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锚杆防水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2295发布日期:2019-12-20 20:54阅读:1167来源:国知局
抗浮锚杆防水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浮锚杆防水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防水板加抗浮锚杆作为一种常见的深基坑基础抗拔形式,在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尤其在基础设计持力层为泥质粉砂岩中等风化带地区部分取代了抗拔桩,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项目工期。

但目前防水板与抗浮锚杆节点防水在规范、图集中的相关规定较少,节点处的防水处理成为难点。许多工程为保证防水效果,所采用在装入抗浮锚杆的安装孔中开设凹槽,将凹槽内填充聚氨酯材料,对抗浮锚杆与安装孔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堵,进行防水密封,但这种工艺较为繁琐,并且聚氨酯容易向下脱落,防水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防水工艺存在聚氨酯易脱落,防水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防水效果更佳的抗浮锚杆防水节点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浮锚杆防水节点结构,包括贯穿混凝土垫层的锚杆,所述混凝土垫层上铺设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

所述锚杆上套装垫片,所述垫片落在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上;

所述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上铺设第一卷材防水层,所述锚杆贯穿第一卷材防水层,所述第一卷材防水层压在垫片上;

所述第一卷材防水层上铺设第二卷材防水层,所述第二卷材防水层设置有上翻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为筒状,设有容纳空间;

所述锚杆穿过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填充有聚氨酯;

所述第二卷材防水层上铺设有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顶面高于所述凸起部的顶端,用以将聚氨酯全部埋没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中;

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上铺设防水底板。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部套装有护套,护套底端设置的压盘压在第二卷材防水层上。

作为优选,所述垫片与锚杆之间的环形缝隙内填充有聚氨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抗浮锚杆防水节点结构中设置的垫片,能够充分的支撑第一卷材防水层,从而使第一卷材防水层能够更好的支撑容纳空间内的聚氨酯,使聚氨酯保持稳定,避免聚氨酯脱落,保证防水结构的稳定,从而提高节点结构的防水效果。聚氨酯的重量以及压力能够对第一卷材防水层形成下压,从而使第一卷材防水层紧密的压在垫片上,进而使垫片被紧密的夹紧在第一卷材防水层于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之间,最终使第一卷材防水层与垫片的连接部以及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与垫片的连接部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密封,从而提高节点结构的防水性能。

2、第二卷材防水层的凸起部套装护套,护套能够对凸起部进行保护,避免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对凸起部形成径向上向内的推挤,防止因此造成凸起部向内侧变形,容纳空间变小,聚氨酯被挤出,并造成聚氨酯脱落,降低防水效果。护套对凸起部形成支撑,避免填充的聚氨酯对凸起部形成径向上向外的推挤,防止因此造成凸起部向外侧变形,使凸起部发生开裂,避免聚氨酯从开裂处露出,并造成聚氨酯脱落,保证聚氨酯的稳定,提高防水效果。护套设置压盘,从而对第二卷材防水层形成凸起部的弯折处形成保护,避免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的压力造成该部位开裂,通知能够进一步将第二卷材防水层压牢,保证第一卷材防水层和第二卷材防水层的接触部位得到良好的密封,提高节点结构的防水性能。

3、垫片与锚杆之间的环形缝隙,填充聚氨酯,提高节点结构的防水性能。水平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能够对环形缝隙内的聚氨酯能够形成良好的支撑,提高防水结构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抗浮锚杆防水节点结构的剖视结构图;

以上各图中:1、锚杆;2、混凝土垫层;3、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4、垫片;5、第一卷材防水层;6、第二卷材防水层;61、凸起部;62、容纳空间;7、细石混凝土保护层;8、防水底板;9、护套;91、压盘;10、聚氨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抗浮锚杆防水节点结构,包括贯穿混凝土垫层2的锚杆1,混凝土垫层2上铺设由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构成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3。

锚杆1上套装垫片4,垫片4呈环状,落到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3的表面上。

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3上铺设由sbs防水卷材构成的第一卷材防水层5,锚杆1穿入到第一卷材防水层5设置的杆孔中,从而使锚杆1通过杆孔贯穿第一卷材防水层5。第一卷材防水层5压在垫片4上,用以使第一卷材防水层5和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3能够对垫片4形成夹持。

第一卷材防水层5上铺设由sbs防水卷材构成的第二卷材防水层6,第二卷材防水层6通过向上翻折,形成筒状的凸起部61。

筒状的凸起部61具有容纳空间62,锚杆1向上穿过容纳空间62,容纳空间62内填充有聚氨酯10,聚氨酯10底部落在第一卷材防水层5上,将锚杆1与杆孔之间的环形空隙填充和封盖,使两个卷材防水层都被完全密封,实现防水。

第二卷材防水层6上铺设有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顶面高于所述凸起部61的顶端,用以将聚氨酯10全部埋没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中,从而对聚氨酯10和第二卷材防水层6形成保护,避免上方结构下压产生的应力对其形成损伤。

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上铺设防水底板8,构成建筑地下结构的地面,同时进行防水。

垫片4落在平整且稳定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3上,对第一卷材防水层5以及第一卷材防水层5上的聚氨酯10形成支撑,避免聚氨酯10脱离下落,保持其结构稳定,从而提高节点结构的防水性能。

聚氨酯可通过加压的方式充入到容纳空间62中,覆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后,密封在容纳空间62中的聚氨酯能够具有一定的压力。容纳空间62中填充的聚氨酯,不仅进行密封,起到防水,而且其自重以及密封于容纳空间62内产生的压力,能够对第一卷材防水层5形成下压,从而增加第一卷材防水层5和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3对垫片4进行夹持的紧密度,使第一卷材防水层5与垫片4的连接部以及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3与垫片4的连接部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密封,从而提高节点结构的防水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容纳空间62内聚氨酯10的稳定性,凸起部61上安装护套9,护套9筒状的本体套在凸起部61上,其内壁与凸起部61外壁接触配合。

由于容纳空间62内充满聚氨酯10,聚氨酯10的应力向外侧作用,使凸起部61受到一定的径向且向外的推顶,容易使凸起部61张开,产生开裂。护套9本体对凸起部61形成径向支撑,避免凸起部61张开,防止凸起部产生开裂,从而避免聚氨酯10从凸起部开裂的部位漏出,保证聚氨酯10的稳定性,提高节点结构的防水性能。

由于第二卷材防水层上覆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能够产生向内侧作用的应力,使凸起部61受到一定的径向且向内的推顶,容易使凸起部61内收,容纳空间62变小,聚氨酯10溢出。护套9本体对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形成支撑,避免其对凸起部61形成向内的推挤,从而避免聚氨酯10溢出,保证聚氨酯10的稳定性,提高节点结构的防水性能。

护套9本体的底端设置压盘91,压盘91压在第二卷材防水层6上,对第二卷材防水层6形成压持固定,提高第一卷材防水层和第二卷材防水层接触部位的紧密性,从而提高了防水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垫片4与锚杆1之间的环形缝隙内填充有聚氨酯10,

水平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3能够对环形缝隙内的聚氨酯10能够形成良好的支撑,提高防水结构的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