与侧墙及顶板脱离,最后利用移动装置使衬砌台车移动到下一施工段。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