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专用对拉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0809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专用对拉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板墙抗震加固领域,具体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专用对拉连接件。
【背景技术】
[0002]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墙对既有砖混墙体进行加固是一种常用的砖墙抗震加固方法。该方法一般是在砖墙两侧或单侧敷设钢筋网,并在墙体两侧之间采用穿墙拉结钢筋进行连接,拉结钢筋一般呈梅花形布置,间距为600mm-900mm,规格为C>6mm或Φ8 mm,拉结钢筋两头弯折成至少135°角,形成钩状,以便钩在墙体两侧的钢筋网纵横钢筋节点处,形成较为可靠的拉结。
[0003]然而,在墙体加固工程实践中,传统拉结筋存在较大的操作困难。若在墙上成孔直径较小,首先以直钢筋穿墙,但由于墙体障碍,难以弯折钢筋,或者弯折质量较差,角度不达标,难以实现可靠拉结。若先将拉筋弯折好,再穿墙,势必由于弯头尺寸影响,被迫在墙上开设较大的孔洞,实践中一般是采用直径50_的水钻钻孔施工。由于拉筋数量不少,大量的墙体开孔,也会影响墙体承载,并且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也要注意保证孔洞的填实质量,同时钻孔施工带来了施工费用的增加。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专用对拉连接件。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专用对拉连接件,是由一端为180度弯钩的穿墙拉杆、呈直角U形结构且中部开有螺孔的对拉固定件、垫片以及螺母构成的,穿墙拉杆的直段穿过对拉固定件中部的螺孔,且对拉固定件的U形开口朝向穿墙拉杆的180度弯钩一端,穿墙拉杆的另一端开有与垫片和螺母相配合的螺纹。
[0006]施工时,穿墙拉杆的直段穿过墙体后其一端的180度弯钩与墙体一侧的钢筋网纵横钢筋节点勾连配合,伸出墙体另一侧的直段穿过对拉固定件中部的螺孔,对拉固定件的U形结构与墙体另一侧的钢筋网纵横钢筋节点勾连配合,采用垫片和螺母螺纹配合于穿墙拉杆另一端,对拉固定件的U形结构自由端被抵紧固定于墙体另一侧(参见图2以及图3)。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专用对拉连接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8](I)施工简便:施工时直接用电钻在墙上钻孔,孔径可不超过10mm,操作方便,节省时间;
[0009](2)可快捷迅速地安装专用对拉连接件,同时保证定位可靠;
[0010](3)对拉固定件和180度弯钩可同时起到定位纵横向钢筋网的作用,保证钢筋网在混凝土板墙内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专用对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所述对拉连接件的使用状态图。
[0013]图3为图2左视图。
[0014]图中:1-穿墙直钢筋,2-对拉固定件,3-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5]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专用对拉连接件,是由一端为180度弯钩的穿墙拉杆1、呈直角U形结构且中部开有螺孔的对拉固定件2、垫片以及螺母3构成的,穿墙拉杆I的直段穿过对拉固定件2中部的螺孔,且对拉固定件2的U形开口朝向穿墙拉杆I的180度弯钩一端,穿墙拉杆I的另一端开有与垫片和螺母3相配合的螺纹。
[0016]具体实施时,所述穿墙拉杆I是采用直钢筋制成的,其180度弯钩结构和螺纹结构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成批加工制作。对拉固定件2是采用方钢管切割制成的,具体其U形结构的厚度、长度及高度视具体工程的定位尺寸确定。
【主权项】
1.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专用对拉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是由一端为180度弯钩的穿墙拉杆(1)、呈直角U形结构且中部开有螺孔的对拉固定件(2)、垫片以及螺母(3)构成的,穿墙拉杆(I)的直段穿过对拉固定件(2)中部的螺孔,且对拉固定件(2)的U形开口朝向穿墙拉杆(I)的180度弯钩一端,穿墙拉杆(I)的另一端开有与垫片和螺母(3)相配合的螺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板墙抗震加固领域,具体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专用对拉连接件,是由一端为180度弯钩的穿墙拉杆、呈直角U形结构且中部开有螺孔的对拉固定件、垫片以及螺母构成的,穿墙拉杆的直段穿过对拉固定件中部的螺孔,且对拉固定件的U形开口朝向穿墙拉杆的180度弯钩一端,穿墙拉杆的另一端开有与垫片和螺母相配合的螺纹。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施工简便:施工时直接用电钻在墙上钻孔,孔径可不超过10mm,操作方便,节省时间;(2)可快捷迅速地安装专用对拉连接件,同时保证定位可靠;(3)对拉固定件和180度弯钩可同时起到定位纵横向钢筋网的作用,保证钢筋网在混凝土板墙内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IPC分类】E04G23/02, E04B1/98
【公开号】CN204920272
【申请号】CN201520695947
【发明人】吴海英, 李雁英, 刘贵全
【申请人】山西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