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雨水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2980发布日期:2019-12-20 20:58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化雨水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净化雨水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公元前2000年的中东、北非等地区,即有利用雨水的记载。中东、南阿拉伯以及北非出现了收集雨水用于灌溉、生活、公共卫生等的雨水收集系统;阿拉伯人汇集雨水以保障农业,曾以罗马帝国的粮仓著称;同样在斯里兰卡,为了发展农业,早在公元前就修建了一系列小型阶式池塘在丰雨季节蓄水,供缺水季节使用;印度许多村民的名字都有一个与雨水有关的字尾,可见,雨水的利用在印度也受到相当的重视。

在同干旱气候长期的斗争中,希腊人、阿拉伯人、以色列人积累了收集雨水的丰富经验。在发达的美国,雨水利用的历史也很久远,亚利桑那洲沙漠中印第安人把雨水汇集到几公顷大的区域来发展农业,科罗拉多高原以北的阿那萨基人500年之前就修建了数以千计的小坝来汇集冲下山坡的雨水种植庄稼。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利用路面收集雨水,70年代修筑集流面收集雨水。

我国是具有悠久雨水利用历史的国家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稻田集水防旱的记载,春秋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就有引洪漫地技术;在2500年前,安徽寿县就修建了平原水库来拦截径流、灌溉作物,在汉水流域的丘陵地区还修建了串联式塘群;各地的龙王庙、皇帝的天坛祈年殿等足以说明雨水在古代社会中受到的重视。

随着不断的发展,现有社会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来充分发挥建筑、屋面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纳、渗透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及环保的二次利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解决城市问题,必须顺应自然,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建筑屋顶设置有单独的排水通道,排水管连接雨水收集池,然后进行回收利用,但是随着城市大气污染及地面污染的增多,雨水径流污染愈加严重,因此流入雨水收集池的雨水中含有较多的污染物和杂物,不利于雨水的二次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净化雨水的过滤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对雨水收集、过滤后二次使用,同时也能将雨水中的污泥滤除排出,节能环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净化雨水的过滤装置,包括雨水集中池、污泥集中池、雨水过滤池、清水存储池,所述雨水集中池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雨水集中池的底部开设有排污泥口,该排污泥口通过排污泥管道与污泥集中池相连通;所述雨水集中池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该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一管路与雨水过滤池相连通;所述雨水集中池的下部设置有排污泥组件,该排污泥组件设置于排污泥口的上方位置;所述雨水过滤池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第一管路通入第二进水口;所述雨水过滤池的中部设置有一过滤板,该过滤板由上到下依次包括格栅过滤件、上过滤网、过滤腔、下过滤网、导流板,所述格栅过滤件上开设有多个倒锥形孔;其中倒锥形孔的孔壁上分布有多个吸附部,且上过滤网与格栅过滤件紧密贴合并设有与倒锥形孔相匹配的多个圆弧凸部;所述下过滤网呈弧形状且弧状凹面朝向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雨水过滤池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该第二出水口与清水存储池连通;所述清水存储池内设置有第一抽水泵,该第一抽水泵连接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出水口设置于清水存储池外,并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三进水口与第三出水口,清水由第三进水口进入依次通过砂石砾层、曲形过滤炭管、反渗透膜、活性炭层后由第三出水口流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雨水集中池的下部呈倒锥形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污泥组件包括支架、电机、转轴、软性刮件,所述支架安装于雨水集中池的下部;所述电机设置于支架上,且电机外安装有防水套;所述转轴的顶端与电机的传动轴相连接,转轴的底端与软性刮件相连接,且转轴的中轴线位于竖直方向上;所述软性刮件设置于雨水集中池的底部,并与雨水集中池紧密贴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污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雨水过滤池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导向面,该弧形导向面朝向第二出水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抽水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对雨水收集、过滤后二次使用,同时也能将雨水中的污泥滤除排出,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净化雨水的过滤装置,包括雨水集中池1、污泥集中池2、雨水过滤池3、清水存储池4,所述雨水集中池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水口5;所述雨水集中池1的底部开设有排污泥口6,该排污泥口6通过排污泥管道7与污泥集中池2相连通;所述雨水集中池1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8,该第一出水口8通过第一管路9与雨水过滤池3相连通;所述雨水集中池1的下部设置有排污泥组件10,该排污泥组件10设置于排污泥口6的上方位置;所述雨水过滤池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11,第一管路9通入第二进水口11;所述雨水过滤池3的中部设置有一过滤板12,该过滤板12由上到下依次包括格栅过滤件13、上过滤网14、过滤腔15、下过滤网16、导流板17,所述格栅过滤件13上开设有多个倒锥形孔18;其中倒锥形孔18的孔壁上分布有多个吸附部19,且上过滤网14与格栅过滤件13紧密贴合并设有与倒锥形孔18相匹配的多个圆弧凸部20;所述下过滤网16呈弧形状且弧状凹面21朝向导流板17,所述导流板17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22;所述雨水过滤池3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23,该第二出水口23与清水存储池4连通;所述清水存储池4内设置有第一抽水泵24,该第一抽水泵24连接有第二管路25;所述第二管路25的出水口设置于清水存储池4外,并设置有过滤器26;所述过滤器26包括第三进水口27与第三出水口28,清水由第三进水口27进入依次通过砂石砾层29、曲形过滤炭管30、反渗透膜31、活性炭层32后由第三出水口28流出。

具体的,所述雨水集中池1的下部呈倒锥形状,有利于污泥滑落至排污泥口6处。

具体的,所述排污泥组件10包括支架33、电机34、转轴35、软性刮件36,所述支架33安装于雨水集中池1的下部;所述电机34设置于支架33上,且电机34外安装有防水套37;所述转轴35的顶端与电机34的传动轴相连接,转轴35的底端与软性刮件36相连接,且转轴35的中轴线位于竖直方向上;所述软性刮件36设置于雨水集中池1的底部,并与雨水集中池1紧密贴合。

更为具体的,电机34运作带动转轴35转动,进而带动软性刮件36旋转,软性刮件36对雨水集中池1的底部进行刷刮,防止污泥黏在雨水集中池1上。

具体的,所述排污泥管道7上设置有第一阀门38。

更为具体的,第一阀门38起到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雨水过滤池3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导向面39,该弧形导向面39朝向第二出水口23。

更为具体的,通过设置弧形导向面39,将过滤过后的水引流至第二出水口23,进入清水存储池4。

具体的,所述第一管路9上设置有第二抽水泵40。

具体实施时,雨水进入雨水集中池1内进行分层,污泥沉入底部由排污泥管道7进入污泥集中池2,而雨水集中池1上部初步过滤的雨水由第一管路9进入到雨水过滤池3,并通过过滤板12进行过滤,然后一次过滤的清水通过第二出水口23进入到清水存储池4中,第一抽水泵24对清水存储池4内的清水抽出进入第二管路25中,再经过滤器26二次过滤后供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