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质灾害工程中的格构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3807发布日期:2019-11-25 22:52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用于地质灾害工程中的格构挡墙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工程中的格构挡墙。



背景技术:

在国内,格构挡墙是一种常用的地质灾害治理技术,在我国滑坡灾害治理与边坡防护工程中应用广泛。根据格构采用的材料不同,格构可分为浆砌块石格构、现浇混凝土格构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格构(又称pc格构)。

目前业内普遍采用现场配筋现场浇筑的形式,由于现浇混凝土格构需要支模、配筋、浇筑及养护等多道工序,施工周期长,工艺复杂,且为达到锚固锁定的承载力需要一定的养护周期,无法满足突发滑坡灾害快速加固的需要。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国内已经开展了预制高强预应力混凝土格构的相关研究和工程应用,但预制高强预应力混凝土格构工程造价较高,一般不能满足工程的造价要求。因此,如何在保证格构挡墙具有较佳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以及耐久性的前提下,缩短施工周期和造价,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工程中的格构挡墙,以解决现有格构挡墙无法在保证承载能力、抗震性能以及耐久性的前提下,缩短施工周期和造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工程中的格构挡墙,包括:数条型钢纵梁和数条型钢横梁以及浇注于所述数条型钢纵梁和所述数条型钢横梁外部的混凝土;

所述数条型钢纵梁平行设置,所述数条型钢横梁平行设置,所述数条型钢纵梁设置于所述数条型钢横梁的一侧,且所述型钢纵梁与所述型钢横梁相互垂直,所述型钢纵梁与所述型钢横梁的交叉区域通过锚索组件相固定;

所述型钢纵梁和所述型钢横梁均包括第一槽钢、第二槽钢以及连接板;所述第一槽钢包括第一槽钢底板和两个第一槽钢侧板,所述两个第一槽钢侧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槽钢底板的两端,且所述两个第一槽钢侧板向所述第一槽钢底板的同一侧延伸;所述第二槽钢包括第二槽钢底板和两个第二槽钢侧板,所述两个第二槽钢侧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槽钢底板的两端,且所述两个第二槽钢侧板向所述第二槽钢底板的同一侧延伸;

所述第一槽钢底板和所述第二槽钢底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槽钢侧板和所述第二槽钢侧板朝相反方向延伸,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槽钢侧板和所述第二槽钢侧板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连接板。

可选的,所述锚索组件包括垫板、锚具以及锚索;

所述垫板设置于所述型钢横梁的第一槽钢侧板和第二槽钢侧板的一侧,所述锚具设置于所述垫板的一侧,所述锚索的一端与所述锚具,另一端从所述型钢横梁的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之间穿过。

可选的,所述第一槽钢侧板、所述第二槽钢侧板以及所述第一槽钢底板与所述第二槽钢底板之间的距离之和大于所述连接板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槽钢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槽钢底板的长度,所述第二槽钢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槽钢底板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型钢纵梁与所述型钢横梁所围成的矩形区域表面覆盖有钢丝网。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工程中的格构挡墙,包括:数条型钢纵梁和数条型钢横梁,以及浇注于数条型钢纵梁和数条型钢横梁外部的混凝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施工时利用型钢结构组成纵梁和横梁,并利用锚索将预应力直接施加在型钢钢结构上;由于型钢不受含钢率的限制,因此,该格构挡墙的承载能力可以高于同样外形钢筋混凝土构件一倍以上,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并且,型钢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已形成钢结构,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可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适用于在抢险工程中前期作为临时性支护工程,待混凝土施工后可转变为永久性工程;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地质灾害工程中的格构挡墙的延性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明显提高,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耐久性好,可节省混凝土用量,比混凝土结构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工程中的格构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工程中的格构挡墙的第一槽钢与第二槽钢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工程中的格构挡墙的型钢纵梁和型钢横梁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工程中的格构挡墙的锚索组件的示意图。

图示说明:1-型钢纵梁;2-型钢横梁;10-混凝土;11-第一槽钢;12-第二槽钢;13-连接板;112-第一槽钢底板;111-第一槽钢侧板;122-第二槽钢底板;121-第二槽钢侧板;14-垫板;15-锚具;16-锚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工程中的格构挡墙,该格构挡墙具体包括:数条型钢纵梁1和数条型钢横梁2以及浇注于所述数条型钢纵梁1和所述数条型钢横梁2外部的混凝土10。

其中,所述数条型钢纵梁1平行设置,所述数条型钢横梁2平行设置,所述数条型钢纵梁1设置于所述数条型钢横梁2的一侧,且所述型钢纵梁1与所述型钢横梁2相互垂直,数条型钢纵梁1与数条型钢横梁2组成交叉构成矩形网格状结构。所述型钢纵梁1与所述型钢横梁2的交叉区域通过锚索组件相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型钢纵梁1和所述型钢横梁2均包括第一槽钢11、第二槽钢12以及连接板13,第一槽钢11和第二槽钢12的尺寸相同,用于共同构成型钢纵梁1或者型钢横梁2的主体结构,连接板13用于实现型钢纵梁1或者型钢横梁2中的第一槽钢11和第二槽钢12之间的连接固定。

具体地,所述第一槽钢11包括第一槽钢底板112和两个第一槽钢侧板111,所述两个第一槽钢侧板111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槽钢底板112的两端,且所述两个第一槽钢侧板111向所述第一槽钢底板112的同一侧延伸。

所述第二槽钢12包括第二槽钢底板122和两个第二槽钢侧板121,所述两个第二槽钢侧板121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槽钢底板122的两端,且所述两个第二槽钢侧板121向所述第二槽钢底板122的同一侧延伸。

具体地,所述第一槽钢底板112和所述第二槽钢底板1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槽钢侧板111和所述第二槽钢侧板121朝相反方向延伸,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槽钢侧板111和所述第二槽钢侧板121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连接板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锚索组件包括垫板14、锚具15以及锚索16。其中,所述垫板14设置于所述型钢横梁2的第一槽钢侧板111和第二槽钢侧板121的一侧,所述锚具15设置于所述垫板14的一侧,所述锚索16的一端与所述锚具15,另一端从所述型钢横梁2的第一槽钢11和第二槽钢12之间穿过,在施工时利用型钢结构组成的纵梁和横梁体系实行锚索的预应力张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钢侧板111、所述第二槽钢侧板121以及所述第一槽钢底板112与所述第二槽钢底板122之间的距离之和大于所述连接板13的长度。所述第一槽钢侧板11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槽钢底板112的长度,所述第二槽钢侧板1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槽钢底板122的长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型钢纵梁1与所述型钢横梁2所围成的矩形区域表面覆盖有钢丝网。

目前我国在边坡工程中主要使用浆砌块石和现浇混凝土格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格构并没有较为完善的设计施工规范,而型钢混凝土拆分式格构挡墙施工方法可利用目前国家现有进行设计和施工。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地质灾害工程中的格构挡墙,包括:数条型钢纵梁1和数条型钢横梁2以及浇注于所述数条型钢纵梁1和所述数条型钢横梁2外部的混凝土1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施工时利用型钢结构组成纵梁和横梁,并利用锚索将预应力直接施加在型钢钢结构上。

由于型钢不受含钢率的限制,因此,该格构挡墙的承载能力可以高于同样外形钢筋混凝土构件一倍以上,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型钢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已形成钢结构,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可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适用于在抢险工程中前期作为临时性支护工程,待混凝土施工后可转变为永久性工程。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地质灾害工程中的格构挡墙的延性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明显提高,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耐久性好,可节省混凝土用量,比混凝土结构更加环保。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