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柔性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04064发布日期:2019-12-13 19:49阅读:10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柔性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新型柔性挡土墙,属于挡土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防止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坍塌而修筑的承受土体侧压力的墙式构造物,称为挡土墙。在公路工程中,它广泛地用于支撑路堤填土或路堑边坡,以及桥台、隧道洞口和河流堤岸等处。

在公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运用浆砌石、混凝土等材料作为挡土墙材料早已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挡土墙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雨水和地下水的侵蚀、寒暑交替的冻融破坏及其他风化作用,使得砌体之间的胶凝材料的材料性能降低,甚至出现胶凝材料松散或局部掏空等现象,影响砌体结构挡墙的物理力学性能,从而危及挡土墙结构稳定。另外现在很多的挡土墙在工期完成后并不再需要,因此会将其拆除,但目前工程中拆除时因结构复杂,在拆除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且会增加加工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工程中常用的处理方式为拆除后重建,但拆除时通常结构复杂,在拆除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且会增加加工工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柔性挡土墙。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柔性挡土墙,包括墙体本体,所述墙体本体至少包括挡土墙以及所述挡土墙内填充的填料,所述挡土墙由第一挡土墙、第二挡土墙以及浆砌片板组成,所述第一挡土墙上连接有第一锚杆,所述第二挡土墙上连接有第二锚杆,所述第一锚杆与所述第二锚杆的一端穿透至所述第一挡土墙以及第二挡土墙的外部,且第一锚杆与第二锚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锚头并同时经所述填料夯实固定,所述挡土墙的外部连接有若干立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锚杆与第二锚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锚杆与所述第一挡土墙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二锚杆与所述第二挡土墙呈角度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挡土墙与所述第二挡土墙平行设置,且第一挡土墙与第二挡土墙分别与所述浆砌片板组成阶梯状结构,所述浆砌片板与地面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挡土墙上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基座,所述第一挡土墙上设有夯实的填土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锚杆以及所述第二锚杆的外部均设有粗糙的防滑纹,所述防滑纹整体呈螺旋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锚杆以及第二锚杆的表面涂设有防锈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立柱呈线性阵列分布在所述第一挡土墙以及第二挡土墙的外部,所述第一挡土墙以及所述第二挡土墙的内部填充有灌注水泥砂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墙体本体由挡土墙和填料组成,填料采用碎石土、结土以及中低液限黏质土混合而成,并且上述设置的具体结构及应用已是现有技术,不再具体描述,设置的挡土墙将砂石隔挡在设置的挡土墙的一侧,以此防止泥沙掉落至挡土墙的另一侧,而设置的挡土墙由第一挡土墙、第二挡土墙和浆砌片板组成,第一挡土墙、浆砌片板和第二挡土墙依次相连接形成封闭的整体,并且第一挡土墙上连接有第一锚杆,在第二挡土墙上连接有第二锚杆,通过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挡土墙以及第二挡土墙上,而另一端通过设置的固定锚头固定住,并且同时依靠填料将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压实,以此可以牢牢将挡土墙固定住,并且在挡土墙的外部还设置了若干立柱,立柱支撑在外部,可以起到很好的固定、支撑作用,并且整体设置的结构简单,可以有效为施工现场隔离分区,有效节省劳力和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柔性挡土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柔性挡土墙的第一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挡土墙;2、填料;3、第一挡土墙;4、第二挡土墙;5、浆砌片板;6、第一锚杆;7、第二锚杆;8、固定锚头;9、立柱;10、混凝土基座;11、填土层;12、防滑纹;13、灌注水泥砂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新型柔性挡土墙,包括墙体本体,所述墙体本体至少包括挡土墙1以及所述挡土墙1内填充的填料2,所述挡土墙1由第一挡土墙3、第二挡土墙4以及浆砌片板5组成,所述第一挡土墙3上连接有第一锚杆6,所述第二挡土墙4上连接有第二锚杆7,所述第一锚杆6与所述第二锚杆7的一端穿透至所述第一挡土墙3以及第二挡土墙4的外部,且第一锚杆6与第二锚杆7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锚头8并同时经所述填料2夯实固定,所述挡土墙1的外部连接有若干立柱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墙体本体由挡土墙1和填料2组成,填料2采用碎石土、结土以及中低液限黏质土混合而成,并且上述设置的具体结构及应用已是现有技术,不再具体描述,设置的挡土墙1将砂石隔挡在设置的挡土墙1的一侧,以此防止泥沙掉落至挡土墙1的另一侧,而设置的挡土墙1由第一挡土墙3、第二挡土墙4和浆砌片板5组成,第一挡土墙3、浆砌片板5和第二挡土墙4依次相连接形成封闭的整体,并且第一挡土墙3上连接有第一锚杆6,在第二挡土墙4上连接有第二锚杆7,设置的第一锚杆6和第二锚杆7的形状相同,通过第一锚杆6和第二锚杆7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挡土墙3以及第二挡土墙4上,而另一端通过设置的固定锚头8在山体上固定住,并且同时依靠填料2将第一锚杆6和第二锚杆7压实,以此可以牢牢将挡土墙1固定住,并且在挡土墙1的外部还设置了若干立柱9,立柱9支撑在外部,可以起到很好的固定、支撑作用,并且整体设置的结构简单,可以有效为施工现场隔离分区,有效节省劳力和缩短工期。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锚杆6与第二锚杆7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锚杆6与所述第一挡土墙3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二锚杆7与所述第二挡土墙4呈角度设置。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挡土墙3与所述第二挡土墙4平行设置,且第一挡土墙3与第二挡土墙4分别与所述浆砌片板5组成阶梯状结构,所述浆砌片板5与地面平行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锚杆6与第二锚杆7平行设置,同时第一挡土墙3与第二挡土墙4平行设置,而第一锚杆6与第一挡土墙3呈角度设置,第二锚杆7与第二挡土墙4呈角度设置,且倾斜的角度大于90°,使其整体呈一个阶梯式的结构,另外依据车辆荷载换算的方式(省略换算公式),最终实现达到第一锚杆6以及第二锚杆7的最大拉力,实现对挡土墙1最大的支撑力,使其可以稳定的将需抵挡的土质挡在外部。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挡土墙4上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基座10,所述第一挡土墙3上设有夯实的填土层1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挡土墙4上设置有混凝土基座10,同时在第一挡土墙3上设置夯实的填土层11,通过在上端采用填土层11对其进行压实以此保证中间填土层11可以紧紧将第一锚杆6以及第二锚杆7压实,同时下端底部设置的混凝土基座10可以增加稳定底部的稳定性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锚杆6以及所述第二锚杆7的外部均设有粗糙的防滑纹12,所述防滑纹12整体呈螺旋状。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锚杆6以及第二锚杆7的表面涂设有防锈涂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锚杆6以及第二锚杆7的外部均设置有粗糙的防滑纹12,可以有效增加与填土层11的摩擦力,而第一锚杆6以及第二锚杆7主要依靠与填料2产生摩擦力,并同时结合固定锚头8的拉力整体实现对挡土墙1的支撑力,另外在第一锚杆6以及第二锚杆7的外部涂有防锈涂层,防锈涂层采用防锈涂料制成,且其具体成分及结构已是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具体描述,而通过设置防锈涂层,可以有效防止第一锚杆6和第二锚杆7的防锈,使其长久使用都不会被腐蚀,有效延长使用的寿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若干所述立柱9呈线性阵列分布在所述第一挡土墙3以及第二挡土墙4的外部,所述第一挡土墙3以及所述第二挡土墙4的内部填充有灌注水泥砂浆1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立柱9呈线性阵列排列在第一挡土墙3以及第二挡土墙4的外部,使立柱9的力可以均匀被分布,受力均匀,另外在第一挡土墙3以及第二挡土墙4的内部填充有灌注水泥砂浆13,灌注水泥砂浆13可以增加第一挡土墙3和第二挡土墙4的坚实程度,使其可以有效的抵挡在需隔挡的土质外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