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0313发布日期:2020-03-31 16:11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深基坑支护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基坑属于临时性工程,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通常需要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通常采用支挡、加固的基坑支护措施,而目前都是基坑工作完成之后在施工地下室结构的,而先施工基坑再施工地下室的工期太长,也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工期、方便安装且支护效果较好的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钻孔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混凝土桩、横梁和基坑底板,所述基坑底板外侧设有若干个钻孔灌注桩,所述若干个钻孔灌注桩横向与竖向对应设置,所述钻孔灌注桩外端围设有一圈水泥土搅拌桩,所述若干个钻孔灌注桩中每两个对立的钻孔灌注桩都连接横梁,所述横梁的两侧都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若干个横梁一体化设置,所述钻孔灌注桩上设有用于连接装置插入的插入口,所述若干个混凝土桩连接在横梁之间的连接处,所述混凝土桩安装在基坑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为若干个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中空伸缩头、中空固定杆、弹簧和外壳,所述中空伸缩头、中空固定杆和弹簧都位于外壳内,所述中空伸缩头底部设有伸缩口,所述中空固定杆与外壳之间设有有弹簧,所述弹簧上方对应着中空伸缩头,中空伸缩头向下移动挤压弹簧,在放开中空伸缩头时向上复位,所述中空固定杆顶部设有顶头,所述顶头穿过伸缩口位于中空伸缩头内,且顶头直径大于伸缩口直径,所述固定杆与外壳固定,所述外壳固定在横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底部设有进注口,所述进注口与中空固定杆内部相通,所述中空固定杆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和第一固定孔,所述中空伸缩头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匹配的第二固定孔和若干个出口,所述中空伸缩头通过插杆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固定,所述顶头设有开口。

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止水帷幕以及钻孔灌注桩施工:根据基坑开挖边线,在基坑边线外端打下外圈的水泥土搅拌桩来对围护结构的基坑侧土体进行加固,所述水泥土搅拌桩与基坑边线之间预留出钻孔灌注桩的位置,再将若干根钻孔灌注桩打入水泥土搅拌桩与基边线坑之间预留位置,数根钻孔灌注桩横向竖向皆一一对应设置围成内圈,钻孔灌注桩上通过设置砖胎膜形成插入口。

(2)基坑开挖以及基坑底板浇注:采用中心岛式按比例放坡开挖基坑内的土体,基坑挖完后在基坑底部安装基坑底板框架,在基坑底板框架上安装混凝土桩框架,安装完毕后进行混凝土浇注。

(3)组装横梁:基坑底板和混凝土桩框架浇注完毕后将横梁吊装至钻孔灌注砖的插入口的位置,且调整位置使横梁连接装置中每个中空伸缩头对准相对应的插入口,在将插杆拔出,中空伸缩头通过弹簧的作用力向前复位,插入钻孔灌注桩的插入口中,待全部的中空伸缩头都插入插入口后浇注横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钻孔灌注桩浇注需要周围混凝土强度达到75%对高压旋喷桩孔进行高压注浆,在注浆前先试管,确保浆液的材料、种类和配比及机械运转的各种参数符合设计及参数要求,在喷嘴压力达到设计要求时,开始喷射注浆,在喷射注浆参数达到规定值后,随即按高压旋喷的工艺要求,提升喷射管,由下而上喷射注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横梁浇筑方向是从横梁的一端循序进展至另一端。在将近另一端时,改从一端向相反方向投料,可避免混凝土产生蜂窝等不密实现象,上层混凝土必需在下层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方能浇筑,以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密实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在若干个钻孔灌注桩之间采用横梁连接,且若干横梁一体化设置,既能起到加固的作用,又能作为地下室的横梁,缩短施工工期。

2、横梁与钻孔灌注桩之间采用连接装置,施工者通过取下插杆即可将连接装置的伸缩头插入钻孔灌注桩预留的插入口中,再进行浇注后加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使用参考图。

附图标记:1、水泥土搅拌桩;2、钻孔灌注桩;20、插入口;3、横梁;30、连接装置;300、中空伸缩头;3000、第二固定孔;3001、出口;3002、伸缩口;301、中空固定杆;3010、开口;3011、顶头;3012、第一固定孔;3013、通孔;3014、进注口;302、弹簧;303、外壳;304、插杆;4、基坑底板;5、混凝土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水泥土搅拌桩1设置在外围起到止水的效果,而内圈的钻孔灌注桩2可用于建筑的承重桩,而基坑底板4可保证基坑在挖完后不会由于施工而坍塌,基坑底板4上固定混凝土桩5,用于支撑横梁3,而横梁3通过施工者将插杆304取出使连接装置30的伸缩头复位插入钻孔灌注桩2的插入口20中在进行浇注加固更加方便,也能当作地下室的横梁3。

这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钻孔灌注桩2、水泥土搅拌桩1、混凝土桩5、横梁3和基坑底板4,所述基坑底板4外侧设有若干个钻孔灌注桩2,所述若干个钻孔灌注桩2横向与竖向对应设置,所述钻孔灌注桩2外端围设有一圈水泥土搅拌桩1,所述若干个钻孔灌注桩2中每两个对立的钻孔灌注桩2都连接横梁3,所述横梁3的两侧都设有连接装置30,所述若干个横梁3一体化设置,所述钻孔灌注桩2上设有用于连接装置30插入的插入口20,所述若干个混凝土桩5连接在横梁3之间的连接处,所述混凝土桩5安装在基坑底板4上。

水泥土搅拌桩1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1,且若干个水泥图土搅拌桩互相导通形成用于止水的空间。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连接装置30为若干个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中空伸缩头300、中空固定杆301、弹簧302和外壳303,所述中空伸缩头300、中空固定杆301和弹簧302都位于外壳303内,所述中空伸缩头300底部设有伸缩口3002,所述中空固定杆301与外壳303之间设有有弹簧302,所述弹簧302上方对应着中空伸缩头300,中空伸缩头300向下移动挤压弹簧302,在放开中空伸缩头300时向上复位,所述中空固定杆301顶部设有顶头3011,所述顶头3011穿过伸缩口3002位于中空伸缩头300内,且顶头3011直径大于伸缩口3002直径,所述固定杆与外壳303固定,所述外壳303固定在横梁3上。

伸缩头沿着中空固定杆301向内挤压时,会挤压弹簧302,若没有插杆304插住伸缩头会被弹簧302所弹出复位,而伸缩头的尾部的伸缩口3002直径小于顶头3011直径,因此在伸缩头弹出时不会脱离。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外壳303底部设有进注口3014,所述进注口3014与中空固定杆301内部相通,所述中空固定杆301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3013和第一固定孔3012,所述中空伸缩头300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3012匹配的第二固定孔3000和若干个出口3001,所述中空伸缩头300通过插杆304穿过第一固定孔3012和第二固定孔3000固定,所述顶头3011设有开口3010。

施工者将插杆304穿过第一固定孔3012和第二固定孔3000,就可将中空伸缩头300固定,在需要中空伸缩头300弹出时,将插杆304取出,弹簧302带动中空伸缩头300向外弹出,插入钻孔灌注桩2的插入口20,即可固定横梁3,在浇注横梁3时,混凝土等凝固物会通过进注口3014进入中空固定杆301内,在通过若干个通孔3013将弹簧302处所凝固,在中空伸缩头300内填满后会通过出口3001将中空伸缩头300与钻孔灌注桩2凝固,实现加固。

一种钻孔灌注桩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止水帷幕以及钻孔灌注桩2施工:根据基坑开挖边线,在基坑边线外端打下外圈的水泥土搅拌桩1来对围护结构的基坑侧土体进行加固,所述水泥土搅拌桩1与基坑边线之间预留出钻孔灌注桩2的位置,再将若干根钻孔灌注桩2打入水泥土搅拌桩1与基边线坑之间预留位置,数根钻孔灌注桩2横向竖向皆一一对应设置围成内圈,钻孔灌注桩2上通过设置砖胎膜形成插入口20。

(2)基坑开挖以及基坑底板4浇注:采用中心岛式按比例放坡开挖基坑内的土体,基坑挖完后在基坑底部安装基坑底板4框架,在基坑底板4框架上安装混凝土桩5框架,安装完毕后进行混凝土浇注。

(3)组装横梁3:基坑底板4和混凝土桩5框架浇注完毕后将横梁3吊装至钻孔灌注砖的插入口20的位置,且调整位置使横梁3连接装置30中每个中空伸缩头300对准相对应的插入口20,在将插杆304拔出,中空伸缩头300通过弹簧302的作用力向前复位,插入钻孔灌注桩2的插入口20中,待全部的中空伸缩头300都插入插入口20后浇注横梁3。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步骤(1)中,钻孔灌注桩2浇注需要周围混凝土强度达到75对高压旋喷桩孔进行高压注浆,在注浆前先试管,确保浆液的材料、种类和配比及机械运转的各种参数符合设计及参数要求,在喷嘴压力达到设计要求时,开始喷射注浆,在喷射注浆参数达到规定值后,随即按高压旋喷的工艺要求,提升喷射管,由下而上喷射注浆。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步骤(3)中,横梁3浇筑方向是从横梁3的一端循序进展至另一端。在将近另一端时,改从一端向相反方向投料,可避免混凝土产生蜂窝等不密实现象,上层混凝土必需在下层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方能浇筑,以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密实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