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贴面加固挡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3796发布日期:2019-11-25 22:52阅读:8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混凝土贴面加固挡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浪板结构,确切的说是一种钢筋混凝土贴面加固挡墙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挡土墙、挡水墙等防护建筑结构进行结构强化时,往往是通过为防护建筑增设加强筋、强化板、支撑柱等结构进行强化作业,虽然这些强化结构可一定满足对挡土墙、挡水墙等防护建筑结构进行结构强化的需要,但一方面施工作业难度相对较大,在施工时易受使用环境、场地等因素制约,通用性和使用灵活性相对较差,另一方面当前的这些类传统强化结构对挡土墙、挡水墙等防护建筑结构提供的支撑力方向相对单一,且分布均匀性差,从而易在挡土墙、挡水墙等防护建筑结构内产生受力分布不均及应力几种等现象,且对复杂受力条件下的外力冲击的抵御和防护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无法有效满足对挡土墙、挡水墙等防护建筑结构进行有效结构强化作业的需要,此外当前的这些传统的强化结构在施工定位时,往往也存在自身定位稳定性差的缺陷,从而进一步造成了当前对挡土墙、挡水墙等防护建筑结构进行结构强化作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的缺陷,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加固挡墙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贴面加固挡墙结构,该新型结构布局简单紧凑,施工便捷,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可有效满足对多种结构及使用环境下的墙体等结构进行结构强化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自身具有良好的承载定位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可有效满足为被保护建筑结构提供稳定的承载能力,并有效提高对复杂外力冲击环境的抵御和防护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钢筋混凝土贴面加固挡墙结构,包括底座,及与底座下端面垂直连接的承载定位桩和与底座上端面垂直连接的墙体,以及用于墙体和待加固建筑表面间定位的连接筋,其中底座横断面为矩形结构,且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定位桩长度不小于2.5米,其上端面嵌于底座内且定位桩轴线与底座轴线垂直并相交,各承载定位桩沿底座轴线平行分布,且相邻两个定位桩之间中心距不小于1米,墙体后端面与底座后端面平齐分布,且底座厚度为墙体厚度的至少3倍,底座与墙体共同构成横断面为“l”型结构,墙体厚度不小于0.3米,高度不小于6米,墙体后端面设定位台,定位台与墙体后端面垂直分布并与水平面平行分布,且定位台厚度不小于200毫米,定位台前端面超出墙体后端面至少200毫米,连接筋若干,与墙体后端面垂直连接并沿墙体轴线方向自上而下均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定位桩为下端面为锥形结构的木桩,且定位桩上端面嵌于底座内,并与底座上端面间间距不大于底座高度的2/3。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桩直径不小于0.1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墙体和定位台均包括钢筋龙骨和混凝土基材,其中所述钢筋龙骨为框架结构,所述混凝土基材包覆在钢筋龙骨外,其中所述底座、墙体和定位台的钢筋龙骨间相互连接,所述底座、墙体和定位台的混凝土基材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钢筋龙骨外表面的混凝土基材层厚度不小于3毫米。

本新型结构布局简单紧凑,施工便捷,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可水下施工、工程量小,便于施工,加固效果好,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从而有效满足对多种结构及使用环境下的墙体等结构进行结构强化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自身具有良好的承载定位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可有效满足为被保护建筑结构提供稳定的承载能力,并有效提高对复杂外力冲击环境的抵御和防护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贴面加固挡墙结构,包括底座1,及与底座1下端面垂直连接的承载定位桩2和与底座1上端面垂直连接的墙体3,以及用于墙体3和待加固建筑4表面间定位的连接筋5,其中底座1横断面为矩形结构,且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定位桩2长度不小于2.5米,其上端面嵌于底座1内且定位桩2轴线与底座1轴线垂直并相交,各定位桩2沿底座1轴线平行分布,且相邻两个定位桩2之间中心距不小于1米,墙体3后端面与底座1后端面平齐分布,且底座1厚度为墙体3厚度的至少3倍,底座1与墙体3共同构成横断面为“l”型结构,墙体3厚度不小于0.3米,高度不小于6米,墙体3后端面设定位台6,定位台6与墙体3后端面垂直分布并与水平面平行分布,且定位台6厚度不小于200毫米,定位台6前端面超出墙体3后端面至少200毫米,连接筋5若干,与墙体3后端面垂直连接并沿墙体3轴线方向自上而下均布。

其中,所述的定位桩2为下端面为锥形结构的木桩,且定位桩2上端面嵌于底座1内,并与底座1上端面间间距不大于底座1高度的2/3,所述的定位桩2直径不小于0.1米。

同时,所述的底座1、墙体3和定位台6均包括钢筋龙骨101和混凝土基材102,其中所述钢筋龙骨101为框架结构,所述混凝土基材102包覆在钢筋龙骨101外,其中所述底座1、墙体3和定位台6的钢筋龙骨101间相互连接,所述底座1、墙体3和定位台6的混凝土基材10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钢筋龙骨101外表面的混凝土基材102层厚度不小于3毫米。

此外,底座1的钢筋龙骨101与定位桩2相互连接,墙体3的钢筋龙骨101与连接筋5相互连接。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在待加固建筑一侧开挖底座基坑,然后将定位桩直接打入基坑底部的地层中,并使定位桩上端面位于基坑内部,然后在基坑内首先进行底座内的钢筋龙骨编制和部分墙体部分的钢筋龙骨编制,并使底座的钢筋龙骨与定位桩相互连接,对基坑内进行底座的凝土基材灌注成型,然后再沿着待加固建建筑进行编制,同时将连接筋前端面嵌入到待加固建建筑内后端与墙体的钢筋龙骨间连接,在进行墙体钢筋龙骨编制时,同时进行定位台的钢筋龙骨编制,并使定位台的钢筋龙骨位于待加固建建筑上端面,然后进行墙体和定位台的混凝土基材浇筑成型,并使定位台的混凝土基材与待加固建建筑上端面相抵,并在混凝土基材凝固后即可完成本新型施工定位。

本新型在运行时,一方面通过承载定位桩和连接筋对本新型进行整体定位和实现本新型与待加固建建筑间进行强化连接定位,提高本新型定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底座和墙体的钢筋龙骨和混凝土基材共同达到为待加固建建筑整体结构进行整体结构强度强化的目的,同时由于墙体与待加固建筑间均匀连接,从而可为待加固建建筑均匀提供承载强化作用力,防止待加固建建筑内部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本新型结构布局简单紧凑,施工便捷,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可有效满足对多种结构及使用环境下的墙体等结构进行结构强化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自身具有良好的承载定位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可有效满足为被保护建筑结构提供稳定的承载能力,并有效提高对复杂外力冲击环境的抵御和防护能力。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