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3565发布日期:2020-03-17 15:55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市政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环保设备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市政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资源利用方面,面对的对象基本就是:太阳能、风能、水利等;而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雨水,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资源。

有雨的时候,城市的绿化带自然不用管,因为有雨水的浇灌;但是雨水毕竟没有被收集,一旦变成晴天时,天气过热的时候有时还需要环保人员运水对绿化带进行浇水,这样就造成了雨水资源的浪费。目前也有不少雨水收集装置,但是大多的雨水收集装置,只能简单的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起来比较麻烦,而且这种雨水还不能当做洒水车的水来使用,所以利用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雨水收集装置不实用的问题,提供一种更为便捷和实用的市政雨水收集装置。

一种市政雨水收集装置,包括:

过滤部,所述过滤部顶部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过滤部的顶部尺寸大于所述过滤部底部的尺寸;

收集部,所述收集部设于所述过滤部的下方,所述收集部的顶部与所述过滤部的底部相接触;以及

出水部件,所述出水部件包括第一出水部件和第二出水部件,所述第一出水部件和第二出水部件均与所述收集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部件和所述收集部之间设有沉淀箱。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部的顶部高于地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部内部倾斜设置,倾斜角度小于90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网上设有不止一个过滤孔,所述过滤孔均匀间隔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部和所述过滤部之间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一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部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包括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部件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沉淀箱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箱底部设有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三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部件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水部件和所述第二出水部件的顶部均高于地面。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施例中,过滤部的底部尺寸小于顶部的尺寸,可以加快雨水的流动;而且第二过滤网的密度小于第一过滤网的密度,那么雨水到达收集部会过滤掉雨水中参杂的残渣。

2、出水部件分为第一出水部件和第二出水部件,第二出水部件与收集部之间设有沉淀箱,所以雨水的利用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经过第一出水部件直接排放至绿化带;另一方面过滤后的水可以供洒水车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市政雨水收集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市政雨水收集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市政雨水收集装置的内部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市政雨水收集装置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过滤部;110、第一过滤网;

20、收集部;210、第一出水管;230、第二出水管;250、第三出水管;

30、出水部件;310、第一出水部件;330、第二出水部件;350、沉淀箱;

40、第二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部10,过滤部10顶部设有第一过滤网110,过滤部10的顶部尺寸大于过滤部10底部的尺寸;收集部20,收集部20设于过滤部10的下方,收集部20的顶部与过滤部10的底部相接触;以及出水部件30,出水部件30包括第一出水部件310和第二出水部件330,第一出水部件310和第二出水部件330均与收集部20相连通,第二出水部件330和收集部20之间设有沉淀箱35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过滤部10的底部尺寸小于顶部的尺寸,可以加快雨水的流动;而且第二过滤网40的密度小于第一过滤网110的密度,那么雨水到达收集部20会过滤掉雨水中参杂的残渣;出水部件30分为第一出水部件310和第二出水部件330,第二出水部件330与收集部20之间设有沉淀箱350,所以雨水的利用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经过第一出水部件310直接排放至绿化带;另一方面过滤后的水可以供洒水车使用。

具体的,过滤部10的顶部高于地面设置;过滤部10的顶部高于地面主要是为了防止路面的灰尘或者小石子等进入过滤部10。

具体的,过滤部10内部倾斜设置,倾斜角度小于90度。因为倾斜角度小于90度,这就使进入过滤部10的雨水可以快速地流动到收集部20。

具体的,第一过滤网110上设有不止一个过滤孔,过滤孔均匀间隔排布;收集部20和过滤部10之间设有第二过滤网40,第二过滤网40的密度小于第一过滤网110。第一过滤网110是为了过滤雨水中参杂的大石子或者泥土等物品;因为第二过滤网40的密度大于第一过滤网110,所以经过第二过滤网40的雨水里面不会有很多大的杂质。

具体的,收集部20底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包括第一出水管210和第二出水管230,第一出水管210与第一出水部件310相连通;沉淀箱350底部设有第三出水管250,第三出水管250与第二出水部件330相连通;第二出水管230与沉淀箱350相连通。收集部20收集的雨水分开进行利用,达到了雨水的多样使用。

具体的,第一出水部件310和第二出水部件330的顶部均高于地面;第一出水部件310打开后可以对绿化带进行浇灌;第二出水部件330的水可以用于公路洒水车的用水或者进行其他利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