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绿化的路肩挡土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6157发布日期:2020-02-21 20:3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绿化的路肩挡土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绿化的路肩挡土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交通、园林工程建设中,涉及大量的边坡支挡技术问题。随着环保和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传统混凝土、浆砌块片石等圬工砌体支挡结构的可绿化技术越来越受关注,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对于直立式防护,由于坡率受到地形制约,砌石挡墙依然是坡脚防护“白化”的主体,绿化处理上十分棘手。因此,如何让直立防护工程给陡立边坡留出“透气”的绿化空间固然十分重要。

如何使挡墙更牢固、安全、经济和实施更便利,如何使挡墙既满足工程安全要求又满足可绿化要求,这是目前适应国家环保政策的重要目标。根据cnki检索结果,目前有关生态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技术依然十分局限,针对边坡生态恢复的实质性设计与施工方案依然十分紧缺。经查询,目前常见的生态挡墙技术专利如荣勋挡墙砌块,砌块横截面整体上呈朝下的喇叭口状,可以在砌筑时留置生态孔洞,但该孔洞与墙背土体直接沟通,墙背土体易受冲刷,而且绿花孔洞偏小,不适于灌木成长。

2002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路青;杨志法;祝介旺等提出一种“用于边坡加固的层状网式钢筋石笼挡墙”,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可绿化功能。但是,钢筋石笼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镀锌钢筋石笼技术根据我国国情,成本费用相当昂贵。

2004年4月14日,程卫国提出一种“挡土块”,该砌块砌筑的挡墙具有较好的互嵌性,能抵抗良好的荷载冲击,但面墙不具备可绿化特性。

2004年12月30日,日本冈三立必固株式会社提出一种“固坡锚板加筋土挡墙”,但该锚板不具备可绿化特性。

2005年11月12日,美国莫特尼斯科技有限公司布赖恩·a·普瑞斯提出一种“宽度增加的挡墙块体”。

2005年11月21日,美国俄亥俄州w·道森;r·a·麦克唐纳提出一种“具有表面连接的挡墙砌块”。

2006年06月30日,提出的“一种可绿化的生态挡墙”主要用于挖方边坡挡墙绿化,该结构安全性、耐久性良好,但坡面防护圬工痕迹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2007年9月3日,程卫国提出“一种植生型挡土块”,其特点是前端设置有贯穿顶面和底面并沿块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植生长孔以及l型侧凹,上层两相邻挡土块上的l型侧凹拼接构成一整体内凹结构,其下为砌块一个小型植生孔可供绿化,但由于植生孔尺寸限制,根据实施情况,绿化效果依然不够理想。

2008年01月25日,程卫国提出“一种墙面挡土块”,块体侧面呈“船体”型,块体顶面呈“t”型,通过砌块层层垒砌,可实现面墙绿化功能。但块体形状比较精致,混凝土块预制施工难度比较大。

2008年12月25日,归真提出“一种防位移的挡墙及其施工方法”。但这种防滑移措施在当前工程中已较多应用,其连接件耐久性是技术关键,且成本费用相对昂贵。

在欧美和日本,目前也有较多支挡与绿化相结合的防护技术,如受国际专利技术保护的日本“吉奥”生态挡墙,意大利maccaferri生态挡墙、美国sureblock生态砌块等等。但材料费用都比较高,造价昂贵。

因此,提出一种经济、有效的、能完全取代砌石挡墙的生态护坡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的可绿化的路肩挡土构件。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绿化的路肩挡土构件,包括底板和至少两根立柱,至少两根立柱固定连接于底板上;所述立柱上设有倾斜设置的若干凹槽,凹槽内设有相适配的格栅挡板;相邻所述立柱之间设有若干格栅挡板,若干格栅挡板沿立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相邻所述格栅挡板之间形成绿化槽;所述底板与立柱之间设有扶壁,立柱上连有锚索,锚索穿过扶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扶壁位于立柱一侧,且扶壁和格栅挡板位于立柱的相对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扶壁为三角板结构,扶壁的两个侧边分别与底板和立柱相连接,且扶壁、底板和立柱之间两两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槽连通立柱的相邻两个侧面,凹槽与立柱之间形成30°到45°的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相邻所述立柱上设有若干系梁,若干系梁沿立柱的高度方向水平设置。

一种可绿化的路肩挡土构件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现场施工放样,整平地基,按结构设计图要求绑扎底板、立柱和扶壁的钢筋笼,架设钢筋笼,分别对底板、立柱和扶壁进行整体浇筑、养生;

步骤b:在立柱上预留多道预留孔道,扶壁上预留与预留孔道相连通的通孔;

步骤c:在相邻立柱之间设置系梁,系梁与立柱固定连接;

步骤d:预制斜插的格栅挡板,在底板、立柱和扶壁达到设计强度之后,分层吊装格栅挡板,沿立柱高度方向的相邻格栅挡板之间形成绿化槽;

步骤e:每安装一层格栅挡板,及时进行格栅挡板的背部填土,填土高度至格栅挡板最高点时,再安装上一层格栅挡板,依次而行,直至完成所有格栅挡板安装;

步骤f:在绿化槽内填耕植土,播撒草灌木种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立柱高度与地基填土高度一致,且扶壁的高度也与立柱高度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格栅挡板与立柱之间形成30°到45°的夹角,格栅挡板的最低点靠近路基填土,格栅挡板的最高点远离路基填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上设有锚索,锚索穿过预留孔道和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绿化槽内的耕植土与路基填土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底板、立柱、扶壁和倾斜安放的格栅挡板等构件组合拼装可以在陡立坡面上形成一连串敞开式的花盆构造,而且每层斜插板实现了连续且封闭的挡土功能,可防止墙背土体流失,同时通过格栅挡板层层安放,挡土组件外立面上的每一个花盆构造均能与墙背土体气息相通,且具备足够的填土厚度,花盆内土体水分和养分易可持续性供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等轴侧图;

图3是实施例1的使用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路面结构层1,地基2,路基填土3,底板4,立柱5,凹槽6,系梁7,绿化槽8,扶壁9,通孔10,锚索11,预留孔道12,格栅挡板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可绿化的路肩挡土构件,包括底板4和多根两根立柱5,至少多根立柱5固定连接于底板4上,立柱5的数量根据所需挡土构件的长度进行设计,所有立柱5位于同一直线上,底板4与立柱5之间固定连接,并采用螺栓进行牢固连接,立柱5的高度与路面结构层1的高度相一致,底板4与立柱5之间设有扶壁9,扶壁9与底板4和立柱5固定连接,扶壁9的设置使得底板4与立柱5之间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立柱5上设有倾斜设置的多个凹槽6,凹槽6与立柱5的相邻两个侧面相连通,凹槽6与立柱5之间形成30°到45°的夹角,多个凹槽6沿立柱5的高度方向设置,凹槽6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和角度大小进行设计,凹槽6用于放置格栅挡板13,格栅挡板13的底部和侧面同时与立柱5相抵,使得格栅挡板13与立柱5之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凹槽6位于立柱5的两侧上,且凹槽6具有一定的深度,凹槽6的宽度与格栅挡板13的厚度一致,相邻立柱5的相对凹槽6之间的距离与格栅挡板13的长度相适配,格栅挡板13沿立柱5的高度方向分层铺设,凹槽6用于放置格栅挡板13,格栅挡板13在重力的作用下搁置于凹槽6内,格栅挡板13的斜面朝向路基填土3,在立柱5和格栅挡板13的作用下实现对路基填土3的挡土作用。

凹槽6内设有倾斜放置的格栅挡板13,格栅挡板13连接相邻两根立柱5,沿高度方向的相邻格栅挡板13之间形成绿化槽8;绿化槽8内填有耕植土,耕植土与格栅挡板13北部的路基填土3相连通,且具备足够的填土厚度,绿化槽8内土体水分和养分易可持续性供给,从而可长期确保绿化槽8的水分和土壤养分来源,而且绿化槽8内的土体又不易于流失或受侵蚀。通过绿化槽8的绿化,使整个挡墙呈现美丽的景观。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底板4埋设于所需设置挡土构件的地基2内,在底板4上固定设置至多根立柱5,在立柱5与底板4之间设置扶壁9;扶壁9、底板4和立柱5通常采用预制的方法制造,通过螺栓对底板4和立柱5进行牢固,而当底板4在地基2凹凸不平的情况下时,现场施工放样,整平地基2,按结构设计图要求绑扎底板4、立柱5和扶壁9的钢筋笼,架设钢筋笼,分别对底板4、立柱5和扶壁9进行整体浇筑、养生,使得底板4和立柱5为一体成型,底板4和立柱5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确保在地基2凹凸不平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对路基填土3的挡土作用。

扶壁9的高度与立柱5高度一致,立柱5的顶部与路面结构层1平齐,扶壁9为三角板结构,扶壁9的两个侧边分别与底板4和立柱5相连接,且扶壁9、底板4和立柱5之间两两垂直,使得扶壁9、底板4和立柱5之间具有更好的连接性和更大的接触面积。

之后在立柱5的柱身两侧预留倾斜设置的多道凹槽6,相邻立柱5之间的凹槽6相对设置,凹槽6背离路基填土3,凹槽6与立柱5之间呈45°的夹角,凹槽6背对路基挡土3设置,且凹槽6不与路基挡土3连通。

在相邻立柱5之间安放格栅挡板13,沿高度方向的相邻格栅挡板13之间形成绿化槽8,绿化槽8内部填土,且绿化槽8与格栅挡板13背部的路基填土3相连通,相邻格栅挡板13之间存在间隙,格栅挡板13的宽度和厚度根据凹槽6的尺寸进行设置,使得格栅挡板13在放置于凹槽6时,凹槽6与格栅挡板13紧密贴合,不同高度的格栅挡板13形成挡土构件的挡墙。

预制斜插的格栅挡板13,在底板4、立柱5和扶壁9达到设计强度之后,分层吊装格栅挡板13,沿立柱5高度方向的相邻格栅挡板13之间形成绿化槽8,每安装一层格栅挡板13,及时进行格栅挡板13的背部填土,填土高度至格栅挡板13最高点时,再安装上一层格栅挡板13,依次而行,直至完成所有格栅挡板13安装。

由于格栅挡板13通过放置与凹槽6相连;在格栅挡板13出现断裂或损坏时,可通过更换格栅挡板13对挡土构件进行二次加固,从而提高挡土构件的利用率和耐久性。

在立柱5上预留多道预留孔道12,扶壁9上预留与预留孔道12相连通的通孔10,用于二次加固的锚固锁定,当格栅挡板13需要更换时,在预留孔道12和通孔10内放置锚索11,锚索11位于路基填土3内,减轻路基填土3对挡土构件的压力,且提高挡土构件的稳定性,通过更换格栅挡板13重新加固挡土构件,在相邻立柱5之间设置系梁7,系梁7与立柱5固定连接,提高相邻立柱5之间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挡土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凹槽6沿立柱5的高度方向设置,格栅挡板13两侧与相邻立柱5相抵,同一个立柱5两侧安放相邻两块格栅挡板13,格栅挡板13的长度根据立柱5之间的距离进行设置,使得格栅挡板13的重量较轻,便于安装格栅挡板13对格栅挡板13的吊装和后期对格栅挡板13的维护和更换。

格栅挡板13的最低点靠近路基填土3,格栅挡板13的最高点远离路基填土3,格栅挡板13的倾斜方向开口朝外,防止路基填土3泥土的流失,确保路面结构层1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当路面结构层1和路基填土3高度较低时,立柱5、底板4和格栅挡板13组成的挡土构件的强度满足实际需要的挡土强度时,不需要加设扶壁9,从而降低了挡土构件的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挡土构件的施工效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路面结构层1,地基2,路基填土3,底板4,立柱5,凹槽6,系梁7,绿化槽8,扶壁9,通孔10,锚索11,预留孔道12,格栅挡板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