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的分散式机械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5961发布日期:2019-11-05 23:43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管廊的分散式机械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管廊通风设计领域,具体为管廊的分散式机械通风结构,适用于空气中含有害物质的燃气舱管廊。



背景技术:

GB 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第7.2.1条规定:“综合管廊宜采用自然进风和机械排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天然气管廊舱和含有污水管道的舱室应采用机械进、排风的通风方式”。即燃气舱需采用机械通风方式。

而目前燃气舱的机械通风方式普遍为:在一个防火分区内,一端设机械排风,另一端设机械送风。但这种通风方式势必造成通风段过于冗长,动力不足,且通风设备选型大。易爆气体易堆积,不宜排放到大气。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廊的分散式机械通风结构,可有效地解决由于管廊狭长导致的通风动力不足、易爆气体堆积不易排放、通风设备选型过大而造成的巨大噪音的技术问题。

管廊的分散式机械通风结构,包括狭长的地下管廊,所述管廊包括地面下的土夹层和所述土夹层下的管廊舱,所述管廊沿长度方向在同一侧侧壁外侧均匀设置多个竖置的排风竖井和进风竖井,所述排风竖井和进风竖井相互间隔排列设置;所述排风竖井的排风井口和进风竖井的进风井口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排风竖井和进风竖井的井底与管廊舱舱底平齐,所述进风竖井侧壁底部设置开口一连通所述管廊舱的底部,所述开口一内设置送风机、所述开口一位于管廊舱的一侧设置进风电动风阀;所述排风竖井侧壁中部设置开口二连通所述管廊舱的顶部,所述开口二内设置排风机、所述开口二位于管廊舱的一侧设置排风电动风阀。

所述排风竖井和进风竖井在井底靠外侧设置下凹的集水坑。

所述排风井口和进风井口上均覆盖金属格栅。

所述进风竖井和排风竖井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管廊分散式机械通风适用于燃气舱,规范要求燃气舱采用机械送、排风的通风方式。本实用新型打破传统的机械通风的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分散。管廊的结构形式是狭长的,对于燃气舱,易爆气体易堆积,发生爆炸。分散式机械通风改变了传统的一个通风分区内,设置一个机械进风点和一个机械排风点的通风方式,通过多个机械通风点的设置,能够快速有效地对管廊进行通风换气。

综合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每个竖井内均设置风机,可对燃气舱进行强排风。

2)通过多通风点的布置,有效解决燃气舱通风动力不足的问题。

3)解决易爆气体易堆积,不易排放的难题。

4)显著减小风机、风阀等通风设备的选型。

5)消除由于通风设备选型过大而造成的巨大噪音问题。

6)通过多通风点的布置,解决风机备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管廊地面层俯视图;

图2是管廊层俯视图;

图3是管廊纵向剖面图示意图;

图4是进风井位置的横向剖面图;

图5是排风井位置的横向剖面图。

附图编号:1、排风井口;2、进风井口;3、排风机;4、排风电动风阀;5、送风机;6、进风电动风阀;7、排风竖井;8、进风竖井;9、集水坑;10-管廊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管廊的分散式机械通风结构,包括狭长的地下管廊,所述管廊包括地面下的土夹层和所述土夹层下的管廊舱10,所述管廊沿长度方向在同一侧侧壁外侧均匀设置多个竖置的排风竖井7和进风竖井8,所述排风竖井7和进风竖井8相互间隔排列设置;所述排风竖井7的排风井口1和进风竖井8的进风井口2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排风竖井7和进风竖井8的井底与管廊舱10舱底平齐,所述进风竖井8侧壁底部设置开口一连通所述管廊舱10的底部,所述开口一内设置送风机5、所述开口一位于管廊舱10的一侧设置进风电动风阀6;所述排风竖井7侧壁中部设置开口二连通所述管廊舱10的顶部,所述开口二内设置排风机3、所述开口二位于管廊舱10的一侧设置排风电动风阀4。

所述排风竖井7和进风竖井8在井底靠外侧设置下凹的集水坑9。

所述排风井口1和进风井口2上均覆盖金属格栅。

所述进风竖井8和排风竖井7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

由于燃气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宜设高排低送的通风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燃气舱内有害气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触发气体报警系统报警,连锁开启通风设备。

进风时气体流动顺序为:新风→进风井口2→进风竖井8→送风机5→进风电动风阀6→管廊舱10的舱室内。

排风时气体流动顺序为:污浊空气→排风电动风阀4→排风机3→排风竖井7→排风井口1→管廊舱10的舱室外。

设置集水坑9可暂时收集需要排出的污废水或杂用水,当积累到一定水位时,启动坑内的排水泵将水提升到管廊舱10的舱室外排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排风机3、排风电动风阀4、送风机5、进风电动风阀6均为现有的、易购得的设备,它们之间的电路连接、启停机制及气体报警系统报警均为常规方式,因此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不做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