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2483发布日期:2019-12-20 20:5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直埋管线占用道路地下空间较多,同时管线的铺设往往不能与道路建设同步,造成道路频繁开挖,不但严重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噪声和扬尘等环境污染问题,给人们的交通和生活代理极大不便。由于传统直埋管线占用道路地下空间较多,同时管线的铺设往往不能与道路建设同步,造成道路频繁开挖,不但严重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噪声和扬尘等环境污染问题,给人们的交通和生活代理极大不便。

地下管廊又称共同沟,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地下管廊可有效杜绝“拉链马路”现象,让技术人员无需反复开挖路面,在管廊中就可对各类管线进行抢修、维护、扩容改造等,同时大大缩减管线抢修时间,其在的城市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为了解决现场浇筑式管廊的施工缺陷,出现了整体式预制管廊结构和装配式预制管廊结构。整体式预制管廊往往体积和重量较大,从工厂到施工现场的的运输和现场吊装极为不便。而现有的装配式结构管廊大多由于拼装的结构件太多,装配结构稳定性差,传力效果不好,运输较困难,容易出现连接处结构损坏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主要为了开发一种构件预制、整体性好、传力明确、安全可靠,运输方便,单一构件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能有效解决运输以及施工中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包括预制的端部混凝土板、中部混凝土板、竖直中隔板、水平中隔板,端部混凝土板分别设置在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上下两端,中部混凝土板夹在两端部混凝土板中间,通过企口连接,竖直中隔板布置在管片横边的中心位置,通过企口和螺栓分别与端部混凝土板、水平中隔板连接,水平中隔板布置在管片纵边的中心位置,通过企口和螺栓分别与中部混凝土板、竖直中隔板连接;所述端部混凝土板包括端板侧面凸棱、端板操作平台、端板螺栓孔、端板定位棱柱、端板内部凸棱、端板端部凸棱、预应力孔道;端部混凝土板在纵边和横边的中心位置布置有端板侧面凸棱,在上下方向的端板侧面凸棱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两个预应力孔道,在管片的另一端,设置有侧面凹槽,侧面凹槽与侧面凸棱相对应,构成企口连接,在端部混凝土板的横边中部位置设置两个端板定位棱柱和端板内部凸棱,端板内部凸棱夹在两个端板定位棱柱中间,端板定位棱柱上设置有3-4个端板操作平台,端板操作平台为一个形状为三棱柱的缺口,在垂直于管片纵边的缺口处布置端板螺栓孔,端部混凝土板的两侧棱布置端板端部凸棱,中部混凝土板的上下两端布置中板端部凹槽,中部混凝土板的纵边中心位置布置有中板侧面凸棱,在中板水平承接板上,布置中板第一螺栓孔,第一螺栓孔数量为3-5个,在第一螺栓孔的外侧布置有第二螺栓孔,第二螺栓孔的数量为5-6个,中板下棱柱布置在中板水平承接板的下端,所述竖直中隔板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与端板内部凸棱相连接的竖板端部凹槽,在竖直中隔板上布置竖板第一螺栓孔、竖板第二螺栓孔,竖板第一螺栓孔数量为3-5个,在竖板第一螺栓孔的外侧布置有竖板第二螺栓孔,竖板第二螺栓孔的数量为5-6个,在竖直中隔板的中间位置布置竖板定位棱柱、竖板水平承接板和竖板下棱柱,竖板水平承接板的长度长于竖板定位棱柱,竖板定位棱柱与竖板水平承接板中间有一定的空隙,竖板定位棱柱上设置有竖板操作平台,其形状与端板操作平台相同,竖板操作平台为一个形状为三棱柱的缺口,在垂直于管片横边的缺口处布置竖板螺栓孔,在竖直中隔板的端部布置有与端板螺栓孔相对应的竖板第三螺栓孔,在水平中隔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布置有与竖板第二螺栓孔和中板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平板第二螺栓孔,以及与竖板第二螺栓孔和中板第二螺栓孔相对应的平板第一螺栓孔,平板台阶为一个与中板水平承接板相对应的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端板侧面凸棱、中板侧面凸棱与相对应的凹槽构成企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和优点是承载力较高,整体性好,传力明确,安全可靠,运输便捷,施工速度快,单一构件用途较多,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能有效解决运输以及施工中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竖直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端部混凝土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水平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中部混凝土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端部混凝土板,2为中部混凝土板,3为竖直中隔板,4为水平中隔板,1-1为端板侧面凸棱,1-2为端板操作平台,1-3为端板螺栓孔,1-4为端板定位棱柱,1-5为端板内部凸棱,1-6为端板端部凸棱,1-7为预应力孔道,2-1为中板侧面凸棱,2-2为中板端部凹槽,2-3为中板第二螺栓孔,2-4为中板第一螺栓孔,2-5为中板水平承接板,2-6为中板下棱柱,3-1为竖板端部凹槽,3-2为竖板操作平台,3-3为竖板螺栓孔,3-4为竖板第一螺栓孔,3-5为竖板第二螺栓孔,3-6为竖板第三螺栓孔,3-7为竖板定位棱柱,3-8为竖板水平承接板,3-9为竖板下棱柱,4-1为平板第二螺栓孔,4-2为平板第一螺栓孔,4-3为平板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包括预制的端部混凝土板1、中部混凝土板2、竖直中隔板3、水平中隔板4,端部混凝土板1分别设置在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上下两端,中部混凝土板2夹在两端部混凝土板1中间,通过企口连接,竖直中隔板3布置在管片横边的中心位置,通过企口和螺栓分别与端部混凝土板1、水平中隔板4连接,水平中隔板4布置在管片纵边的中心位置,通过企口和螺栓分别与中部混凝土板2、竖直中隔板3连接;所述端部混凝土板1包括端板侧面凸棱1-1、端板操作平台1-2、端板螺栓孔1-3、端板定位棱柱1-4、端板内部凸棱1-5、端板端部凸棱1-6、预应力孔道1-7;端部混凝土板1在纵边和横边的中心位置布置有端板侧面凸棱1-1,在上下方向的端板侧面凸棱1-1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两个预应力孔道1-7,在管片的另一端,设置有侧面凹槽,侧面凹槽与侧面凸棱1-1相对应,构成企口连接,在端部混凝土板1的横边中部位置设置两个端板定位棱柱1-4和端板内部凸棱1-5,端板内部凸棱1-5夹在两个端板定位棱柱1-4中间,端板定位棱柱1-4上设置有3-4个端板操作平台1-2,端板操作平台1-2为一个形状为三棱柱的缺口,在垂直于管片纵边的缺口处布置端板螺栓孔1-3,端部混凝土板1的两侧棱布置端板端部凸棱1-6,中部混凝土板2的上下两端布置中板端部凹槽2-2,中部混凝土板2的纵边中心位置布置有中板侧面凸棱2-1,在中板水平承接板2-5上,布置中板第一螺栓孔2-4,第一螺栓孔2-4数量为3-5个,在第一螺栓孔2-4的外侧布置有第二螺栓孔2-3,第二螺栓孔2-3的数量为5-6个,中板下棱柱2-6布置在中板水平承接板2-5的下端,所述竖直中隔板3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与端板内部凸棱1-5相连接的竖板端部凹槽3-1,在竖直中隔板3上布置竖板第一螺栓孔3-4、竖板第二螺栓孔3-5,竖板第一螺栓孔3-4数量为3-5个,在竖板第一螺栓孔3-4的外侧布置有竖板第二螺栓孔3-5,竖板第二螺栓孔3-5的数量为5-6个,在竖直中隔板3的中间位置布置竖板定位棱柱3-7、竖板水平承接板3-8和竖板下棱柱3-9,竖板水平承接板3-8的长度长于竖板定位棱柱3-7,竖板定位棱柱3-7与竖板水平承接板3-8中间有一定的空隙,竖板定位棱柱3-7上设置有竖板操作平台3-2,其形状与端板操作平台1-2相同,竖板操作平台3-2为一个形状为三棱柱的缺口,在垂直于管片横边的缺口处布置竖板螺栓孔3-3,在竖直中隔板3的端部布置有与端板螺栓孔1-3相对应的竖板第三螺栓孔3-6,在水平中隔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布置有与竖板第二螺栓孔3-5和中板第一螺栓孔2-4相对应的平板第二螺栓孔4-1,以及与竖板第二螺栓孔3-5和中板第二螺栓孔2-3相对应的平板第一螺栓孔4-2,平板台阶4-3为一个与中板水平承接板2-5相对应的缺口。

所述的端板侧面凸棱1-1、中板侧面凸棱2-1与相对应的凹槽构成企口连接。

所述的端部混凝土板1、中部混凝土板2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环向闭合,竖直中隔板3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左右分舱,水平中隔4板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上下分舱;所有的组件均为工厂预制,管节通过企口以及螺栓连接,管节之间通过企口以及预应力筋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竖直中隔板3有与端部混凝土板1相配套的竖板端部凹槽3-1和竖板第三螺栓孔3-6,可以充分保障连接的可靠性和足够的承载能力,竖板定位棱柱3-7和竖板水平承接柱3-8中间的缝隙用以插入平板台阶4-3,并通过两排螺栓固定。竖直中隔板3是中部主要的受力构件,将其设置成一体结构可以保证受力。

如图4和图5所示,中部混凝土板2和水平中隔板4也具备配套的企口以及螺栓孔,并且中部混凝土板2与端部混凝土板1通过企口以及螺栓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